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打印—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87KB
约34页
文档ID:366209624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打印—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_第1页
1/34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打印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编写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篇一 1.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推论:等腰三角形、、互相重合(即“”).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等于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等于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叫内心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篇二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篇三 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4.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1.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④与x轴或y轴平行的直线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 ⑤关于与直线x=c或y=c对称的坐标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x, -y)_____.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x, y)___.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理解: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线就可以推知另两线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篇四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篇五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原式=(am+an)+(bm+bn) =a(m+n)+b(m+n) 原式=(am+an)+(bm+bn) =a(m+n)+b(m+n) =(m+n)??(a+b).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x-y)3=-(y-x)3.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9.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