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3 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风中的芦苇梅洁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我一直想,我这一生,总会和芦苇不期而遇在深秋白茫茫的芦苇荡里,和着盛开的芦花留下我的身影,哪怕从此我随风而去……我这样如痴如醉地想了许多年,想得有些莫名,有些怪异我知道这是我生命中的一道信息,但我不知道它的由来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许多年后的八月,朋友约我去南大港湿地,他们告诉我说,湿地里的芦苇浩浩荡荡湿地”之说是近两年的事情,它是大地的最宝贵的一个器官,如人的肝、胃、肺叶、心脏什么的,它叫“地球之肾”它的重要已是很明显的了,但我知道,此去南大港,我心醉神往的是芦苇地处渤海湾里的南大港,俗称大洼,属传说中林冲发配的荒凉之地沧州千万年里,海水在这里涨了退了,汹涌了平静了,留下了茫茫无垠的盐碱滩,芦苇在盐碱滩、在沼泽泥泞的大洼开始了千万年的生长,寂寥而沉静八月的芦苇是盐碱地绝妙的幻想,那绿色让人恍入梦境于是我看到,满目的芦苇一泻千里,它们从地平线的天际处漫过来,是一种没有边际的逶迤我知道,地平线之外是渤海海风吹过来,湿地掀起了芦苇的大涛,这时,我离海还有一段路程,但我已经听到了属于海的呼啸,还有一种属于海的力量,有些雷霆万钧。
稍刻,海风过去,八十平方公里涌起了芦苇绿色的涟漪,涟漪抚弄衣裙,仿佛是一种温柔的牵携,这时,我肯定还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和絮语大自然成长的声音从芦苇荡里传出来,轻盈的唰唰声,唰唰唰唰……声音在风中荡漾,有一种启示般的感动很难想象,很难想象这一片盐碱地里有如此挡不住的生机在芦苇荡里,我遇见了华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人都在忍受饥馑,于是,一群拓荒者走进了大洼,他们在这里开垦了几十万亩稻地,建造了一处北方粮仓——南大港农场拓荒者中走着一个九岁的男孩,他随父母兄妹一起从遥远的川南走来,蜀道迢迢,几千里南方北方,小男孩和父辈一起背负着历史的原罪……似这芦苇,岁岁枯荣;如这潮汐,月涨月退四十多年走过,小男孩把失望与希望、困苦与挣脱、爱与孤独以及全部的生命都交给了大洼,小男孩一生没走出芦苇回过头一想,这一切,最初和最终似乎都是与生俱来,都是为了不辜负父亲赐予的那个名字——华北此刻,华北和我们一起站在八月的芦苇荡里大洼连续七年干旱我来大洼四十二年了,第一次看到大洼干得滴水全无……”华北有些忧郁许多年里,中国人到处在填海造田、围湖垦地,原本六十万亩铺天盖地的芦苇荡,只幸存下五分之一后来,大洼发现了石油,于是大洼不允许再蓄水了。
上游的河流也被截断了,大洼连年干旱大洼的油田在贡献石油富庶的同时,也在丢失着千年万年的绿色和静美保护湿地”仅是大洼人近几年刚刚获得的信息,那是人类文明生存的智慧为了幸存的芦苇,为了芦苇里千千万万迁徙的鸟儿,千千万万的鱼,以及千千万万在芦苇里栖息的蛙、蟾蛛、狐狸——人们说它们有的已成了精——大洼人开始从黄河给湿地买水,一年一千万方、两千万方地买今年,没有钱买水,大洼干涸了干涸的大洼今年闹蝗灾,蝗虫飞来时,天空顿时一片昏黑,邪魔穿过一般苇地里一平方米就有六千多头蝗虫,一脚踩下去,能踩死二百多头!蝗虫几天之内可把芦苇连叶带杆全部啃尽,大地顿时寸草不生飞机开始撒药灭蝗后来人们看到,无边无际的芦苇地里铺满了蝗虫的尸体!为了消灭彻底,大洼人如祖先那样,开始点火烧蝗于是,十几万亩的芦苇荡燃起了冲天大火,几天几夜百里外的沧州市民也看到了大洼人烧蝗的滚滚烟云蒙昧在接受大罚然而眼下,大火劫后的芦苇在依然干涸的大洼又生成了连天的葱郁这让人想到上苍对苦难的赐予,命运不会就此倒伏想象亿万条魔虫“沙沙沙沙”啃咬之后的复生,想象冲天大火焚烧之后丝毫也不怯弱的生长,我倏忽感到,眼前的绿色已不是一种植物,每一棵芦苇都该是一种精神。
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是邪恶绝对娼淫不了的,万劫不死的精神是凌翔天空的大鸟!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华北说选自《中华散文》2005年12月)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我”和朋友到湿地看芦苇的经历,追述了大洼的发展历程,进而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B.湿地的前身为盐碱地,却孕育出生机勃勃的芦苇,这既表达了作者的震撼,又体现了盐碱地的生态价值C.“原罪”一词本意为人类诞生时所犯的原始罪过,作者借用此说表达对五十年代末拓荒行为的复杂心理D.“蒙昧在接受大罚”具体是指人类利用古法烧蝗的野蛮做法,造成了十几万亩芦苇荡被毁的巨大损失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照应前文“我”对芦苇荡的遐想,补充说明“我无法说清”的缘由B.文中画线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形、声、色等方面描摹芦苇荡,旨在表现芦苇荡形如女子的柔美之态C.“我”并未亲眼看见大洼闹蝗灾的情形,但几组数字对比绘成的画面,使这一情景真实可见,令人惊心动魄D.“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结尾以华北的话描画未来湿地的美好图景,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3.华北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4.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在《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本文作者说“每一棵芦苇都该是一种精神”这两处的“芦苇”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蓝天下的祥云禾源①从去年腊月到今年春节的假期,一直都是好天气,虽说有过一两天阴云,下过一场小雨,但时日很短,一直都是丽日晴天可新型冠状病毒如同鬼魅悄然降临武汉,让处处迎春的华夏大地罩上一股阴霾,让人感觉听风凄凉,见水流悲我一次次地看着湛蓝的天空,寻找着祥云,找到了诗人梁平的诗行:“墙上的日历发炎了,一页一页脱落白云裁剪的口罩,武装了交通、社区和场所的公共呼吸……找到了诗人叶玉琳的诗句:“请战出征的白色身影挤满专列和专机黑漆漆的夜晚,前方宣告锁城,他们却义无反顾上演最美逆行”……“一袭袭白衣,在病房穿梭用生命守护生命,不眠不休”……②我一行行细读,体味着九省通衢武汉病发日子里的国人情怀体会着明洁天空祥云的所往,她们化作一个个口罩,化作一个个白衣身影,鏖战在疫情的战场③当我戴上口罩时,如同与吉祥亲吻,清新杀毒味让我觉醒,几十年的春秋,几十年的平安岁月,让我觉得有些失聪失敏,有些麻木。
我选择正月初八为女儿婚期,正为其筹备着婚事,虽说女儿声声告诫,现在是非常时期,要把婚期推迟,而我以“天行有常”而搪塞,她不断地给我发来一条条链接,一次次说服,直到1月24日我才听从她的建议,推迟婚期,正月初一才一一打向亲友表示歉意可此时依存冷漠与侥幸心态,还与一家影视公司约定正月初三到村点采风之事,直到正月初二,疫情越来越严重,才取消了这个约定④今回首,惭愧至极,空长年岁在一封封“国有战,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的请战书面前,俯首低眉至此,我心系武汉,心系自己身边的疫情动态⑤1月28日读到了叶玉琳的诗《致敬》,1月30日又读到梁平的诗《保卫武汉,保卫家园》,还读了上许多诗文,几次也想在键上敲下自己的心语,可一天天越发严重的疫情,一处处严防死守的消息,我不知从何下笔,再昂首看天,从早上看到中午,中午看到晚上,天上的星星闪烁,新月如钩就是这弯月,勾动了我的心弦,拉足我勇气的弓弩,把我的勇敢射向苍穹,向天呐喊“天若有情,请来个雷霆万钧,立毙瘟神天若有情,就驱邪灭魔,让祥云闲然,让亲人团聚,让万家灯火再点吉安!”⑥强弩又把我的心神射向疫情战场的英雄儿女的身边⑦“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
这,是一股闯过难关的信念和决心,千万武汉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武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武汉更不是孤军奋战!”我读到这,听到的是祖国各地“疫情就是命令”的回应,听到的是暖心的诗行,勇敢逆行者的心语⑧“啊呦,年纪这么小呦,跟我家小女一样大哟有事情跟阿姨讲,阿姨尽量帮你们解决呦……”这是一位武汉大娘与一位白衣小天使的对话⑨“我是感染科医生,我去!……我跟家里人都讲好了,随时准备出发这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感染科的一名“老兵”17年前“非典”疫情时,年纪尚轻的她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17年后,面对武汉疫情,她依然冲锋在前⑩“只有武汉这个大家庭痊愈了,我们小家才能幸福!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胜利之时,再是我们新婚之日这是武汉90后推迟婚期投入抗疫情战役中的年轻人心语……我把屏幕视为偌大的天空,他们的身影就是朵朵祥云身边的朋友,同城工作的同事,曾经的学生,在发来春节问好的同时,发来抗对疫情的方法,还发来他们投入战场第一线的工作情况他们取消假期,有的在交通关卡把关检测,有的深入社区乡村摸排归乡人员,有的进村进公共场所消毒防护一位在厦门经商的学生,带着厦门商会人员的捐款购买防护口罩捐献灾区,还有一位卫生防疫部门工作的朋友因一周多的劳疾,今天躺在床上不能起床。
……仿佛他们都是使命所赋,职责所在防护疫情,大家少出门,若实在需要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你们写张纸条现在给我,社区统一购买,送上门这样一个四十多岁的社区干部走街串巷地喊着各村、各社区都在行动看看这些,再想想上的一些视频与文字,想骂人的情绪一涌而上他们读书识文,能电脑制作,难道就不懂得古人尚有“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的常礼吗?殊不知所有的幽默在此时是那样的酸涩吗?虽然君听不到武汉的哭泣,听不到为守护生命的第一线人员累倒的声响,听不到那些失去亲人时撕心裂肺的嚎啕,那该看看那些抗战在武汉、守护在城乡一线的报道,怎么不为他们送去几句暖心的话?君能平安宅家,那是多少人的付出!“江河颔首,大地回响浩瀚的夜空下,我对天仰望向一盏点亮的灯深深致敬”这是诗人叶玉琳的情怀,也该是有良知者的情怀在无常的世界里,纵是黑暗的日子,悲悯与敬畏就是心灯在丽日晴天下,勇敢担当的逆行人就是祥云5.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认为几十年的平安岁月让“我”变得有些失聪失敏,有了一定的冷漠侥幸心态,而越来越严重的疫情让“我”觉醒B.文中“就是这弯月,勾动了我的心弦,拉足我勇气的弓弩……”,“我”用这弓弩射出的只是立毙瘟神、驱邪灭魔的愤怒。
C.一位武汉大娘与一位白衣小天使的对话,饱含着武汉大娘对白衣小天使的关心、爱护,也是对白衣小天使的奉献精神的赞扬D.“我是感染科医生,我去!”这简洁而有力的话语充分体现了感染科“老兵”救死扶伤、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无畏精神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写去年腊月到今年春节的好天气,起笔自然,衬托了新冠病毒降临武汉的突然、意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伤B.文章第②段承接上文抒写了“我”读诗后的感受;又用比喻的修辞赞扬了白衣天使们的精神,过渡到下文与其相关的叙写C.文章没有写武汉战疫情的具体情况,而是借助联想、想象叙写了医护工作者支援武汉的情况以及人们对武汉、对疫情的关切D.为了突出主题,文章选材典型、全面:医务工作者,有年长的老兵,有推迟婚期的90后;其他人员,有街道干部,有普通人7.结合文本,说说文章结尾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答: 8.文章两次引述叶玉琳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析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挖光阴过日子荆爱民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