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文化发展报告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6734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壁市文化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鹤壁市文化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鹤壁市文化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鹤壁市文化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鹤壁市文化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壁市文化发展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鹤壁市文化发展报告 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1957年建市,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143万,辖浚县、淇县、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县四区。鹤壁早在1987年就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地掷球之乡”称号。近几年,又先后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省委书记徐光春曾把鹤壁新区形象地概括为“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小而活、小而新、小而富”。而今,“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美丽”已经成为鹤壁新区城市形象的准确定位,成为鹤壁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鹤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

2、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乡。浚县境内的大伾山集儒、道、佛为一体,山上有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北魏大石佛;浚县正月古庙会一个月的客流量就达数百万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庙会,正在逐步形成庙会经济。淇县古称朝歌,商代和春秋时期卫国曾建都于此。淇县境内的云梦山是我国第一所古军校所在地,相传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鬼谷子王禅曾在此讲学,并培养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一大批军事家和纵横家。战国时期的赵国曾在现在的山城区一带定都39年,山城区的石林是刘邓大军解放战争时期的指挥部。鹤壁文物众多,现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流经鹤壁市境内82公里的淇河是华北地区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常年水

3、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一条底蕴丰厚的诗河、史河、“文化河”,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39篇专门描写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淇河因其处处显示着“江南水乡”景色,故有“北国漓江”之称。其在中国北方独具绚丽风光,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鹤山区境内的五岩山相传是大唐药王孙思邈炼丹治病之所,现在景区开发已成规模。总之,鹤壁大伾山、云梦山、五岩山风景优美,摘心台、鹿台、万鹤台闻名遐迩,天宁寺、双塔寺、金山寺令人神往;千佛洞、玄天洞、药王洞波谲云诡,上峪火山地幔窗口、北魏大石佛世所罕见,被誉为“淇河三珍”的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风味独特。还有以辛村卫国贵族墓地和鹤壁古瓷窑遗址为主要内涵的青铜文化和

4、陶瓷文化,以子贡、鬼谷子、孙膑、比干、孙思邈、罗贯中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以黄河古陶、石雕、木雕、泥塑、泥玩、剪纸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以浚县古庙会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牛得草和其传人金不换等为代表的牛派艺术等都为鹤壁这个蒸蒸日上的城市增辉不少。一 主要文化资源基本情况文化遗产资源。所辖浚县、淇县分别是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6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12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古代大型遗址26处,全市馆藏文物10万余件。浚县古庙会被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泥塑(泥咕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浚县泥玩具被列为省民族民间文

5、化保护工程保护名录。“白蛇闹许仙传说”、“落腔”、“泥咕咕”、“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等5个项目被省政府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然遗产资源。鹤壁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其中大伾山风景区有大石佛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1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云梦山风景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鬼谷洞等主要景点30多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其中云梦山森林公园占地4.5万亩,林种原为侧柏纯林,补种的景观树种,使森林公园更具观赏性。黄庙沟森林公园面积5100亩,是一个原始次生林区,林区内树木参天,树种丰富。淇河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是我国历史

6、上一条著名的河流。现存历代文人游览咏淇的诗文有300多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39首诗歌描写淇河秀丽风光,被誉为“北国漓江”。现有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1处,即五岩山云梦山地质遗迹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文学艺术资源。牛派艺术是鹤壁豫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先生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形成的,特别是七品芝麻官受到全国乃至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近年来,金不换、“小牛得草”继承发扬牛派艺术,创作演出了七品知县卖红薯、唐知县斩诰命、伙夫县长等艺术精品,形成了鹤壁特色艺术品牌,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新闻出版资源。全市现有各类新闻出版业机构287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非内部资料出版单位2家,从业人员

7、113人;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单位6家,出版物发行企业157户,从业人员640人。广播电视资源。全市共有广播电台4家、电视台4家、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单位3家、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单位4家。其中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1%,有线电视网络基本覆盖全市。目前,市区有线传输40套模拟电视节目和28套数字电视节目,浚县、淇县各传输34套模拟电视节目,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3100户。2006年,鹤壁被列为全省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户外大屏幕电视、移动电视三项业务试点市,在全省率先开通三项业务。网络文化资源。全市共有大型门户网站2家,市政府网站及县、区、市直部分单位建立本单位门户网站40

8、多家。全市在网上注册域名的医院、学校和企业单位200多家。全市现有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企业2家。网通公司有互联网宽带用户6万多户,电信公司有4000多户。广告会展资源。鹤壁的电视广告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单位8家。鹤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改革开放以来,鹤壁经济快速发展,以能源、畜牧、文化为代表的新兴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为鹤壁特色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鹤壁新区良好的环境和区位优势已吸引一些省级、区域性和国家级的会议和展览在该市举行,通过举办会展和外出参加一系列会展,为会展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姓氏文化、祖根地文化资源。鹤壁市的姓氏文化、祖根地文化资源大部分源

9、于殷商文化时期。起源于淇县、与殷商有关的姓氏主要有殷、林、卫、康、石等5个,现有人口有数千万之众,分布在中国、朝鲜、新加坡、越南等世界各地。源于浚县的姓氏有端木子贡,后裔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包括历史避难改为端姓、木姓、沐姓、贡姓及一小部分山东林姓的端木氏)。二 文化事业基本情况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不断增加投入,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公共文化设施情况。全市有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35万册;文化馆(群众艺术馆)6个,博物馆4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全市共有乡镇(街道办事处)文化站33个,农村文化大院879个。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三馆合一”的市文化中心,占地面积60

10、余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20个,从业人员901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全市现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38个,总占地面积82214平方米。其中,场地面积57157平方米,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全民健身工程99个,总场地面积28800平方米。全民健身晨晚练点86个,场地面积10320平方米,国民体质监测点6个。电台、电视台建设情况。全市共有广播电台4家、电视台4家、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单位3家、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单位4家。其中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1%,有线电视网络基本覆盖全市。目前,市区有线传

11、输40套模拟电视节目和28套数字电视节目,浚县、淇县各传输34套模拟电视节目,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3100户。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建设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今年我市计划建成1个市级分中心、1个县级分中心和1个乡镇分中心。信息文化中心原则上以村文化大院为依托,以“培训学校”、“文化服务站”、“信息服务站”为主体,实现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二是鹤壁网通公司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建设,主要有视频类业务和视讯业务。三是鹤壁电信公司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建设,为电信用户提供的网络文化服务主要是E视星空业务。学校图书和体育设施建设情况。学校图书方面,截至2006年底,全市教育系统

12、共有图书185.5万册,人均61册。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为1380251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生均面积超过国家4平方米的标准,基本满足了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纪念馆建设情况。全市有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6处,其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烈士纪念碑(亭)13座,刘邓大军石林会议旧址1处,每年接待人数达10万人次。三 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产业规模日渐扩大,产业特征初步显现,正在突破区域、行业、所有制、资金来源、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的界限,不断向外延伸和拓展,多元格局日渐形成。2006年,全

13、市文化产业增加值45446万元,占GDP的比重为2.1%,从业人员1.67万人。1.文化艺术业近年来,相继兴建了市人民会堂、新世纪广场、市文化中心等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全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大型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增多。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个、群众艺术馆1个、专业剧团6个,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每年演出500多场。2.广播影视业2006年,全市广播电台经营收入87.2万元;电视台经营收入823.67万元,有线电视用户为8.31万户,入户率19.35%,传输网络干线总长420公里。3.新闻出版业2006年,全市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3079人。报纸3种,总印数760万

14、份。印刷企业单位114个,书报刊印刷用纸量14.1万令。出版物销售714万册,销售金额3977万元。4.旅游业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10个旅游景区取得河南省旅游经营资格,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2处,市级公园1处;8家星级饭店,其中三星级6家,二星级2家;旅行社23家,其中国际社1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主要语种注册导游员120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配套协调的旅游服务体系。近年来,全市旅游业发展较快,尤其是2003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仅2006年全市就接待游客485.5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178.10

15、万元。5.会展文化服务业近年来,鹤壁新区良好的环境、优越的区位和不断改善的交通为发展会展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餐饮、娱乐等也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一些国家级、区域性和省级的会议、展览相继在鹤壁市召开,为会展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6.特色文化产业一是泥塑业。浚县杨王已屯村以制作泥玩具著称,产品有100多个品种,年销100多万件,素称“泥玩具之乡”。二是石雕业。浚县屯子镇石雕起于西汉,形成了以郑厂村为中心的石雕石刻集中区。目前,有石雕石刻厂60余家,从业人员1500多人,年产值达1.67亿元,利税3200余万元。作品有石牌坊、石亭、人物、动物壁画等,产品出口至韩国、德国。2005年开始筹建的浚县石雕城

16、规划占地1000亩,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有近百家企业入驻。三是柳编业。浚县王庄乡柳编产业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延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其有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远销山东、安徽、广东等省,甚至直接、间接销往加拿大、西欧、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销售收入400多万元。四是铜制乐器。浚县李新寨吉祥铜器起源于明朝,属豫北地区独家生产,有20多个品种及各类少数民族稀有乐器,是娱乐、社火表演、戏剧表演等演出的必备乐器。五是地掷球体育产业。1984年以来,鹤壁市地掷球运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较快发展,地掷球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全国冠军12次,15次代表国家出访瑞士等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