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63.26KB
约6页
文档ID:380751084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_第1页
1/6

手法手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 之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旨要》说:“关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归纳为正骨八法并具体阐述了手法的适应症、作用及其操作要领一、正骨手法的留意事项(一)明确诊断 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依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 易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脱位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二)亲热留意全身状况变化 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峻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承受I 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引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三)把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展运: 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猛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展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当愈合,功能亦恢复满足对每一个骨折都应复,争取到达解剖和接近堡型堂垂婆—假设某些骨折不能达 到解剖对位,也应依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到达功能对位。

所袒功盛菇啦, 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订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 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足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如老年患者, 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还算满 意儿童骨折治疗时要留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 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四)抓住整复时机 只要周身状况允许,整复时 fl 磁呈胁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苦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伤后4~6 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分散,复位也较易一般成人伤后 710 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五)选择适当底醉依据病人具体状况,选择有效的止痛或麻醉,伤后时间不长,骨折又 不简单,可用0.5%一 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假设伤后时间较长,局部肿硬,骨折较为简单,估量复位有肯定困难者,上肢承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承受腰麻或坐骨神经阻 滞麻醉,尽量不承受全身麻醉六)作好整复前的预备1. 人员预备 确定主治者与助手,并作好分工参与整复者应对伤员全身状况、受伤机理、骨折类型、移位状况等,作全面的了解与复习,将X 线片的显示与病人实体联系起 来,认真分析,确立整复手法及助手的协作等,做到生疏全都,动作协调。

2. 器材预备 依据骨折的需要,预备好一切所需要的物品如纸壳、石膏绷带、夹板、扎带、棉垫、压垫,以及需要的牵引装置等还须依据病情预备好急救用品,以免在整复过 程中发生意外七)参与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留意手下感觉,观看伤处外形的变化,留意患者的反响,以推断手法的效果,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八)切忌使用暴力 拔伸牵引须缓慢用力,恰到好她勿太过或不磁不得施用猛力整复时着力部位要准确用力大小、方向应视病情而定,不得因整复而增加的损伤九)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屡次反复地整复,易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肿胀更加严峻, 再复位难以成功,而且还能造成骨折缓慢愈合或关节僵硬之可能十)避开X 线损害为削减X 线对患者和术者的损害,整复、固定尽量避开在X 线直视下进展,莉实需要,应留意保护,尽可能缩短直视时间在整复后常规拍摄正侧位x线片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二、正骨手法操作要领(一)、拔伸 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骤,用于抑制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聱篮一恢复肢体的长度依据“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头拔伸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图 4—1)然后,再依据整复步骤转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兴旺,牵引力应加大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骨折应结合骨牵引,但肱骨干骨折,虽肌肉兴旺,在麻醉下骨折的重叠移位简洁矫正,假设用力过大,常使断端分别,以致造成不愈合图 4—1 拔伸(二)旋转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图 4—2)单轴关节(只能屈伸的关节),只有蒋远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旋向骨折近端所指的方向,畸形 才能矫正,重叠移位也能较省力地抑制因此,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 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①② 一图 4—2 旋转(三)屈伸 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摇摆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图 4—3)如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须在牵引下屈曲,屈曲型则须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在胫骨结节处穿针,在膝关节屈曲位牵引;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则需要在股骨髁上处穿针,将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牵引,骨折才能复位图 4—3 屈伸骨折端常见的四种移位(重叠、旋转、成角、侧方移位),常常是同时存在的,在拔伸牵引下,一般首先矫正旋转及成角移位,即按骨折的部位、类型,明确骨折断端附着肌肉牵 拉方向,利用其生理作用,将骨折远端旋转、屈伸,置于肯定位置,远近骨折端才能轴线相对,重叠移位也能较省力地矫正。

四)提按 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了骨折的主要畸形对于侧方移位,医者借助掌、指分别置于骨折断端的前后或左右,用力夹挤,迫其就位侧方移位可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前后侧(即上下侧或掌背侧)移位用提按手法(图 4—4)操作时,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图 4—4 提按图 4—5 端挤(五)端挤 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图 4—5)操作时,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向用力谓之挤, 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经过提按端挤手法,骨折的侧方移位即得矫正但在操作时 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患者皮肤要严密接 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以免损伤皮肤六)摇摆 摇摆手法用于横断型、锯齿型骨折经过上述整骨手法,一般骨折根本可以复位,但横断、锯齿型骨折其断端间可能仍有间隙为了使骨折端严密接触,增加稳定性,术者可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前方向摇摆骨折的远段(图 4—6),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渐渐变小或消逝,则骨折断端已严密吻合。

图 4—6 摇摆(七)触碰 又称叩击手法,用于须使骨折部严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于干骺端时, 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 端严密嵌插,复位更加稳定(图 4—7)图 4—7 触碰图 4—8 分骨㈤图 4—9 折顶0 加大成角②反折对位(八) 分骨 是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如尺桡骨双骨折,胫腓骨、掌骨与跖骨骨折等,骨折段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图 4—8),使骨间膜紧急,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九) 折顶 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兴旺,单靠牵引力气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法(图 4—9),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围绕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 觉,估量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突然反折反折时围绕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旧用力将突出的骨折端连续下压,这样较简洁矫正 重叠移位畸形。

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的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移 位者,正位折顶;同时有侧方移位者,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解决重叠移位,也可以矫正侧方移位此法多用于前臂骨折十) 盘旋 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有软组织嵌入的横断骨折,须加重牵引,使两骨折段分别,解脱嵌入骨折断端的软组织,而后放松牵引,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转,使断端相对,从断端的骨 擦音来推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虽用大力牵引也难使断端分别,因此必需依据受伤的力学原理, 推断背向移位的途径,以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施行盘旋方法(图 4 一 lO)操作时,必需慎重,两骨折段须相互紧贴,以免损伤软组织,假设感到盘旋时有阻力,应转变方向,使背向移位的骨折到达完全复位十一) 蹬顶 通常一个人操作,常用在肩、肘关节脱位以及髋图 4—11 蹬顶图 4 一 l2 杠杆(十二) 杠杆 本法是利用杠杆为支撑点,力气较大,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承受一长lm、直径为 4~5em 圆木棒,中间部位以棉垫裹好,置于患侧腋窝, 两助手上抬,术者双手握住腕部,并外展 40。

向下牵引,解除肌肉痉挛,使肱骨头摆脱盂下的阻挡,简洁复位(图 4—12)整复陈旧性关节脱位,外展角度需增大,各方面活动范围亦加大,以松解肩部粘连本法因支点与牵引力气较大,活动范围亦大,如有骨质疏松和其 他并发症应慎用,并留意勿损伤神经血管此外,尚有椅背复位法、梯子复位法等,均属杠杆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