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 枝角类 Cladocera 一、枝角类的分类地位 n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n甲壳动物纲(Crustacea) n鳃足亚纲( Branchiopoda=Phyllopoda) n双甲目(Diplostraca) n枝角亚目(Cladocera ) 二、形态构造及特征 1.个体形状及大小 n左右侧扁,侧面观为卵形、近球形、长柱形 、球形 n身体不分节或分节不明显,体外有二瓣透明 的甲壳所包围 n体透明无色或淡黄色、红色、深褐色 n一般体长为0.2~3.0mm,最长可达21mm 2.形态构造: (1)头部: n额:复眼以前的部分 n头顶和头盔:复眼最前面的上面部分称头顶,这部 分有时突起呈三角形,名头盔 n*吻:头之腹侧,额向下后方延伸成鸟喙状的突起 n*壳弧:在头部两侧,第二触角的基部各有一 或两条增厚的隆线,称壳弧;起支持头部, 供第二触角肌着生的作用 n*颈沟:位于头部和 躯干部背面的凹陷 处 (2)躯干部:由胸部和腹部合成 A *壳瓣:包被整个躯干部,壳薄透明、或壳 上有线纹和网纹头不包在壳瓣内 n壳瓣形状:侧面观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近方 形,左右壳的背缘互相连接,形成脊棱。
壳 瓣的腹缘和后缘分离,在腹缘通常列生刚毛 或刺,也有些种类后背角延长形成壳刺 脊棱:左右壳瓣在背部连接处增厚形成的一 条龙骨突起 后背角或后腹角延长形成壳刺 壳瓣作用:内层薄与外界水接触进行氧气交换, 具有呼吸作用;外层较厚保护胸肢、内脏和孵育 幼溞的机能 B. 腹突:在腹部背侧有1-4个指状突起,称 腹突,起堵塞孵育囊的作用 C. 孵育囊:在躯干部前半部的背侧,两壳瓣之内 有一空腔,为孵育囊,夏卵在其中孵化为幼体 nD. 尾爪:一对,位于后腹部的末端,弯曲 、光滑,凹面上有刺基刺(或爪刺),是 位于尾爪基部的较大的几个刺;栉刺较小, 在尾爪上排列成行 E. 尾刚毛: 又称尾毛,后端背侧 的一对羽状刚毛,着 生在腹突的小节上, 有感觉作用 F. 后腹部: 又称尾部,腹部自尾 毛着生的小突起到末 端的部分,称后腹部 G. 肛门:开口于后腹部的中部或末端的背侧 ,正对肛门处或在肛门的前端背侧向内凹入 ,为肛门陷 *在后腹部的背面或左右两侧有1~2行单独或成 簇的小刺,称肛刺 (3)附肢 A. 第一触角:即小触角,单肢型,棒状,通常 1~2节,中部有一根触毛,末端有一簇嗅毛; n雄性较大,有长刺毛,并变成钩状,可以活 动,其作用是抓住雌体进行交配; n雌性的短小,不能活动。
B. 第二触角:即大触角,一对,位于头部 两侧,强大有力,一般为双肢型,各肢 均分节 *内外肢的节和羽状游泳刚毛的数目为分 类依据如溞属游泳刚毛式:0-0-1-3/1- 1-3(外/内) 作用:主要运动器官 nC. 胸肢:4~6对,无 运动能力,其形状与 食性有一定的联系 n多数滤食性,胸肢呈 扁平叶状,边缘生许 多刚毛; n作用:呼吸与滤食 n雄性:体第一胸肢的内肢上有壮钩,外肢有长 鞭,交配时雄体用这对胸肢与第一触角抓住雌 体进行交配 三、内部构造 (1)肌肉构造: 由横纹肌组成的体节肌和附肢肌 (2)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头部后端, 外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及神经节发出的10对 神经 (3)感觉器官 n触觉器:司感觉,如尾刚毛、第一触角的触毛 n视觉器: *单眼:一个,位于复眼和第一触角之 间;只有辨别光线强弱的能力 *复眼:一个,位于头部前端,球形, 比单眼发达,由许多小眼呈放射状排列而组成; 由三对动眼肌牵引,能向各个方向活动有辨别 光线强弱和光源方位的能力 (4)消化系统 n口—— n食道—— n中肠—— n直肠—— n肛门—— n盲囊——一对耳状物,是消化道的附属物,位于 中肠前端左右两侧,有分泌消化酶的机能。
(5)循环系统 n心脏: n血液:由血浆和血球组成,透明 无色,有时黄色和红色 n血球:主要是输送营养 n无血管:血液在体腔和组织间流 动,流向一定,分别流入壳瓣与 胸肢内 (6)呼吸系统 扩散性呼吸,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一般在 壳瓣内层上皮、胸肢表面交换气体旺盛,肠 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n鳃囊:胸肢上的囊状物,充满血液 n头楯:头后半部背侧呈鞍状,其上皮细胞有 固氮作用,为薄皮溞和大眼溞特有 n颈呼吸器:即脑后器,是溞属幼体所特有, 位于头部背侧,幼溞第一次蜕壳以后就消失 了 (7)生殖系统 n雌体:一对卵巢,位于消化道两侧,输卵管 短与孵育囊相通,末端为开口,即生殖孔 n雄体:一对精巢,腊肠形,输精管位于消化 道两侧,末端为生殖孔,位于肛门或尾爪附 近 三、生殖与发育 1.孤雌生殖:在条件适宜时,雄体产出的卵不受 精直接发育成雌体,此卵称“夏卵”(卵外有一 层柔软的卵膜,卵黄少,形状小,即非需精卵 ) 2.有性生殖:在恶劣环境下进行,一代雌体产出 的卵孵化出雌、雄体,雌体产出需精卵(即冬 卵—壳厚,卵黄多,数量少,每胎最多2个 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 层壳瓣似“马鞍”状,卵 鞍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 干旱的不良环境。
3. 生长与成熟 (1)蜕壳(蜕皮):壳瓣在生长的过程中,按 期蜕去一次的现象枝角类蜕壳一次,生长 一次;每蜕一次皮为一龄;一般3-4龄后达到 性成熟 (2)生长:其生长是不连续的,为间歇的生长 ,每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 (3)龄期:前后两次蜕壳之间的时间称龄期 (4)生殖周期:从受精卵孵出第一代雌体开始 ,通过多代孤雌生殖,直至进行两性生殖, 重新形成受精卵,这一过程称为生殖周期 (5)寿命:几个星期—几个月 四、分类及常见属特征 n1.单足部 Haplopoda: 体长大,分节,圆柱形,不侧扁;壳瓣短小 ,具6对近乎圆柱形的游泳足,其外肢完全退化; 冬卵间接发育,先孵化出后期无节幼体 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 体长,分节,圆柱形,壳瓣短小,包被不 住躯干第二触角强大胸肢6对,圆柱形,外 肢完全退化复眼发达典型的浮游种类,生 活于敞水区,怕强光,猎食小型甲壳动物 2.真枝角部 Eucladocera : n体较短,多少 侧扁,具5~6 对叶片状的胸 肢或4对近似 圆柱形的游泳 肢,其外肢不 退化,冬卵直 接发育,不孵 化出后期无节 幼体 (1)仙达溞科——胸肢6对,叶片状。
秀体溞属 Diaphanosoma: n头部长大,额顶浑 圆无吻,也无单 眼和壳弧有颈沟 ,第二触角外肢2 节,内肢3节,无 肛刺,爪刺3个 (2)溞科: 壳瓣后背角或后腹角明显,有的延长 成壳刺;复眼大,单眼小,第二触 角刚毛式为0-0-1-3/1-1-3,胸肢5对 ,后腹部肛刺2行,尾爪无基刺 溞属Daphnia: 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侧 扁壳背面具有背棱具 长的壳刺,其边缘具小刺 ;壳面有菱形、三角形的 花纹;吻明显,一般具单 眼,腹突3-4个 (3)象鼻溞科 n体短小而高,壳腹缘 平直,腹角延伸成棘 状壳刺;无单眼;第 一触角大,常与吻愈 合,胸肢6对 象鼻溞属Bosmina: n第一触角强大,呈象 鼻状,不能动无颈 沟吻端与复眼间侧 生一根触毛,壳瓣后 腹角向后延伸成一壳 刺 (4)盘肠溞科: n壳较厚,包住整个躯 体;复眼小,约与单 眼等大;第一触角短 小,胸肢5-6对;无 腹突,肠管盘曲一圈 以上 尖额溞属Alona: 体长圆形、近矩形, 侧扁壳后缘高度通常 超过最高部分1/2壳上 具纵纹,尾爪上只有一 个基刺 五、经济意义 1.作鱼饵: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 ,且各种氨基酸含量很高。
2.水体自净和环境监测:大量摄取细菌、 腐屑,使水变清洁;对环境比较敏感,可 用于环境监测 3.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实验生物 4.造成池塘缺氧: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 ,对0.5cm以下的小鱼种不利 六、枝角类的主要特征 n1、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n2、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 n3、两瓣透明的壳包于体外; n4、第二触角发达为主要的运动器官,胸肢4- 6对为滤食器官 n5、体末端有一对尾爪 n6、在发育过程中极少有变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