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与赏评,戴新安,学习目的,学习该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融合的创作方法学习该诗语言优美,融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的特点返回,学习重点,评述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返回,作者简介,返回,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唐代杰出的诗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被迫避祸保身,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是首具有浪漫的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千古绝作”当时作者任周至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好友陈鸿、王质夫游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而加工创作的由于该故事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又离奇曲折,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的还有:杜牧《华清宫绝句三首》、苏轼《荔枝叹》、洪升《长生殿》等。
背景简介,返回,,内容述评,《长恨歌》是一首抒情色彩相当浓郁的叙事长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叙述李、杨会合过程 第二层:李、杨遇合后的欢爱眷恋,为后文写二人之诀别、长恨作衬垫 第三层:贵妃举家腾达,势焰熏天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唐玄宗伤痛不已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变生不测,战乱骤起 第二层,马嵬驿兵变,贵妃丧生 第三层,李隆基途中怀念贵妃,不胜哀伤 第四层,安史之乱平定,李于回长安途中路经马嵬驿,凭吊贵妃遗踪第三部分,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这一部分也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李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恍若隔世 第二层,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三层,李的凄凉晚景和感伤怀抱 第四层,李对杨的刻骨相思第四部分,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思念不断这一部分也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李让道士去寻找杨的亡魂,以见其思念之深,紧密呼应第三部分之末两句。
第二层,道士寻觅杨的曲折经过 第三层,道士历经波折,终于找到杨贵妃 第四层,杨托物寄词,以表明她对李之感激、思念和忠贞不渝《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1.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2.爱情说认为此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离奇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写作特点,《长恨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写作特点归纳为“四相”:,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相融,这篇长达八百四十字咏史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颂,是因为诗人既先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唐玄宗求色和杨贵妃得宠,安史乱起、玄宗出逃、马嵬缢妃,唐玄宗晚年的凄清孤寂的生活作了实际而生动的描写,后又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按照作者愿望和理想,想象丰富地写出了杨贵妃在仙山中出现,死而复生、恩爱不绝的爱情奇迹,结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借比翼鸟并宿双飞,连理枝缠绵不解,表达爱情坚贞,至死不渝,相思之情天长地久永无终期的思想和情感附: 文学的二个主要创作方法,两个形象,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抡起板斧砍杀贪官的鲁莽李逵,腾云驾雾、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现实主义是按照实际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例:施耐庵塑塑造李逵浪漫主义是按照理想的样子来反映思想、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例:吴承恩塑造孙悟空二、独特构思与传奇手法相并举,这首叙事诗的艺术魅力,首先来自于它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诗人在史实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构思,把李、杨的爱情悲剧写得起伏跌宕,曲折动人篇末“长恨”可看作本诗的主旨此恨从何而来,诗人首先从李隆基贪求美色写起,接着以大量笔墨铺陈李、杨荒淫的生活,结果招致安史之乱,造成国家的悲剧,随即也造成了李隆基、杨玉环个人的爱情悲剧李、杨既是悲剧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受者白居易的这一艺术构思使《长恨歌》的主题更加丰富、深刻而使人深思正因为有了这条主线,所以杨玉环死后,唐玄宗对她的无穷思念,就更加耐人寻味长恨”与“贪色误国”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为了突出“长恨”主题,诗人不拘泥于历史,而是以丰富的想象,以传奇手法虚构了方士升天入地寻找贵妃的情节,创造了杨玉环在仙境亡魂再现、赠物寄词表深情的传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富有传奇色彩。
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三.叙事、描写和抒情相融,《长恨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始,叙述李隆基寻求美色,李杨纵情恣乐的宫闱生活,尔后“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出奔西行、禁军兵变、贵妃丧生,再而描述唐玄宗晚年的凄清孤寂和思念杨贵妃的情景,最后让杨贵妃在仙山中出现,表现杨贵妃至死不渝的爱情作者叙事均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揉进了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既对唐玄宗荒淫误国,杨玉环恃宠而骄持批判态度,又对他们的爱情悲剧给予极大的同情诗人或者将人物的思想感情倾注于景物之中,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或者选择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景物,描写人物对这类事物或景物的感受来表现其内心世界以乐景写哀,又以哀景写乐行宫的月色、雨夜的铃声、马嵬坡下的泥土、皇宫里的杨柳,这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使唐玄宗不禁触景生情正因为诗人是以情叙事,以情写景,使三者统一于全诗之中,叙事、描写和抒情相融并举四、多种修辞手法的相并举,这首叙事长诗,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相并举运用,使语言流畅婉转、明丽、优美,对仗工整,音节和谐,形象鲜明特别使诗的语言别具魅力,格外动人如描写杨玉环选入宫中的美貌娇态,“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仅两句诗就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情态。
像“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等诗句对仗极为工整,音律和谐诗中还运用了借代、比喻、对比、对偶、顶针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形式美写作特点归纳,《长恨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写作特点归纳为“四相”: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相融二、独特构思与传奇手法相并举三、叙事、描写和抒情相融四、多种修辞手法的相并举,热闹的长安城内,大文豪顾况府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这是因前来与顾况谈诗论词、登门求教的文人墨客太多所致 一天,一位16岁的少年恭敬地向顾况递上自己的诗稿,等待赐教顾况没看诗稿之前问少年:“你叫什么?”少年答道:“白居易长安柴米这么贵,白居谈何容易!”顾况对白居易的名字打趣道他开始翻阅白居易的诗,当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大声叫好,并欣喜地对白居易说:“如此诗才,白居长安容易呀!”,作者逸事,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