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变烧钱一族,未必是虚荣 对于此类新闻,不必那么急着责备学生的虚荣心理 开学临近,家长都在为准大学生们购置入学行头一些大学新生变身烧钱一族,让不少家长频呼吃不消有媒体采访在央企工作的一位家长,自从他家孩子考上大学后,除了参加夏令营旅游,还买了、电脑、平板,“花了他差不多3个月薪水”,接下来还要添置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根据记者的卖场随机调查发现,是准大学生的心头好,占据消费的大部分,基本“入学装备”整体花费至少8000元以上,破万更是比比皆是昨日《参考消息》) 有专家分析,烧钱背后是攀比心理作怪,爱面子、爱比较的风气,给家长们带来了入学前的荷包压力可现在又岂止是大学生之间互相攀比,中小学生中开学“炫富”,攀比行头的也不少去年就有媒体报道,宁波一些富裕家长,涌到日本给自家小孩抢购当地小学生专用的硬式双肩书包,因其具有浮力、gps定位功能、内藏钢板可于地震时保护头部救命,这款书包售价高达5000元,依然深受国内家长青睐而800块的电动笔刨,价格不菲的手表,在宁波富家小学生中很常见 我觉得,对于此类新闻,不必那么急着责备学生的虚荣心理一部分富裕家庭,为孩子提供好的装备,本无可厚非,毕竟属于少数。
其他孩子怎么看,是不是别人买你也要买,不买就不行更关键的是,要看出身不那么富贵的家庭,家长如何教育———教育小孩理性看待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形成量入为出的消费观,教育他们以自己创造财富为荣、不劳而获为耻如果不尽到家长责任,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孩子要啥给啥,或者光顾着买买买,不讲明白其中的道理,以消费代替言传身教,其实是最坏的家庭教育 行头跟必需品是两码事入学伙食费、铺盖、衣物、文具是必需品,、电脑、平板,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现在很多学校修课交作业要交电子版,电脑可能渐成必需品,为此不少学校设有电脑室自己没电脑,也不是世界末日孩子18岁算成年,在国外,大学生自己打工、贷款交学费很正常给孩子买这样那样,咱们的家长有没有这样的魄力———跟孩子说买电脑的钱算我借给你的,你以后挣了钱还我如果说小学生用家里的,尚属情有可原,有劳动能力的大学生还白吃白用,道理上说不过去 只可惜,活在消费社会,要训练出足以抗拒商家营销攻势的强大定力,并不容易各种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开学促销,有时并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不买可惜高等教育普及化,加上消费文化裹挟,年轻人的另类选择其实并不多放在古代,考生赶考中举,那是何其隆重的一件事。
族人读书有宗族资助,进京应试的举人考生,路费由地方财政支付范进中举之前穷得要卖母鸡,中举之后一个月内连房子带地皮,还有使唤家人,全齐了哪用考虑什么行头的事为开学装备发愁,归根结底是教育市场化,念书变成个体和家庭负担的结果 当然,即便如此,面对无孔不入的消费文化,大学生应该有大学生的气象当年王尔德到美国,面对海关官员放言“我一无所有,唯一需要申报的就是我的天才”行头不能决定大学里成绩的好坏,更无法决定四年之后、人生未来的成就之高低没行头我也能出人头地,每个准大学生,都应该有这样的志气 第 3 页 共 3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