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八上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lsj5****213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5.49KB
约7页
文档ID:192661460
部编版八上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_第1页
1/7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班级:姓名: 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 1、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2、龟虽寿曹操 3、赠从弟(其二)刘桢 4、梁甫行曹植 1、庭中有奇树 【习题】 1、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奇树”奇而无人观赏,繁茂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 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 B 、“馨香盈怀袖”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 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 C 、诗歌的结尾“此物何足贵”,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 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 之所以仍然要 “贵”,是因为离别太久 不再思念 了 D、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一个“盈”字,表面意义是 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 袖”已盛不下了 此时的女主人公, 面对繁茂的鲜花, 想到远方的心上人, 用“馨 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整首诗围绕着折花“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 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 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 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 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 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绿叶发 华滋 (花朵繁盛) B将以 遗 所思(送给) C馨香 盈怀袖(传得很远的香气) D但感别 经 时(经常,时常) 4、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案】 1、C 、诗歌的结尾“此物何足贵”,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 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2、C 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3、D 经过 4、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 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 感突然得到升华) 2、龟虽寿曹操 【习题】: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 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 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 要求自己利 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 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 常用以 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 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 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 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 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 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结 3、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4、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 1、B 全诗的核心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答案】 B【解析】 A“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错,应为“平定乌桓 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踌躇满志而作C “说 明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错,应为“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 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D“直抒胸臆”错误,应为“借景抒情” 3、诗人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表明自己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 功立业,有所用为,而不虚度年华 4、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 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3、赠从弟 【习题】 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 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 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又以“谷 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 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 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 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D、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 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 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3、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C 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错误,正好反了 2、A 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3、答: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 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 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4、答: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 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4、梁甫行曹植 1、下列对梁甫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诗 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B、“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 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 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C、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 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D 、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正面描写,反映出 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下列梁甫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描写自然现象,写了各地自然环境不同,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 迥异 B、第二联通过写海边人民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来说明海边的贫民生活极 其艰苦 C、海边人民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 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尾联通过对狐兔等动物的描写,写出狐兔在屋中自在游走,我的惬意抒 怀 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 1、D 是侧面描写,反衬。

2、D 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 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3、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 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4、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 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