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九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参考答案:答案: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分析:本题以《管子》一书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解答:材料的意思是现在铁官的理财方法是这样的:每一妇女必须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够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每一个修造各类车辆的,必须有一斧、一锯、一锥、一凿,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不具备上述工具而能做成上述事情的人,天下无有.由此可知,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和农业技术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管仲在齐国推广铁制工具,并不能说明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而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其主要表现,税收制度的变革既是其表现,又推动了整个社会变革的进行,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要特别注意.2. 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参考答案:A从材料反映的王位固定在叔侄和父子之间相传,说明当时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能反映当时的普遍现象,BC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参考答案:D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对选举资格做了严格限定将黑人和奴隶排除在民主政治制度之外,存在极大地局限性,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要求取消不平等的限制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给予黑人以响应的民主政治权利,与材料所述基本相符,所以应选D4. 西周宗法时代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内外服制 D.行省制度参考答案: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学生只要对政治制度有准确的了解便可以得出结论.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胡伟表里的政治制度,维持了西周较长时期的稳定.故A正确.B在战国时期出现,在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故排除.C出现在西汉,故排除.D出现在元朝,故排除.故选A.5. 与西方相比,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 A.注重实用,不重视理论 B.理论体系不够健全 C.没有与自然科学结合 D.不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参考答案:A6. 在某部史学书籍目录中,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应属于下列哪一章节A.农耕者与中亚游牧民族 B.工业文明的演进与反弹C.欧洲人在印度洋的探险 D.对超级大国霸权的挑战参考答案:B考点:“亚洲觉醒”的先驱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错误,印度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C错误,它指的是新航路开辟D指的是美国,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相关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印度的侵略,这导致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出现,故本题选B7. 观察下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四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其中C线代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参考答案:D8.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其讲学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以孔佛理学为体,以西学为用;讲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汉唐政治;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作比较证明这一变化A.顺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需求B.体现了清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C.受维新变法的直接影响D.是甲午战后救亡图存的结果参考答案:A“所谓“逆乎常纬””说明提倡创新,“以西学为用;讲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以欧美以比较证明之”说明贯通中外,故选A;材料是私人办学,无关清政府的教育政策,排除B;由时间“1891”年维新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尚未开始,排除CD。
9.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A. 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 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 农村的“左”倾错误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D.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参考答案:C10. 1938年2月,美国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面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这一做法A.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健康发展B.有效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C.在农业领域逐渐出现了垄断D.有利于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期间农业调整要求减产减耕,这有利于缓和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的健康发展,故选A;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农业领域逐渐出现了垄断,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外贸易问题,排除D11.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洋务运动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式住宅、《渔光曲》、中华邮政、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②西装、西餐、磁悬浮列车、中央电视台③长袍马褂、《中外纪闻》、最早的航运企业、自办有线电报④布拉吉、火葬、邮电局、北京地铁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参考答案:答案:C考点: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系列状况12. 2017年是中国传统的鸡年。
早在先秦时期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与我国传统生肖文化形成相关的是A.西方海洋文明的影响 B.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C.古代文学艺术的推动 D.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参考答案:B依据题意中国先秦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肖文化形成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相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 形成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项中国属于大河文明,故A项错误C、D两项在题文中都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13. 在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第54军郭汝瑰参谋长说:“武汉作战应置主力于外围,首先要利用幕旱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与敌作战,寻机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敌军接近武汉核心时,我长江南北的部队应适时自行撤退,凭借武汉周边的崇山峻岭之屏障,继续与敌人周旋如此,武汉作战则可以持久,整个抗战也会因我有生力量之保全而得以持久 其保卫武汉的战略构思是( )A.开展回避敌主力的游击战术 B.阻止日军对华北地区的进攻C.实施以武汉为中心的阵地战 D.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参考答案:知识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从讲主力置于外围,到主动撤退到武汉周边的崇山峻岭继续与敌人周旋,从而实现“武汉作战则可以持久,整个抗战也会因我有生力量之保全而得以持久。
材料说明其保卫武汉的战略构思是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ABC错误,排除14. 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的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参考答案:B15.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扩火企业盘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参考答案:A16. 如图,观察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下列选项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参考答案:B17. 1678年,牛顿剑桥毕业,按照惯例需接受神职。
但是,牛顿公开声明拒绝:“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由此看来,牛顿致力于科学研究旨在A.批判教会蒙昧主义B.理性启蒙,推动科学革命C.揭示自然的奥秘D.用自然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参考答案:D【详解】牛顿是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用自然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说明了牛顿的科学思想是存在局限性,故D正确;牛顿是有神论者,他并不否定宗教神学,材料无法体现批判教会蒙昧主义,排除A;牛顿注重探究科学与上帝的关系,并非理性启蒙,排除B;致力于科学研究旨在验证自然规律与上帝有关,并非揭示自然的奥秘,排除C18.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B.北洋海军的参战C. 战争由朝鲜引发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参考答案:B甲午中日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是指清政府的对日作战具有近代战争的特点,结合史实可知这次战争是近代亚洲具有较强实力的两支海军的对垒激战,所以答案选B。
19. 中共创始人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