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泵与泵站4(2).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7MB
约64页
文档ID:116819978
泵与泵站4(2)._第1页
1/64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4.4.1 泵机组的布置 1、 纵向排列(即各机组轴线平行单排并列) 适用于如IS型单级单吸悬管式离心泵 (1)水管外壁和墙壁的净距A:A=最大设备的宽度加1m,但A≮ 2m (2)水管与水管之间的净距B:B>0. 7m (3)水管外壁与配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C:当为低压配电设备时C≮ 1. 5m,高压配电设 备 C≮ 2m (4)水泵外形凸出部分(基础)与墙壁的净距D :D ≮ 1m (5)电机外形凸出部分(基础)与墙壁的净距E: E=电机轴长加0.5m,但不宜<3m (6)水管外壁与相邻机组的突出部分的净距F:F≮ 0.7m(电机功率大于55KW时不小于1m) 2、横向排列 适用侧向进、出水的水泵,如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Sh型、SA型水泵. (1)水泵凸出部分(基础)到墙壁的净距Al:A1=最大设备的宽度加1m,但A1≮ 2m (2)出水侧水泵基础与墙壁的净距B1:Bl不宜小于3m (3)进水侧水泵基础与墙壁的净距Dl :Dl不宜小于1m (4)电机凸出部分与配电设备的净距C1:C1=电机轴长十0.5m但是,低压配电设备 应Cl≥1. 5m;高压配电设备C1≥2.0m。

(5)水泵基础之间(电机与水泵凸出部分)的净距E1值与C1要求相同, E1=C1 (6)为了减小泵房的跨度,也可考虑将吸水阀门设置在泵房外面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n3、横向双行排列 适用在泵房中机组较多的圆形取水泵站; 这种布置形式两行水泵的转向相反需配置不同转向的 轴套止锁装置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n4.4.2水泵机组的基础 卧式水泵均为块式基础,其尺寸大小一般均按所选水泵安装尺寸所 提供的数据确定 (1)对于小泵(带底座): 基础长度L=底座长度L1十(0.15-0.20)(m) 基础宽度B=底座螺孔间距(在宽度方向上)b1十(0.15- 0.20)(m) 基础高度H=底座地脚螺钉的长度l1十(0.15-0.20)(m) (2)对于不带底座的大、中型水泵: 可根据水泵或电动机(取其宽者)地脚螺孔的间距加上0.4-0.5m,基础 高度确定方法同上 基础的高度还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校核基础重量应大于机组总重量的 2.5~4.0倍在已知基础平面尺寸的条件下,根据基础的总重量可以算 出其高度基础高度一般应不小于50~70cm基础一般用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基础应高出室内地坪约10~20cm。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为了保证泵站的工作可靠,运行安全和管理方便,在布置机组 时,应遵照以下规定: (1)相邻机组的基础之间应有一定宽度的过道,以便工作人员通行 电动机容量不大干55kW时,净距应不小于0.8m;电动机容量 大于55kW时,净距不小于1.2m电动机容量小于20kW时,过道 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在任何情况下,设备的突出部分之间或突 出部件与墙之间应不小于0.7m,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则 不得小于1.0m (2)对于非水平接缝的泵,在检修时,往往要将泵轴和叶轮沿轴线 方向取出,因此在设计泵房时,要考虑这个方向有一定的余地 ,即泵离开墙壁或其他机组的距离应大于泵轴长度加上0.25m ,为了从电动机中取出转子,应同样地留出适当的距离 (3)装有大型机组的泵站内,应留出适当的面积作为检修机组之用 其尺寸应保持在被检修机组的周围有0.7~1.0m的过道 (4)泵站内主要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m (5)辅助泵(排水泵、真空泵)通常安置于泵房内的适当地方,尽可 能不增大泵房尺寸辅助泵可靠墙安装,只须一边留出过道 必要时,真空泵可安置于托架上 §4.4 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n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1)不漏气 管材及接逢 (2)不积气 管路安装 (3)不吸气 吸水管进口位置 n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为了防止泵吸入井底的沉渣,并使泵工作时有良好的水力条件.应 遵守以下规定: (1)吸水管的进口高于井底不小于0.8D,如图4-24。

D为吸水管喇叭口 (或底阀)扩大部分的直径,通常取D为吸水管直径的1.3~1.5倍 (2)吸水管喇叭口边缘距离井壁不小于(0.75~1.0)D (3)在同一井中安装有几根吸水管时,吸水喇叭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1.5~2.0)D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当泵从压水管引水启动时,吸水管上应装有底阀 水下式 水上式 使用条件:吸水管路水平段有足够的长度 水上式底阀 1吸水管;2底阀;3滤罩;4工作台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水下式底阀 n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例:设水泵安装高度为4m,底阀距离吸水池中最 低水位为3.5m试计算该水上式底阀正常工作 所需的吸水管水平段l1的长度(米)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1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吸水管中的设计流速建议数值: 管径小于250mm时,为1.0-1.2m/s; 管径等于或大于250mm时,为1.2-1. 6m/s 在吸水管路不长且地形吸水高度不很大的情况下, 可采用比上述数值大些的流速,如1.6—2.0m/s例 如水泵为自灌式工作时,则吸水管中流速就可适当 放大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n4.5.2 对压水管路的要求 (1)不漏水:钢管,焊接 (2)方便检修: 法兰连接 (3)安装方便: 橡胶接头 (4)操作方便: 直径≥400mm,电动阀 (5)止回阀(不允许倒流时): (a)井群给水系统。

(b)输水管路较长,突然停电后,无法 立即关闭操作闸阀的送水泵站 (c)吸入式启动的泵站,管道放空后, 再抽真空困难 (d)遥控泵站无法关闸 (e)多水源、多泵站系统 (f)管网布置位置高于泵站,如无止回阀时,在管网内 可能出现负压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2 对压水管路的要求 止回阀安装:水泵与压水闸阀之间 优点:检修时,防止水倒灌 水泵启动时,阀板受力均衡 缺点:压水闸检修时需放空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n4.5.2 对压水管路的要求 压水管路的设计流速为: 管径小于250mm时,为1. 5—2.0m/s; 管径等于或大于250mm时,为2.0—2.5m/s; 上述设计流速取值较给水管网设计中的平均流速要大 ,因为泵站内压水管路不长,流速取大一点,水头损 失增加不多,但可减少管子和配件的直径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n4.5.3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1)吸水管路的布置 泵站内吸水管一般不设联络管 三台水泵时吸水管路的布置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3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2)压水管路的布置 供水安全要求较高的泵站,在布置压水管路时,必须满足: (A)能使任何一台水泵及闸阀停用检修而不影响其他水泵的工作 (B)每台水泵能输水至任何一条输水管。

输水管不同方式比较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a)检修阀1时,两泵一管工作 检修阀2时,一泵一管工作 (b)保证两台泵向一条输水管送水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5.3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2)压水管路的布置 三台水泵时压水管路的布置: n4.5.3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2)压水管路的布置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四台水泵时压水管路的布置: n4.5.4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敷设 保证使用和修理上的便利 (1)管道外壁间的距离:0.4~0.5m (2)支墩及拉杆设置:弯头,三通 (3)放水口:放空管路 (4)地沟设置: (5)泵房外管线:冰冻线以下、防腐防震 (6)不宜架空 (7)不允许架设在电气设备的上方 §4.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n4.6.1停泵水锤 1、水锤:在压力管道中,由于流速的剧烈变化而引起一系列急剧 的压力交替升降的水力冲击现象,称为水锤(又叫水击) 2、停泵水锤:指水泵机组因突然失电或其他原因,造成开阀停车 时,在水泵及管路中水流速度发生递变而引起的压力递变现象 3.发生突然停泵的原因可能有: (1)由于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突然发生故障,人为的误操作等致 使电力供应突然中断。

(2)雨天雷电引起突然断电 (3)泵机组突然发生机械故障,如联轴器断开,泵密封环被咬住 ,致使电机过载,由于保护装置的作用而将电机切除 (4)在自动化泵站中由于维护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机组突然停 电 n4、 停泵水锤的主要特点: 1)在泵出口处有止回阀的情况(有阀系统)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2)在泵出口处无普通止回阀(无阀系统) 停泵水锤暂态过程线 注:(1)如果水倒流时,水管会被泄空,这时水泵机组在变水头(逐 渐减小)情况下反转 (2)如果水泵机组惯性很弱,在反向水流到达泵站前,水泵机组 已停止转动,这时,就不存在第Ⅱ制动工况阶段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3)泵管路系统中的水柱分离现象和断流(弥合)水锤 水柱分离:管路中某处的压力降到当时水温的饱和蒸气压以下时 ,水发生汽化,破坏水流连续性,造成水柱分离(又叫水柱拉断),而 在该处形成“空腔段” 断流(弥合)水锤:当分离开的水柱重新弥合时或“空腔段”重新被水 充满时,由于两股水柱间的剧烈碰撞会产生压力很高的“断流(弥合)水 锤”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断流水锤危害性:其升压值比一般水锤的升压要大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n4.6.2 停泵水锤计算综述 进行停泵水锤计算是为了求得: 1.在发生停泵水锤的暂态过程中,泵站及管路中流量Q、水头H 、机组转速n及轴上转矩M等基本参数随时间t而变化的规律以及 它们的极值。

换言之,就是求出各主要地点(如泵站和水柱分离 处)的停泵水锤暂态过程线 2.在输水管路中开始产生水柱分离的地点和时刻、断流空间( 空腔)的大小、两分离水柱相互碰撞的时刻以及断流弥合水锤的 升压值 3.为进行停泵水锤分析所需要的其他资料与数据,如泵的全性 能曲线、水锤波传播和反射等规律以及泵机组的惯性效应等 4.可能采用的停泵水锤防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效果 5.处于停泵水锤暂态条件下,对泵机组及管路等主要设备的机 械强度校核与评价 6.找出经济合理的水锤防护措施,以保证泵站、管道运行安全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n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1.防止水柱分离 主要应从管路布置上考虑.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2.防止升压过高的措施 A、水锤消除器 下开式水锤消除器 1、阀板;2、分水锥;3、重锤;4、排水口; 5、三通管;6、压力表;7、放气门8、闸阀 自动复位下开式水锤消除器 1、阀板;2、分水锥;3、重锤;4、排水口;5 、三通管;6、压力表;7、放气门8、闸阀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2.防止升压过高的措施 B、设空气缸 空气缸 A-没有气囊;B-有气囊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2.防止升压过高的措施 C、采用缓闭阀 阀门的缓慢关闭或不全闭,允许局部倒流,能有效 地减弱由于开闸停泵而产生的高压水锤。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6.3 停泵水锤防护措施 2.防止升压过高的措施 D、取消止回阀 在取消止回阀的情况下,应进行停泵水锤的计算目的是: 1)求出泵机组在水轮机工况下的最大反转数nmax,从而判 断泵叶轮及电机转子承受离心应力的机械强度是否足够; 2)求出泵壳内部及管路沿线的最大正压值,从而判断在今 后 的停泵水锤中有无爆裂管道及损害泵的危险; 3)求出泵壳内部及管道沿线的最大负压值,从而判断有无 可 能形成水柱分离,造成断流水锤等严重事故 §4.6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4.7 泵站噪声及其消除 n4.7.1 噪声的定义 物理学观点:噪声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声强的声音无规 律的杂乱组合 生理学观点:凡是使人烦噪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 都叫噪声 n4.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