多元解读文本,有效提高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摘 要:从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和现状出发,深入剖析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多元化解读文本的教学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本;多元解读;有效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阅读技能目标中提出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旨和语篇语义的要求”这表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和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等方面的技巧,进而进行语言文化鉴赏笔者所在地区,使用人教版新标准教材已有数年,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一线教师一直努力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但是反观我们的常态课,发现相距甚远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偏差,课堂教学程序化、模式化;有的教师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到语言亮点上,而对文本内容的处理只是蜻蜓点水,停留在表层这种“伪阅读”教学很难达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将通过一个阅读文本(NSEFC Book6 U4 Reading I: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以下简称Reading I)的多元解读实践来探讨提高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解读文本体裁,有效增强阅读信心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课文体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要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出发,层层剖析不同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使学生掌握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的体裁分析模式,增强学生理解文本的信心例如,Reading I是一篇杂志文章,从语言上看长难句多,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从体裁结构来说,属于典型的问题类说明文首先标题提出问题:全球变暖,这会带来什么影响?然后正文分析问题:什么引起全球变暖?最后通过科学家不同的看法来解答问题笔者通过这样分析文本体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体裁认知能力,使学生树立起问题类说明文语篇的结构图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敏感性,克服了对长难句的畏难情绪,阅读文本的信心大大增强 二、解读文本结构,有效提高理解记忆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篇章模式是影响阅读理解和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语篇处理有指引作用,对篇章理解起有力的组织作用(转引自杜诗春,2000)实践也证明,使用篇章结构来组织记忆的读者,通过有效提取、加工和处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所记信息明显优于不使用篇章结构的读者。
Reading I就全球变暖话题展开论述,内容科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用词准确,非常适合从语篇结构分析层面进行文本解读 第一步:“巧”读标题,整体感知文本本课的标题: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前半部分陈述事实,后半部分提出问题,比较独特,耐人寻味 第二步:“妙”读“编者按”,勾勒篇章结构通过“编者按”的解读,可顺藤牵出文本的结构框架:事实观点话题 第三步:“精”读主体内容,梳理文本主线主体内容看似复杂,其实相对简单,条理清晰Part1:结合图表陈述Cause of global warming;Part2:借用科学家的3句引言阐述Results of global warming;Part3:以两个开放性的问题结尾,引出让读者思考的话题:Does that mean we should do nothing?Or,are the risks too great? 最后,“活”借关键词导出文本脉络:TitleIntroductionMain body.Main body:Two graphsThree quotesTwo questions.这样,学生对文本作者的行文方式一目了然,课后不用参照听课笔记就能回忆起教学过程的框架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解读文本内容,有效培养阅读技能 文本解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向就是引领学生学习文本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解读文本内容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而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因为在阅读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完成新课程标准下英语阅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应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地解读,在感知、构建、推敲和锁定其亮点的基础上,有效地设置问题,从而达到训练阅读技能的目的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笔者针对Reading I归纳设计出以下几类 问题: 1.意图性问题如:What’s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2.主旨性问题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text? 3.细节性问题如:How has global warming come about? 4.猜测性问题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subscribe to” mean? 5.推断性问题。
Where’s the passage probably taken from? 6.预测性问题What will be followed at the end of the next? 7.深层性问题如:How can we solve global warming? 以上问题的设计使文本内容真正成为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 能力 四、解读文本语言亮点,有效促进巩固阅读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其意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英语文章也是如此,所以解读英语文本不仅要把握体裁和篇章结构,还要了解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ReadingI是一篇集语言、内容、思想为一体的文章典范,许多语言亮点值得品位、借鉴亮点1:用词准确且富有变化(近义和反义的高级词汇)如:due to,result in,contribute to,subscribe to,be opposed to等亮点2:排比短句的运用使论述语气强烈如:It will make plants...;crops will...;it will encourage....。
亮点3:长难句的使用增强了论述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It is...that has caused...;Some byproducts...;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which...;Without the...,the earth would be...等以上都是学生在写作过程可以借鉴的亮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有意记忆转化为无意输出,从而达到巩固阅读效果的目的 五、解读文本思想,有效融德育于教学中 文本是用来进行教学的文章或段落,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同时还能传递思想、表达情感、蕴含文化一节高效的英语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有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新编高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它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比较丰富,这使德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构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渗透的课堂,促成阅读教学的深化笔者在读后活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global warming in our daily life?”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深信APEC蓝会永驻、奥林匹克蓝也会到来,不知不觉树立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这样,融德育于教学之中,实现了情感教学目标 六、解读文本观点,有效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审视我们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分析、质疑、鉴别和评判文本中的观点这种单纯的“接受性”阅读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应当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笔者执教Reading I时,首先,让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态度(Unclear);其次,让学生讨论文本中有争议、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的观点(Negative/Positive);再次,反问学生是否同意科学家的观点;最后,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学生在思考、阐述、评价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对科学家的观点有了辩证的认识,他们的批判和质疑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得出自己的观点: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可见,批判性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 造性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英语阅读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元解读,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教材,最大化地体现文本的功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本的无穷魅力,才能实质性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董敏.例析高中英语科普类阅读文本的解读与处理[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01).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