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企业产权结构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湖南大学袁庆明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6KB
约44页
文档ID:592667902
第五章企业产权结构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湖南大学袁庆明_第1页
1/44

第五章 企业产权结构理论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产权结构第二节 业主制与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及其治理第四节 非营利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 9/21/2024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产权结构 一、企业及其类型二、企业产权结构的内容 9/21/2024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一、企业及其类型 •企业定义为:有特定生存空间、有独立的经营财产、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为了特定利益目的而进行生产(包括劳务的生产)的生产经营组织•企业的特点:①企业是生产组织,其功能是生产,提供各种形态的产品②企业必须是独立的财产主体,即企业必须拥有独立的产权③企业是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即企业内部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④企业总有一定的利益目的 9/21/2024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典型的企业类型和形式(或者说剩余索取权可交换企业):业主制、合伙制和现代公司制 •另外两种重要企业形式:非营利企业(不存在剩余索取权的企业)和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不可交换的企业)。

9/21/2024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二、企业产权结构的内容 9/21/2024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产权结构的含义•产权结构的一般定义是:特定考察范围内,产权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产权主体的构成状况•对产权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考察•由于人们对企业所有权概念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对企业产权结构的分析也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 9/21/2024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企业产权结构分析的两种思路•对企业所有权概念的第一种理解是把企业所有把企业所有权等同于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权等同于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企业产权结构分析,就是要对企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转让权的主体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第二种理解是把企业所有权看作是对企业的剩把企业所有权看作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契约收益权而言的,指的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契约支付的余额(“利润”)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指的是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 9/21/2024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3.企业产权结构分析两种思路的比较•区别:企业中拥有财产所有权的主体不一定都能够获得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人们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一般来说是确定的,而对企业的所有权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企业的所有权实际上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状态依存所有权””——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依赖于企业的状态 •联系:财产所有权是交易与签订契约的前提,也是拥有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前提作为企业所有权的拥有者首先必须对自己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 9/21/2024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第二节 业主制与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一、业主制企业的产权结构与团队生产假说 二、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面临的问题 9/21/202410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一、业主制企业的产权结构与团队生产假说 9/21/20241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业主制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及其面临的问题•业主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既简单又清晰,其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归属于业主企业的剩余也归业主一人所有这是一种典型的私有产权形式业主有非常强的激励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业主制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对雇员进行监督,减少其偷懒行为,以使其按照业主利益最大化目标努力工作。

雇员偷懒行为则源于企业的队生产特征9/21/20241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队生产理论•团队生产是指这样一种生产:①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②其产品不是每一参与合作的资源的分产出之和,由一个追加的因素创造了团队组织问题③团队生产中使用的所有资源不属于一个人•要使经济组织通过投入所有者的合作更好地利用它们的比较优势,必须解决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计量投入的生产率以及对报酬的计量 9/21/20241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传统经济学文献暗含一个这样的假定:市场和企业都能使报酬到资源的分配与生产率相一致对竞争性市场确实如此但在队生产下,仅观察总产出很难确定单个人对他们联合投入的产出的贡献把握每一投入的生产率的线索是观察单个投入的行为 ,如果对这类行为的监察没有费用,就没有人会产生偷懒的激励,因为谁也无法将他偷懒的成本施加给别的人,但在监督存在费用的情况下,每一个投入的所有者在作为团队的一员时就必然具有偷懒的激励因为闲暇(即偷懒) 是有效用的9/21/20241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有两种方式减少队员的偷懒行为:一是市场竞争(这种方式作用有限);二是设立专门人员作为监督者来检查队员的投入绩效,但必须解决监督者激励问题,那就是赋予监工剩余索取权。

•从产权结构来看,业主制企业的产权就有这种安排:①获得剩余收入的人是团队成员的监工;②有关企业生产的决策都由持有剩余索取权的人做出;③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人是企业主或雇主 9/21/20241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二、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面临的问题 9/21/20241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合伙制企业产权结构特征 在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上,合伙制与业主制无本质区别,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发生分离,只不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再归属于一个主体,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主体其剩余索取权也是由几个合伙人共同分享 9/21/20241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保证合伙制效率的条件 •合伙人就分享剩余收入达到彼此满意的协议•每个合伙人的监督工作都是认真完成的,并且可以毫无代价地加以观察一旦这两个条件不能满足,就会在合伙人中出现搭便车行为可用左边的博弈来说明 9/21/20241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及其治理 一、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二、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9/21/202419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一、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 1.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归属已经不再具有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的单一或少数持有者的私人性,是典型的“集体所有”,也即股权(所有权)结构的分散化。

2.现代公司产权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或者说“剩余索取权”与“监督其他要素的权利”相分离9/21/202420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二、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二、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9/21/20242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一)现代公司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一种责任、风险分担、收益分享的关系或说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 •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活动之所以采取委托代理方式,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经济学中所说的“分工效果”和“规模经济”9/21/20242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典型地存在于股份公司中•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经理(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

9/21/20242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二)现代公司中的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9/21/20242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什么是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呢? •詹森和梅克林:“如果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委托人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激励,以及通过承担用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可以使其利益偏差有限另外,在某些情形下,为确保代理人不采取某种危及委托人的行动,或者,若代理人采取这样的行动,保证委托人能得到补偿,可以由代理人支付一笔费用(保证金)然而,对委托人或代理人来说,在费用为零时,要确保代理人作出按委托人观点来看是最优的决策,一般是不可能的在大多数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将分别承担正的监督费用和保证费用(非金钱方面的和金钱方面的),另外,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会存在某些偏差由于这种偏差,委托人的福利将遭受一定的货币损失,这也是代理关系的一种费用,并且,我们把这后一种费用称为‘剩余损失’我们将代理成本的总和定义为:⑴委托人的监督支出;⑵代理人的保证支出;⑶剩余损失。

9/21/20242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现代公司出现代理问题的必然性•古典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合一,不会产生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分歧(即代理问题)•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现代股份公司,拥有所有权的股东的目标仍然是追求最大利润,但经理的目标就不一定了这样,代理问题的出现和代理成本的产生就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股份公司中的代理问题,亚当·斯密指出:“要想股份公司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伙员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疏忽和浪费,常为股份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弊窦这里,董事们的“疏忽和浪费”就是代理问题 9/21/20242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3.经理主义厂商理论对股份公司经理与股东目标函数不一致的分析 •经理主义型厂商理论把厂商看成是股东、经理和工人的结合体在这个结合体中,最重要的是最高管理阶层,而不是股东•经理厂商论者认为,只要最高管理阶层实现了必不可少的利润水平,能够保证股东得到满意的股息并提供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投资,足以维持好的信誉,以便从银行获得贷款,足够支持股票的价格不致下降,避免发生被人吞并的危险,那末这个最高管理阶层就成为自行永续的了。

同时,也使他们可以偏离最大利润目标,转而采取能使他们的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和政策,因为最大利润意味着所有股东的效用最大 9/21/20242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4.鲍莫尔的“最大销售收益”模型 •最大销售收益作为厂商目标的理由理由:①①有证据表明经理阶层的工资和其他报酬与销售额的相关程度大于与利润额的相关程度②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密切注视的是厂商的销售额,只要厂商销售额扩大并继续增加,银行就愿意资助厂商③③销售额增加,各级雇员的收入相应增加,容易处理人事问题④④经理宁愿稳步实现令人满意的利润,而不愿首先实现引人注目的最大利润目标因为如果真的实现,到了下一期,利润降低了,必然引起股东的不满⑤⑤如果销售量下降,市场份额降低,就会削弱自己的竞争地位以及和对手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 9/21/20242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基本前提基本前提:它研究的时间范围只限于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厂商在最低限度利润的约束条件下,企图获取最大的总销售收益;最低限度利润约束条件是外生变量,由股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要求和预期决定;如果利润低于股东和银行所能接受的水平,经理就有被辞退的可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会抛售股票,而股票价格下跌很容易引起其他厂商吞并该企业;采用常规的成本和收益函数,成本曲线是U型的,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倾斜的。

9/21/202429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鲍莫尔模型的图示说明根据鲍莫尔模型的预测: ①最大销售收益的追求者生产的产量水平高于最大利润的追求者②最大销售收益追求者的产品价格低于最大利润追求者的 ③最大销售收益追求者的利润低于最大利润追求者的水平 9/21/202430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5.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偏离的原因 •现代公司中,支薪职业经理的身份不是所有者,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利润相对关系不大对职业经理来讲,高薪收入是他们直接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像股东那样追求高的股息分配 •职业经理的利益还与他所在的职位有极大关系,由于经理们作为专业的经营管理者,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只有通过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位才能实现价值,故他们比一般股东更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稳定,在公司利润分配上,他们更倾向于把利润用作再投资,从而与股东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发生偏离 •职业经理的市场评价不仅取决于经营业绩,还与他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关,为此,职业经理就要有这方面的投资(交际费用),这会增加企业的预算开支•股份公司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还来自经营者存在的 机会主义动机和行为,后者给股东利益造成直接的损害。

9/21/20243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 9/21/20243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一)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也称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股东会股东会 董事会董事会 监事会监事会 经营者经营者9/21/20243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

•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的特点:①内部治理结构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自己来实现的②内部治理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形成互相配合、协调制衡的机制,以保证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指挥协调顺利 9/21/20243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二)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 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 9/21/202435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外部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众多的竞争性外部市场(如资本市场等)可以有利于股份公司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在产品市场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将受到消费者的裁决 •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不负责的或低能的经理得到的是低工资和低职位有了适当的利益激励机制,不尽职的经理人员与有责任心的经理就会被区别开来•具有无限性转让的剩余求偿权和兼并市场的外部治理结构对公司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及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舆论、宏观管理机构等也在不同层次上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 9/21/202436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第四节 非营利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 一、非营利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绩效 二、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及其改革 9/21/202437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一、非营利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绩效 非营利企业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独立机构 9/21/202438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非营利企业产权结构特征及其出现的原因•非营利企业产权结构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存在剩余索取权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交易费用是非营利企业出现的重要原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最明显的交易费用是监督产品的费用由于非营利企业不存在利润动机,因而不会有利用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质量这一点来营利的行为 9/21/202439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非营利企业产权结构特征引起的问题 让企业放弃对利润的追求同时可能会使企业丧失对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新技术和迅速适应新需求的动机,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在提供服务时存在供给过度、设备不能有效利用、偷懒以及内部代理人侵吞捐款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9/21/202440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二、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及其改革 9/21/202441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一)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 •国有企业是其财产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属于一国或地区全体公民的一种带有公共产权性质的企业形式 •国有产权特征:①国有产权制度中,每一个个人实际上并不直接拥有产权,个人不能任意使用国有资产,也不能直接享有国有资产收益②在国有产权制度中,只有全体公民才是国有产权主体由全体公民一起来实施产权主体职责的费用是相当大的,在操作上也不可能,必须由政府来代表全体公民行使产权主体职责如此,在国有产权范畴内,在全体公民与政府这一层级上就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政府管理国有企业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它只能对国有企业进行间接管理这就意味着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9/21/202442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二)国有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困境 •在国有企业中,没有任何个人能对企业的资产提出剩余索取要求由产权的这一性质所决定,企业的盈利或亏损并不对它的所有者形成很强的监督激励 。

•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表的政府由于多种原因也缺乏监督激励•剩余索取权的不能转让意味着国有企业不存在被接管的风险,因而不构成对经理人员的强约束 •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也导致了产权约束弱化 9/21/202443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三)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讨论:讨论: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比中国国有企业更彻底、更激进,但效率却没有中国企业好,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9/21/202444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