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玛尔巴译师传.doc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0.50KB
约139页
文档ID:533887509
玛尔巴译师传.doc_第1页
1/139

瑪爾巴譯師傳查同結布著張天鎖申新泰文國根張家秀譯頌詞向上師、天神、空行母敬禮!宿慧【1】發心【2】是誓願應時的增上意樂船,您不惜身命為利眾生而登坐在其間,精進順風揚起了聖財【3】順緣【4】的資具帆,破浪來到布拉哈日等聖境水藏洲邊,依從那若巴等威光照射的至尊聖賢,获得了如意雨般佛法妙寶願足意滿,遍除藏地世間貧困使其永歸無漏【5】善,向善事舵手瑪爾巴您恭顺頂禮讚頌您以金剛身把疲勞除,榮膺印度賢哲做補處,在此雪山叢中樹法幢,禮讚譯師瑪爾巴的身諸佛語之甘露是現證,全部詞義飲果獅吼聲,能將邪見【6】小乘【7】滅除掉,禮讚譯師瑪爾巴的語瞭解全部所知之情狀,捨己為他慈善愛眾生,智悲光驅眾生心中愚,禮讚譯師瑪爾巴的意廣事無漏增樂利他身,轉動體驗大乘【8】法輪語,五智【9】、自義【10】两者终究意,至尊譯師尊者瑪爾巴,弟子禮讚您的身語意我對佛陀上首弟子您(指瑪爾巴卻吉洛追),篤信不已讚頌並頂禮勤事三門【11】、他利【12】、二次序【13】,不分晝夜為彼獻供禮當初煩惱致墮三門罪,今日深感惭愧作懺悔至尊您為佛法修苦行,此等殊勝事業我贊成為了我等成熟得解脫,正將調伏全部法輪轉,直至救度有情離苦前,祈請怙主常住不涅?【14】。

為使眾生成佛而回向【15】,願佛連同弟子滿此望最上士夫譯師瑪爾巴,善事傳記猶如天空大,茲將希奇事跡略記述,旨在為對眾生有利補請求上師、本尊、空行母,能以慈善開許並加持為教化所有的愚笨眾生,先世諸佛經過商議,差遣心傳弟子【16】登地菩薩滾都桑波(即普賢菩薩),於印度投生為卓毗﹒呵【★】嚕迦,廣做利益眾生之事其後,又為教化西藏的全部眾生,接受差遣,投生為人,是故西藏眾生始獲福德佛教的太陽、聖者瑪爾巴譯師的希奇事跡傳記共有五章,即:第一章降生西藏,初遇佛法第二章三赴印度,求取佛法第三章精修教誡,獲得證悟第四章實現誓願,宏法度生第五章达成大業,隱入法界注釋:【1】宿慧──起初熟习的技术或知識佛書譯為宿習2】發心──又稱發菩提心指為生起為利眾生願成無上菩提之心3】聖財──聖者至寶4】順財──有利條件對出生後果有利之助緣或因緣,如生起麥苗之有利條件為水、肥;生活之有利條件為衣食等5】無漏──不問作為所緣或與之相應,均不增長煩惱之法,如道諦及滅諦等6】邪見──誤認因果功用前生後世等實有事物為非實有的染污慧其功用能使不可以善業而斷善根,行惡行而起惡念等顛倒取捨的行為7】小乘──也稱下乘即指聲聞乘和獨覺乘。

8】大乘──也稱上乘或菩薩乘以七種廣大,勝出小乘,故稱大乘9】五智──大圓鏡智、同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果性智即佛所有的智慧10】自意──自己的利益11】三門──身、口、意即行動、言語和思想12】他利──利他的事13】二次序──修習密法的生起次序和圓滿次序14】涅?──梵語譯音意為脫離憂苦,超脫憂愁15】回向──轉變、增長,是回向意轉變因力之諸善根成為大菩提因,增長有盡諸善根成為無盡亦即欲求轉變、增長自他三世所積全部有漏無漏福澤皆為無上菩提之因,名為回向平时的講,即把自己所修的善事轉向眾生,讓眾生获得幸福16】心傳弟子──获得傳授大法的最親近的弟子★】此字原書不清楚,疑為左「口」右「四」,可字庫中沒有根據下文「嚕迦」二字,概為譯音「赫如嘎」,因此用一字音字義邻近的「呵」字輸入者注)第一章降生西藏,初遇佛法聖者瑪爾巴譯師生於西藏山南洛扎秋切的卓窩隆﹒牌薩村父名瑪爾巴﹒旺秋維賽,母名佳姆薩朵黛,兼營農牧二業,資財頗為豐足此對夫婦共生儿女三個,尊者瑪爾巴為最小者該瑪爾巴自幼心思矫捷而又天性頑烈,所以,他父親常說:「我的這個兒子,假如居心計,則無論出家在家都將出類拔萃,因此於己於人必多裨益;萬一無心計,於己於人均遭禍殃。

这样權衡利害,還是寄望佛法者為妙」瑪爾巴原名塔瑪旺秋,十二歲時,遵從父命,依止地方上的一位導師入了佛門,取法名卻吉洛追(譯言法慧),學書識字雖然他天資聰穎,一學即通,但是他又性情執拗,極好爭辯所以,家人都說:「這個冤家真造孽,總有一日會遭報應,重則送掉他自己或我們的性命,輕則失掉咱家田財房子」當瑪爾巴因家庭內外所有人的指責、譏諷而苦惱之時,父親說:「依我看,你還是去投遠方的一位善賢上師求學為好!」瑪爾巴遵從父命,決意求學,便請父亲母亲籌措恩賜費用、物件父亲母亲答應道:「暫且先給你這些吧」於是,給了印製《大般若經十六函》所需紙張兩馱、黃金一兩、銀瓢一把、良馬一匹並紫檀木質鞍子、織錦緞一匹等瑪爾巴帶上父亲母亲給的費用、物件,往訪名師當時卓彌譯師【1】剛從印度回來,瞬間聲譽鵲起,瑪爾巴聞訊往投,來到芒卡木古龍寺,將兩馱紙張並馱牛供奉於卓彌,同時向卓彌恭顺頂禮,傾訴求法緣由,乞請給予灌頂【2】、傳授教授【3】但是卓彌譯師沒有給瑪爾巴灌頂和傳授教授,而不过教他學習梵文的直讀和印度一般話的翻譯瑪爾巴遵師指點學習了三年,終使梵語文達到了相當熟練的程度注釋:【1】卓彌譯師──卓彌釋迦循努宋真宗時,由吐番王朝郎達瑪的三世孫阿里王扎西則派往印度和尼泊爾等地學習佛法,回藏後專主母續,宏其講修,譯注新密甚多。

卒於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前後2】灌頂──古印度國王即位以水灌頂,即有權管理國政佛教密乘壇中授与灌頂,即使有權聽聞、講說、修習密宗,罪垢永淨,身心留植修道緣分換言之,灌頂即授權,上師傳法時准許弟子修習,是密宗的一種宗教儀式3】教授──佛教術語,即口訣、竅門、教誨等意第二章三赴印度求取佛法第一節首次赴印之事跡瑪爾巴先後三次赴印,其中首次赴印事跡可分三點敘述:第一,心中生起赴印的念頭,籌措資糧,邀請伙伴,一起赴印的情况;第二,到達印度以後,拜見諸位賢哲上師,學得大乘心要的無上妙法的情况;第三,獲得灌頂及教授等妙法後返回西藏的情况一、心中生起赴印的念頭,籌措資糧,邀請伙伴,一起赴印度的情况在上師卓彌近前,梵語文學到相當熟練的程度之後,瑪爾巴觉悟到自己與卓彌沒有長期交接的法緣,而與印度的班欽那若巴【1】,等諸位上師相見的善好法緣時機已經成熟,又恰得至尊金剛瑜迦母【2】感應之力,始使與那若巴會面的願望得以實現所以,瑪爾巴心中盤算:在卓彌上師身邊長時留住沒啥意義因為,若求所有無我母【3】四灌頂【4】,則須十五頭□牛的供養;若僅求一個獨髻母【5】的隨賜【6】,也須一兩頭□牛的供養;依此推理,必然形成一種情况──若無大的供養,便得不到稱心如意的圓滿佛法。

看起來,即即是搞到相應數量的供養,因此也能够求得圓滿佛法,但卓彌唯恐仍不堪為我中意的賢哲上師因為,瑪爾巴曾經一再請求借給《空行母金剛帳本續》一書看一個短暫時期,誰料卓彌就是不答應借給於是,瑪爾巴又想,凡是卓彌上師喜愛的東西我都供養於他,甚至其餘財物,我將兌換成金子,連同父亲母亲賜分我的所有財物一併帶上,我自己也要親赴印度學法去隨後,便按既定打算,將手頭所有的財物供養於上師卓彌,使其滿意,相互就在高興的氣氛中分了手瑪爾巴帶上身邊僅有的余物──一匹馬和一副紫檀木鞍子,到拉堆絳【7】的達孜【8】方面置辦金子,把馬和鞍子兌換成金子那時候,當地有一個息爾寺,新來一位後藏桀普地方的大德名叫洛迦覺色,他是應一位弟子之請前來傳法的,弟子給了他豐富的供養瑪爾巴在當地時,適逢洛迦覺色傳法完畢,即返桀普,便請求結伴而行,路上給予照應洛迦覺色特别畅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賜給乾糧和茶葉,並恩准屆時供给騾子當作役畜使喚到達桀普地方後,瑪爾巴得悉這位格西【9】確是信守誓词之士,便照實相告:「不瞞師父您,弟子我是打算去南方尼泊爾學翻譯的,這次難得您記掛互助,感恩不盡假如我的生命沒有危難的話,請您以後还能費心給予幫助」洛迦則說:「我已年邁,以後可否與你再見,確難預料。

不過,只需你來,安歇之處及照應事宜,自有我的兒子們張羅,所以你務必前來無妨」說完,贈給一兩赤金,一匹□子,送瑪爾巴啟程上路瑪爾巴辭別洛迦覺色,轉道回到家鄉洛扎,見了父亲母亲便恳求說:「我要前往印度學法,請把我應得的一份財產、田地、房子所有給我,以作資糧」父亲母亲姊妹聽罷異口同聲勸道:「你去印度學習翻譯有得何用,學習佛法又能作甚?至於說到修法,假如能修就在西藏修得了;假如不可以修在家務農算了」瑪爾巴則對父親說:「您老人家先前曾講要送我去遠方投靠名師,兒我今日正是遵您言教,決意遠去印度,訪投『班智達【10】』上師」人們無論怎樣勸阻,他都不聽,執意要到了應得的那份家產瑪爾巴留下房子、田地未動,而將其餘的所有家產兌換成一十八兩赤金帶著當他正準備與兩位伙伴啟程之際,不料兩位伙伴因親朋勸阻而改變初意不去了剩下瑪爾巴獨自一人登上旅途,苦於無伴之時,誰知走到娘兌的仄乃挲地方,恰好有遇著喀日的虐譯師也到印度去虐譯師問瑪爾巴:「你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瑪爾巴答:「我從洛扎來,要到印度學法去」虐譯師又問:「到印度學法需要好多赤金,你可有嗎?」瑪爾巴不敢以實言相告,便謊說:「只有一二錢金子」虐譯師因說:「這麼一丁點金子抵不了什麼用處,你需知,到印度去趟若沒有好多金子,那就仿佛俗語所說的『水槽空無水,解渴成泡影』一樣,徒勞無用,是求不到法的。

而我卻有好多的金子,只需你肯做我的僕從,那麼,學法所需的金子嘛,我們能够合伙使用」瑪爾巴心中思索:這可怎样是好?最後拿定想法,法是不向他求的了,但為了早些啟程,便答應在旅途中權且與他扮做主僕於是,二人結伴而行,向来到了尼泊爾注釋:【1】那若巴──公元十一世紀出生於印度,為得大成就者底洛巴弟子,西藏瑪爾巴譯師之師,對瑪爾巴譯師傳授勝樂及那若六法等2】至尊金剛瑜珈母──空行母3】無我母──佛母名4】四灌頂──寶瓶灌頂、奥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簡稱瓶、密、慧、句灌頂5】獨髻母──又稱祥瑞天母舊密心精所說一護法名6】隨賜──給予加持指允許修、誦、受某一本尊儀軌之權7】拉堆絳──即北拉堆,今日日喀則行署昂仁縣及其周圍一帶地方的古老稱謂8】達孜──昂仁縣北部一地名9】格西──善知識引导取捨正道的師友在僧眾中辯論佛教經籍的學位名號按拉薩三大寺制度,分拉讓巴格西、錯讓巴格西、多讓巴格西和嶺賽格西四級10】班智達──佛學通人,佛學家,潘迪特精晓五明的佛教徒或學者的尊號瑪爾巴作了如上請求之後,為了酬謝上師教他學完密宗本續之恩,便用身語意三業供養,深得上師歡心之後,瑪爾巴離開益喜寧保師父,仍舊回到布拉哈日來。

行至半路,在一座廟中,又碰見虐譯師虐問:「瑪爾巴你自昨年到现在又學了些什麼法?」瑪答:「我學了父續的集密法」虐譯師說:「那麼,辯論一番怎樣?」結果瑪爾巴辯勝了虐譯師便又嘲諷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