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习 二笑对人生张海迪身残志坚,一代人的楷模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 高位截瘫 得过癌症,至今总共做过40多次 大小手术,大手术6次以上,无数次与死亡擦 肩而过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 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 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海边诊所》翻译作品《向天空敞开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 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 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 问题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 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 “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 产主义新人!” 随后,张海迪成为一个时代的青年偶像,形成一种文 化力量 张海迪只有一个也总有一天,张海迪会慢慢 被人们淡忘…坚强地 笑对人生但是她的经历教我们会让我们受益终身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 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 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 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 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 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 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 为而羞愧。
生平简介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 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1904 年9月29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 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身 受重伤,25岁身体瘫痪,年仅32岁便去世 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是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秀 的作品之一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 斯基自幼十分好学,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 ,还贪婪地阅读各种进步文学作品,自修了 小学的全部课程未来的作家在孩提时代便 体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极高的禀赋,他非 常痴迷文学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 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 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他决意通 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 个人的生活体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获得了空前的 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早在1934年, 该书就被翻译成乌克兰语、波兰语、摩尔多 瓦语和楚瓦什语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纷至 沓来 •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 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 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 烈的称赞 •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 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 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 基在莫斯科逝世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 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乐 府 诗什么叫“乐府诗”“乐府”最初是汉代主管音乐的机关 秦时就已经存在,汉武帝时期兴盛 起来汉人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称为 “歌诗”,这就是最初的汉乐府诗因 此乐府诗的题目,明显带有音乐性的 标识 《孔雀东南飞》 代表了汉乐府诗的 最高成就《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人以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 水东去不归来比喻生命的短促和一去不 复返,这一系列比喻,似乎要把诗引向 一个低沉、悲哀的情调,但最后两句“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陡然一转,力重 千钧,引向了一个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的结局遂成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