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整理0019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6.50KB
约14页
文档ID:433588637
整理0019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修改合并092_第1页
1/14

施工缝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包括了金属板止水带施工工艺标准、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标准、夕卜 贴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标准、遇水膨胀止水带施工工艺标准、外涂防水涂料施工工 艺标准等六个子分项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内 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的施工缝; 不适用于工程竣工后仍有可能存在变形的结构工程2.基本规定2.1施工缝是防水混凝土的薄弱部位之一,应尽量不留或少留,底板和顶板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宜留施工缝,必须留设时,底板和顶板只允许留垂直施工 缝,留在结构上的变形缝或后浇带缝处a)凸缝图2.2— l水平施工缝构造图(b)阶梯缝(c)平直缝l一止水带或止水片2.2墙体一般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垂直施工缝,如必须留设,应留在结构的变形缝、后浇带缝处水平施工缝应留在距离底板面不小于 300mm处, 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以下 150〜300处,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 300mm,施工缝不得留在剪力、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墙交接处墙体水平施工缝应做成如图2.2— 1、2.2—2所示的企口 缝、高低缝、平缝、平缝加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等。

B^250B^250t rB^250迎水面B图2.2 — 2水平施工缝构造图(a )遇水膨胀止水条防水基本构造(一)1— 浇混凝土;2— 遇水膨胀止水条;3— 后浇混凝土(b)外贴防水层防水基本构造(二)外贴止水带 L > 150外涂防水涂料 L=200外抹防水砂浆 L=2001 —先浇混凝土;2 —外贴防水层;(c)中埋止水带防水基本构造(三)钢板止水带 L > 100橡胶止水带 L > 125刚边橡胶止水带 L > 1201 —先浇混凝土;2 —中埋止水带;3—后浇混凝土3—后浇混凝土2.3 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⑴ 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 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 , 铺水泥砂浆或涂 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⑵ 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 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⑶ 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时,应将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缝表 面预留槽内⑷ 施工缝采用中埋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靠2.4 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时,接缝处用电弧焊封闭焊接;采用橡胶或塑料 止水带时应用热融或胶结 如墙体采用垂直施工缝时, 亦应留在结构的变形缝或 后浇带缝处,一般留平缝埋设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橡胶止水带或钢板止水片, 以延长渗漏路线。

2.5 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 7d 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 膨胀率的 60%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及要求3.1.1 技术准备3.1.1.1 施工缝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 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3.1.1.2 确定施工方案,针对施工缝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 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3.1.1.3 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 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 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针对危险点的 具体预防措施; 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 发生事故后应 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3.1.1.4 应熟悉设计图纸、本施工工艺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对施工缝的做 法、位置、配筋进行了解,以确定施工缝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 改建议3.1.1.5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 施工方案、 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 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 底。

3.1.2 技术要求3.1.2.1 施工缝应在先浇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以上后再实施后浇混凝土 施工;必要时施工缝临边设置膨胀带, 膨胀剂和外加剂掺量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性 能要求3.1.2.2 模板应严密、稳固、混凝土施工时不得漏浆与变形3.123施工缝后浇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1d;设置膨胀带时不得少于28d3.1.3 质量要求3.1.3.1 混凝土的浇筑应密实,成型应精确,应特别注意新旧混凝土界面处 的混凝土密实度3.1.3.2 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保湿养护3.1.3.3 施工缝的施工应注意界面的清理及止水条、止水带的保护,并保证 防水功能技术措施的落实严禁施工缝处有渗漏现象3.2 材料准备及要求3.2.1混凝土3.2.1.1 所使用的混凝土应有配合比报告单 施工缝临边设置膨胀带时, 应采 用比施工缝先、 后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满足强度要求及工 艺要求的情况下,其坍落度宜尽可能小一些商品混凝土应有 “混凝土开盘鉴定 证明”3.2.1.2 水泥:应用 32.5MPa 以上的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3.2.1.3 石子:碎石应满足试配强度要求且检验结果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外,后浇带混凝 土所用碎石应根据所浇后浇带的钢筋密度确定,一般为 5~31.5mm,含泥量不得 大于 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 0.5%,吸水率不应大于 1.5%。

3.2.1.4 砂: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的规定外,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3%3.2.1.5 拌合用水:应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 标准》 JGJ63 的规定的水源3.2.1.6 其他:外加剂等材料均应有合格证, 且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缝临边设置膨胀 带时,其混凝土膨胀剂的物理性能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中表 5.2.8的要求粉煤灰:应用U级以上外加剂:必须用合格一等品3.2.2 防水材料3.2.2.1 防水材料、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等材料均应有合格证,且复检合格 后方可使用3.222中埋式止水钢板宜用3mm厚400mm宽的折形钢板条橡胶外贴式 止水带宜用300 >8型,但外墙宜用400 >8型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 缺胶、海绵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中心孔偏心不允 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 2mm、面积不大于 16mm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 4处;止水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 GB 50208—2002附录A中表A.0.4-1的要求,其物理性质应符合 GB 50208—2002 附录A中表A.0.4-2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 一批抽样。

3.2.2.3遇水膨胀止水条有 10000mm> 20mm> 10mm、10000mm> 30mm> 10mm、 5000mm< 30mn> 20mm等几种规格选用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 其 7d 的自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 60%当不符合时 ,应采取表面涂缓膨胀剂 措施;其物理性质应符合 GB 50208— 2002附录A中寻A.0.5的要求;遇水膨胀 橡胶止水条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3.2.3 钢丝网:宜采用密目钢丝网和 30>30型钢丝网,两种钢丝网配套使用3.3 主要机具3.3.1 自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坍落度筒、天平、插人与平板振 动器、手推车等3.3.2 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筒、插人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3.3.3 其他机具:电焊机、剪刀、榔头等3.4作业条件341施工缝的留置341.1施工缝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已场地平整,放线无误,垫层施工 完毕341.2施工缝的型式见图2.2-1、2.2-2,保证成型的措施应按施工方案进行 落实3.4.2施工缝后浇混凝土浇筑3.4.2.1施工缝先浇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松散混凝土应予凿除,并用压力水 冲洗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砂浆。

地下室底板施工缝施工时不得有 积水3.4.2.2施工缝处的钢筋应进行除锈,已将钢筋调整平直3.4.2.3施工缝的模板已封闭严密,且应保证混凝土施工后新旧混凝土没有 明显的接搓342.4已将止水条或止水带固定牢固,确保位置准确4.施工工艺4.1工艺流程4.1.1施工缝的留置4.1.1.1地下室底板施工缝留置:地下室底板防水层施工t底板底层钢筋绑扎t施工缝先浇筑一侧钢板止水带下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400mm )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 钢丝网放置在先浇混凝土一侧t钢板止水带安置t钢板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焊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施工缝先浇混凝土施工T施:缝处混凝土余浆清理T施工缝先E浇筑混凝土养护T施工缝处盖模板保护钢筋防止弯折注:若采用止水条时,模板采用木模支撑侧模 ,保证混凝土侧面平整密实, 以使止水条与混凝土表面粘贴牢固,更好发挥止水条的止水效果4.1.1.2地下室外墙施工缝留置:焊短钢外墙常规钢筋施工T钢板止水带安置t钢板处柱分离箍筋焊接(见图 4.1-1 )7筋头于止水钢板上和剪力墙竖筋上t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混凝土一侧-9圭•剪力墙外模,并加固牢固T施.工奎先浇混凝土浇筑t先浇混凝土养护4.1.1.3楼板面后浇带施工:施工缝模板支承(应独立支撑)t楼板钢筋绑扎t焊短钢筋应于板面筋和底板筋上t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混凝土一侧T施工缝先浇混凝土浇筑t施工缝处混凝土余浆清理t先扌混凝土养护T施工[盖模板保护钢筋防止弯折图4.1 — 1止水钢板处箍筋做法1 —外墙;2—止水钢板;3—箍筋分离;4—柱或暗柱;5—两侧箍筋与钢板焊接图4.1 — 2施工缝梁侧支模图1—钢筋头;2—钢丝网片4.1.2施工缝后浇混凝土浇筑4.121地下室底板后浇混凝土浇筑:凿毛并清洗混凝土界面t钢筋除锈、调整t抽出施工缝处积水t安装止水条或止水带t 混凝土界面放置与同强度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t后浇混凝土施工t后浇混凝土养护 4.1.2.2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混凝土浇筑清理先浇混凝土界面T,钢筋F作锈、调直t放置皇止1水条或止水带(若采用钢板止水带则无此项)t封后浇混凝土模板,并加固牢固T浇水湿润模板t后浇混凝土浇筑4.1.2.3楼板面后浇混凝土浇筑清理先浇混凝土界面T;检查亍原有模板的严密性与可靠性t调整丿后浇咅钢筋并除锈t浇筑后浇混凝土T后浇混凝土养护4.2操作工艺4.2.1地下室底板施工缝的施工构造参照后浇带做法,如同图 2.2-2水平施工缝构造图(只不过迎水面水压不同) 04.2.2 施工缝先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以上后再施工,设计规定除外。

4.2.3 施工缝混凝土施工前,施工缝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严格保护,严防 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式止水带4.2.4 施工缝后浇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1d;临边设置膨胀带时,不得少于 28d4.2.5 施工缝的接缝处理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