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86340625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3.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前后知识联系:已有知识:认识元、角、分认识时、分、秒认识万以内的数主要内容:认识千克,用千克作单位估计

2、和测量物体的轻重认识克,用克作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的轻重,千克和克的换算后续学习内容:认识吨认识年、月、日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第一课时 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的14题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 认识常用的秤,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千克”作单位称简单的物

3、品有多重,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2. 体会认识千克是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在感受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常见的1千克实物有多少,感受1千克的轻重,初步形成单位质量“千克”的概念。3. 在参与感知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千克,建立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教学难点:了解1千克是多重和估测物体重多少千克。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

4、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揭题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用眼睛观察,猜一猜,再用手来掂一掂,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改:1、你认为老师和这位同学的谁更重?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你的数学理由是什么)?2、那老师手中的两袋物品谁重?说一说你的数学依据是什么?(出示两袋不同重量且大小有一定差异的物品)3、那老师手中的苹果和梨谁重?(出示两个基本一样大小的水果,学生无法从外形上比较出大小)4、当掂一掂、估一估的方法不能很准确地分辨谁

5、重谁轻时,你有什么好方法比较他们直接地重量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估一估感受估计的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相近的物品来引出估计方法的局限性,意识到精确测量的必要性。2课件演示:认识台秤 这是台秤,(出示台秤)这上面的盘叫托盘,(板书托盘),她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有指针的圆盘是秤面刻度盘,(板书:秤面),是用来看有多重的。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3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请同学们仔细看,现在指针指着0kg,表示托盘里没有物品,托盘里放上物品,指针就从0kg开始转动,指针

6、停在刻度1上,表示这样物品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5千克相对比较困难,它和0千克时候的指针指向同一处。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大家都能认识到5千克的指针位置。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活动一:掂一掂 (1)学生示范(2)小组体验:每组都准备了1千克的物品,像刚才的同学一样,用心体验1千克有多重。活动二:拎一拎引导:学生对1千克已经有了初步体验,现在继续感受1千克的重量,这次要先学会先称再掂了。请一位小组长到上面来称出1千克大米,并用小口袋装好!其他同学看称的对不对,有不对的要及时指出并纠正。考虑大米在操作中容易掉出,所以请大家在家中称好1千克大米,一个小组有一份就

7、可以,然后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拎一拎。感受1千克的重量有多少。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每个学生轮流拎一拎,一袋苹果(5个左右)有多重,放下后再拎一拎,用心体验手中1千克有多重。设计意图:课前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一些一千克的物品,有大米,有盐,有一袋苹果等。同学们每人带一份到学校,然后小组合作,大家轮流掂一掂,拎一拎,通过直观操作,感知1千克的重量。体会数学和生活的深刻联系,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2.活动二:估一估引导:几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呢?我们来称一称看。先放一本,看刻度,再估计!接着再放!说一说:几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现在把这几本数学书叠在一起,请学生再上来掂一掂,继续感觉一下

8、1千克的重量。设计意图:四人小组的四本数学书合起来正好接近1千克,进一步感受1千克,为千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3.活动三:称一称称书包:提问:刚才两次称1千克都是怎么做的?从秤上哪里看出1千克的?你能称一称这个书包大约重几千克吗?请一人上来秤,其他同学看。要想这个书包重大约2千克,你觉得是要取出一些物品,还是要放进一些物品?按照你的想法做一做,让秤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称大米:请学生上台拎一拎,估一估,老师准备好的这袋米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估计有多重(5千克) 提问:我们刚才认识的是质量单位(千克),为什么要认识千克?我们在哪些活动中认识了1千克有多重?你现在对1千克有哪些认识?设

9、计意图:用经验去判断,借助工具来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1千克和几千克的轻重,为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奠定丰富的认识基础。三、练习操作,加深体验 1想想做做1 引导:请看左边的一袋盐水鸭,你知道袋子里的盐水鸭有多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净含量1kg,说明字母kg就是千克)介绍: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也就是包装袋的重不包括在里面。你认为整袋的盐水鸭是比1千克轻还是比1千克重呢?说说你的依据。认识净含量。 2.想想做做2 学生读题。提问:你知道“载重量”是什么意思?(载重量是指能承受的最大重量,超过这个重量,就负担不了,或者会出现危险)引导:请你说说这里电梯和液压车的载

10、重量各是多少? 3.想想做做3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追问:说这个西瓜有多重为什么用“大约4千克”?(指针接近4),而这个冬瓜重8千克,指针是刚好指向8。让学生集体看图填一填。4.想想做做4引导:老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苹果、橘子、番茄等,估一估1千克各有多少个?再称一称、数一数,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5回顾扩展刚才哪些物体的中用到了千克?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克的? 6.“你知道吗?”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要了解物体有多重,这就要用秤称一称,那你能说出见过的哪些不用的秤吗?(学生说一说)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介绍了哪些秤,

11、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秤?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知道了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把千克称作公斤,我们还知道了像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23个果冻大约重1千克,5个大苹果或者8个小苹果大约重1千克等。五、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课后跟家长和超市、菜场等地进一步感知千克)六、板书设计千克的认识猜一猜 掂一掂 拎一拎 估一估 称一称 看一看千克(公斤) kg生活中 斤 1千克=2斤课后反思:千克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重量单位。在生活中,学生对于重量

12、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生活中常见物品具体重量的感知比较弱,头脑中没有形成参照物意识,不会通过比较物体之间的大小来估计物品的重量,所以,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感知物品的重量以及运用比较估计的方法感受物体的轻重。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和孩子们一起来认识千克,先估计一下,再来掂一掂,拎一拎,称一称,再来估一估,称一称,看一看。让孩子们对于千克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同时也要给孩子们对于千克的重量的感知,也能够估计重量,能够判断合适的单位名称。来源于生活的课,最终的回归点还是生活,所以,课后还是需要孩子们继续去估计、称重、进一步地感知重量。第二课时 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教学目标

13、:1.认识小型电子秤,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学会用克做单位称简单的物品有多重,会用克表示物体的重量,认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体会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需要认识克,在感受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现实的1克实物有哪些,感受1克是计量轻重时很小的单位,初步形成质量单位克的概念。3.在参与感知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克,建立单位质量克的观念。教学难点:把握1克的轻重。教学准备: 台秤一架,小型电子秤一个,天平,膨化食品、两袋共重

14、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尺子、橡皮筋、树叶、水果等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克,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大约重1千克吗?拿出一包膨化食品,估一估,(比1千克轻),称一称,看看离1千克有多少?再看看包装说明,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引导:这袋食品不到1千克,一般不用千克作单位,而是用比千克小的多的质量单位“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另一种表示轻重的单位“克”。(板书课题)二、具体感知,直观体验 1、初步了解说明:刚才我们看到了,称比较轻的物品要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板书:g)2认识小型电子秤。(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

15、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改:(1)用天平向学生展示1克物体有多重,通过调节游标卡尺让天平右边重量为1克,左边放上物品,当天平两边平衡时,表示两边一样重,这是左边物体的重量就是1克。(2)让学生演示,再称量一个1克重的物体后,把游标卡尺归零,在天平的右边放上之前的1克的物品,发现天平再次保持平衡。设计意图:通过天平右边用1克的物品代替砝码重量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认识1克。 (1)称一称硬币,感受1克重引导:先用小型电子秤称一称2分硬币和1角、1元硬币,看看大约各有多少克,小朋友看好称的结果,并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