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子夜吴歌主要介绍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24KB
约5页
文档ID:270351233
唐代诗人李白子夜吴歌主要介绍_第1页
1/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唐代诗人李白子夜吴歌主要介绍 作品原文 深夜四时歌四首⑴ 春歌 秦地罗敷女⑵,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⑶ 蚕饥妾欲去⑷,五马莫留连⑸ 夏歌 镜湖三百里⑹,菡萏发荷花⑺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⑻ 回舟不待月⑼,归去越王家⑽ 秋歌 长安一片月⑾,万户捣衣声⑿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⒀ 何日平胡虏⒁,良人罢远征⒂ 冬歌 明朝驿使发⒃,一夜絮征袍⒄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⒅ 裁缝寄远道⒆,几日到临洮⒇   诗作介绍 《深夜四时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分别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第一首写春景,秦罗敷采桑的故事;其次首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戍妇为征夫缝制棉衣之事四首诗连起来那么是一组彩绘的春夏秋冬四扇屏美人图组诗构思高明,层次清晰,布局严谨 【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天性特色、最宏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可怜,又擅长描绘自然风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喜欢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长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闻中吸取养分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调,达成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解释译文 【解释】 ⑴深夜四时歌:《深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深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深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深夜吴歌》 ⑵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fū)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⑶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分外秀美 ⑷蚕饥句:南朝梁武帝《深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此用其句意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⑸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那么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⑹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⑺菡(hn)萏(d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⑻若耶(yē):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⑼回舟句: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⑽越王:指越王勾践 ⑾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⑿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⒀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⒁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⒂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经国风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终止 ⒃驿(y)使: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驿,驿馆 ⒄絮(x):在衣服里铺棉花征袍:战士的衣裳 ⒅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将征夫妻子的手都冻僵了,连针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⒆裁缝:指裁缝好的征衣 ⒇临洮(to):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译文】 春歌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更加娇艳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延误您宝斑的时间了 夏歌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四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秋歌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此后不再远征 冬歌 明晨驿使就要启程,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 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