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81.42KB
约57页
文档ID:57860271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_第1页
1/57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科学(1~~6 年级)课程标准年级)课程标准修订稿(修订稿(2013.10.10)《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项目工作组iii目目录录第一部分前言.1 1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基本理念2三、课程设计思路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4 4一、总目标4二、分级目标5第三部分课程内容.9 9一、物质科学领域9二、生命科学领域20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27四、技术与工程领域33第四部分实施建议.4040一、教学建议40二、评价估建议42三、教材编写建议45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471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前前言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 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的责任, 要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 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对日常生活、自然世界的各种现象开展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和积极思维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础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创新、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实现课程目标,编写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的依据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科学素养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 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任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 在活动与实践中学习科学, 既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2阶段性特点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活动性表现在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能力,发展科学态度。

实践性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包括设计与技术活动,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尝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与周边自然现象出发, 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表现为:注重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注重自然科学各领域共同的学科教育功能背景、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相互渗透,共同对学生的未来产生影响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为初中理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二、课程基本理念1 1.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小学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 小学科学课程应为全体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2 2..倡导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小学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的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突出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 3.科学课程要具有开放性,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要具有开放性,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为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学业评价等方面给学生提供选择机会和创造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3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社会科学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利于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3 34 4.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究4 45 5..突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总结与反思。

使学生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三、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设计思路小学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标准的制定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和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继承性和实用性,既要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又要兼顾我国教师与学生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依据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 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国家新课程改革对每门学科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学科教学目标要求依据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性质和理念,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 是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把重心放在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正确的思维方式、习惯的养成上为此,标准我们采用了主题式选择方式,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 6 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 6 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 3 个主要概念,并考虑到工程技术领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密不可分,增加了技术与工程技术与工程领域的 4 个主要概念,总共由 4 大领域的 19 个主要概念构成了全部学习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

这四大领域的 19 个主要概念分解成个学习内容,在课程内容部分将其按 1-2、3-4、5-6 作学段安排由于小学科学学科周期比较长,只有总目标,对教材编写者与教师正确把握每一年级、阶段的目标要求有一定难度, 所以我们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 把总目标的四个方面按 1-2、 3-4、45-6 三段分解成分级目标,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与把握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由活动的提出,活动的过程要求,活动的操作示范, 与活动有关的小资料,活动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结果记录,活动的结论提炼等要素组成学生在参与这类活动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进行思维,经历探究过程,从中建构知识,积累操作经验,享受成功体验,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方面获得收获,进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活动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小学科学课程编写的关键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目标一一、、(一)(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1.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2.了解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下面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方面描述科学知识的分级目标要素科学知识分级目标1~2 年级(低)3~4 年级(中)5~6 年级(高)物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