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40KB
约16页
文档ID:393649985
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_第1页
1/16

〔〕化学选修 4〔人教版〕人教版《化学反响原理》全册学问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一、焓变反响热 1.反响热〔Q〕:确定条件下,确定物质的量的反响物之间完全反响所放出或吸取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展的化学反响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响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缘由: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 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响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取热量的化学反响〔吸热>放热〕△H 为“+”或△H>0 注:〔高中阶段Q 与△H 二者通用〕(4) 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确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响:①全部的燃烧反响②酸碱中和反响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响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响⑤生石灰和水反响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响:①晶体 Ba(OH)2?8H2O 与 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响③以 H2、CO、C 为复原剂的氧化复原反响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留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需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需标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聚拢状态〔 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 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响方程式要指明反响时的温度和压强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响逆向进展,△H 转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 kJ/mol 表示※留意以下几点:①争论条件:101kPa②反响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争论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 kJ/mol〕 四、中和热1. 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响而生成 1molH2O, 这时的反响热叫中和热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响其实质是 H+和 OH-反响,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取热量,所以它们参与中和反响时的中和热小于 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试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只与反响的始态〔各反响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响进展的途径无关,假设一个反响可以分几步进展,则各分步反响的反响热之和与该反响一步完成的反响热是一样的。

其次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响速率1.化学反响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响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响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响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mol/〔L?min〕,mol/〔L?h〕〔 4 〕 反 应 速 率 的 计 算 规 律 : 化 学 反 应 : aA(g)+bB(g)=cC(g)+dD(g)有以下恒等式: Va:Vb:Vc:Vd=a:b:c:d(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5) 影响因素:①打算因素〔内因〕:反响物的性质〔打算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响所处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强〕 2.※留意:〔1〕、参与反响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响速率不变〔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响速率不变②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响物浓度减小→ 反响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确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响进展到正逆反响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转变,到达外表上静止的一种“平 衡”,这就是这个反响所能到达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争论前提是可逆反响〕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响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转变,平衡发生变化〕3、推断平衡的依据推断可逆反响到达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例举反响[来源: ]mA(g)+nB(g)pC(g)+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确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确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确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确定不愿定平衡正、逆反响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 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 平衡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molB 同时消耗了 pmolC , 则V(正)=V(逆)平衡③V(A):V(B):V(C):V(D)=m:n:p:q,V(正)不愿定等于 V(逆)不愿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B,同时消耗了 qmolD,因均指 V(逆) 不愿定平衡压强①m+n≠p+q 时,总压力确定〔其他条件确定〕平衡②m+n=p+q 时,总压力确定〔其他条件确定〕不愿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r①Mr 确定时,只有当 m+n≠p+q 时平衡②Mr 确定时,但 m+n=p+q 时不愿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响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确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确定不愿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增大反响物的浓度或削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或减小反响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 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3) 在溶液中进展的反响,假设稀释溶液,反响物浓度 减小 , 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V 正_减小 ,V 逆也_减小 ,但是减小的程度 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响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 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温度上升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吸热反响 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_放热反响 方向移动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 体积缩小 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 体积增大 方向移动留意:〔1〕转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像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响速率和逆反响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 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响到达平衡所需的_时间_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假设转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 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转变的方向移动三、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确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响到达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响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 应留意的问题: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2、K 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响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3、反响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展的反响,如有水参与,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三〕化学平衡常数K 的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响进展程度的标志K 值越大, 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响进展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响进展得越完全,反响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一般地, K>105 时,该反响就进展得根本完全了2、可以利用 K 值做标准,推断正在进展的可逆反响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展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响向正反响方向进展; Q=K:反响处于平衡状态;Q〉K:反响向逆反响方向进展 3、利用K 值可推断反响的热效应假设温度上升,K 值增大,则正反响为吸热反响假设温度上升,K 值减小,则正反响为放热反响*四、等效平衡1、概念:在确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参与状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响到达平衡后,任何一样组分的百分含量 均一样,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2、分类(1) 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响前后气体分子数转变的可逆反响:必需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一样;同时必需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一样其次类:对于反响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响:只要反响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一样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2) 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只要保证可逆反响化学计量数之比一样即可视为等效平衡五、化学反响进展的方向1、反响熵变与反响方向〔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 S.单位:Jmol-1?K-1(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响方向推断的依据〔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 S(g)〉S(l)〉S(s)2、反响方向推断依据在温度、压强确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响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 反响能自发进展ΔH-TΔS=0 反响到达平衡状态ΔH-TΔS〉0 反响不能自发进展留意:〔1〕ΔH 为负,ΔS 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响都能自发进展〔2〕ΔH 为正,ΔS 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响都不能自发进展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局局部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分: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留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 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 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 BaSO4全部电离,故 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确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到达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参与与弱电解质具有一样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参与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响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10、电离常数:在确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到达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 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 Ka 表示酸,Kb 表示碱〕表示方法:ABA++B-Ki=[A+][B-]/[AB]11、影响因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