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试行)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二O一九年十一月目录一、 基础知识部分 11.1核物理基础 11.1.1学习目的 11.1.2知识点 11.1.3学习要求 21.1.4课时计划 21.2辐射防护体系 31.2.1学习目的 31.2.2知识点 31.2.3学习要求 41.2.4课时计划 4二、 医学应用部分 52.1放射诊断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52.1.1学习目的 52.1.2知识点 52.1.3学习要求 62.1.4课时计划 72.2放射治疗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7221学习目的 72.2.2知识点 72.2.3学习要求 92.2.4课时计划 92.3核医学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102.3.1学习目的 102.3.2知识点 102.3.3学习要求 12132.4课时计划三、非医学应用部分3.1 X射线探伤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133.1.1学习目的 133.1.2知识点 133.1.3学习要求 133.1.4课时计划 143.2 丫射线探伤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143.2.1学习目的 143.2.2知识点 153.2.3学习要求 153.2.4课时计划 163.3 丫辐照装置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163.3.1学习目的 163.3.2知识点 173.3.3学习要求 173.3.4课时计划 173.4电子加速器装置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183.4.1学习目的 183.4.2知识点 183.4.3学习要求 183.4.4课时计划 193.5核子仪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193.5.1学习目的193.5.2知识点193.5.3学习要求203.5.4课时计划203.6放射性测井的辐射安全与防护203.6.1学习目的203.6.2知识点213.6.3学习要求21364课时计划21四、法律监管部分224.1学习目的 224.2知识点 224.3学习要求 234.4课时计划 24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大纲一、基础知识部分1.1核物理基础1.1.1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什么是电离辐射,有哪 些类型及其特点,建立原子和原子核构成的核物理概念,理 解放射性及其衰变规律、辐射能量,熟悉不同类型的射线与 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掌握基本的剂量学量,放射防护量和 监测实用量;理解电离辐射可能带来的辐射损伤和对健康的 影响;了解天然与人工辐射照射的来源;了解各类实用型辐 射探测设备的原理、适用范围,正确选择及使用辐射防护仪 器仪表为以后的辐射防护体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1.1.2知识点电离辐射的发现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区别原子与原子核的基本性质放射性衰变方式及其规律Y中子等射线或粒子的性质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特点(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 作用:电离、激发、韧致辐射的基本概念;光子与物质的相 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中子与物质 的相互作用:吸收、散射屏蔽材料;基本剂量学量:吸收剂量、比释动能辐射防护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辐射权重因子、组 织权重因子)监测实用量:周围剂量当量、定向剂量当量、个人剂量 当量(浅表、深部)辐射生物学效应: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辐射来源及其影响:天然辐射、人工辐射(核燃料循环、 核技术利用、核与辐射事故)等对环境水平的影响与危害各种常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物理特性及使用范围 1.13学习要求了解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区别;原子、原子核的基本 性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和特点;辐射探测器的基 本工作原理;辐射来源及其对人类辐射的剂量贡献。
熟悉辐射基本量及单位;屏蔽材料的选择;辐射防护仪 器仪表的结构组成、选择、使用、维护;辐射监测的类型、 方法重点是掌握放射性及其种类、衰变规律(衰变常数、半 衰期)、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辐射 防护量1.1.4课时计划原子、原子结构、衰变、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5 课时)辐射基本量、辐射防护量(1.0课时)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1.0课时)辐射来源及其影响(0.5课时)总计:4.0课时1.2辐射防护体系1.2.1学习目的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使学员了解辐射防护发展的历史; 理解辐射防护目的与辐射防护三原则体系;熟悉我国标准的 主要内容,职业人员、公众的剂量限值;掌握内、外照射防 护的基本措施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辐射场所的分级分区的 原则、方法和意义,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引导; 了解辐射监测的目的、意义,掌握辐射监测的主要内容、监 测方法及熟练使用各类仪器仪表;掌握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与 准备技能1.2.2知识点辐射防护基本原则(防护目的、防护体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和剂量限值(基本限值、导出限值、 参考水平),管理限值;外照射防护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防护措施(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基本防护措 施);辐射场所的分级与分区;辐射探测器类型;常用仪器仪表正确选择、使用;辐射监测(环境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个 人剂量监测)。
辐射事故应急(应急准备与响应;典型辐射事故)1.2.3学习要求了解辐射防护发展历史和主要的国际组织的作用;理解和掌握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掌握辐射防护体系和防护标准的相关内容、剂量限值; 掌握外照射、内照射的特点及其防护的基本措施; 熟悉放射工作场所分级与分区;了解辐射探测基本原理与五类探测器;熟悉辐射防护各类仪器仪表的正确选择、使用;了解辐射事故应急准备;熟悉响应基本程序、内容以及典型事故的响应行动1.2.4课时计划辐射防护体系(包括目的、原则和标准)(1.0课时)内、外照射防护措施(1.0课时)辐射探测与辐射监测(1.0课时)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典型案例分析)(1.0课时)总计:4.0课时25二、医学应用部分2.1医用X射线诊断与介入的辐射安全与防护2.1.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参训人员具备放射诊断和介入操作的辐射 安全与防护意识,确保X射线的安全使用,防止发生可能引 起确定性辐射损伤事故,使得患者受照剂量符合《辐射防护 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规定,同时尽可 能降低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水平;改进放射诊断实践中辐射 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组织体系,以符合医学放射学领域国家 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增强自身管理控制的能力,建立控制的 实践技巧,以达到放射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X射线有效 控制要求。
2.1.2知识点放射诊断用辐射源(X射线、球管、X射线机、诊断用 X射线设备、CT机、数字化X射线机、CR、DR、DSA等);诊断用X射线设备的成像原理、防护性能、防护要点; 放射工作场所分区及其防护要求、屏蔽要求、监测要求; 放射工作人员安全与防护(包括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剂 量监测、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患者与受检者安全与防护(包括诊断检查的正当性判 断、防护的最优化措施、剂量的指导水平、患者与受检者的 防护用品、介入放射学检查的防护特殊性);公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医院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要职25 责、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候诊人员的防护、放射诊断场所周 围的安全与防护);放射诊断实践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放射诊疗机构的自主管理;放射诊断事故的防范;国内外放射诊断典型的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2.1.3学习要求了解各种放射诊断用设备的使用及其成像原理、防护性 能、防护要点;了解放射工作场所分区及防护要求、屏蔽要求、监测要 求;掌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监测;熟悉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用品;掌握患者与受检者诊断检查的正当性判断、防护的最优 化措施、剂量的指导水平;熟悉患者与受检者的防护用品及介入放射学检查的防 护特殊性;了解医院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要职责、公众照射剂量限 值、候诊人员的防护、放射诊断场所周围的安全与防护;了解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对减少受照剂量的作用;掌握放射诊断过程中对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及儿童 患者的特殊防护要求;熟悉放射诊疗机构的自主管理;25熟悉事故及其预防;了解国内外放射诊断典型的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
2.1.4课时计划放射诊断设备的类型、防护性能、防护要求 50课时) 放射诊断过程中各类人员的安全与防护(1.0课时) 放射诊疗机构的自主管理、事故及其预防(L0课时) 总计:3.0课时2.2放射治疗的辐射安全与防护2.2.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受训人员具备放射治疗操作辐射安全与防 护意识,确保放射治疗源的安全,防止及减轻可能引起的对 患者的确定性辐射损伤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使得患者接受合 理的治疗剂量照射,同时尽可能降低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水 平;改进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组织体系,以 符合临床放射治疗领域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增强放 射治疗科室的自身管理控制能力,建立有效控制的实践技 巧,以满足放射治疗操作中治疗源的有效控制的要求培训 结束后,受训人员应理解并熟悉如下内容:1.用于放射治疗 的设备与系统的操作与安全;2.放射治疗相关的事故及潜在 事故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预防;3.有效的辐射防护计划对 安全操作的重要性2.2.2知识点放射治疗用辐射源(包括X射线、球管、X射线治疗机、25 钻.60、钻治疗机、后装治疗机、加速管、电子直线加速器及 感生放射性、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结构、使用范围、治疗原理、通用 防护性能及检测方法;放射治疗场所分区及其防护要求、屏蔽要求、安全联锁 及监测要求;远距离放射治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放 射工作场所分区管理、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 制、放射治疗设备的防护性能监测);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近距离治疗用源及 源的防护要求、安全与防护操作、放射工作场所分区管理、 源的管理);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与防护(包括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患者的安全与防护(包括放射治疗的正当性判断、防护 的最优化措施、最优化治疗剂量水平、患者的防护要求及防 护用品);公众的安全与防护(包括放疗单位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 要职责、公众照射剂量限值、陪护人员的防护、放射治疗场 所周围的安全与防护);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包括事故、机器故障的应急及其预 防、国内外放射诊断典型的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
252.2.3学习要求了解放射治疗用各种辐射源、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结 构、使用范围、治疗原理、通用防护性能及检测方法;熟悉放射治疗场所分区及其防护要求、屏蔽要求、安全 联锁及监测要求;熟悉远距离放射治疗的安全与防护、近距离放射治疗的 安全与防护;掌握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 康监护;掌握患者放射治疗的正当性判断、防护的最优化措施及 粒籽源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患者放射治疗的最优化剂量水 平,熟悉患者的防护要求及防护用品;了解放疗单位对公众照射防护的主要职责、公众照射剂 量限值、陪护人员的防护、放射治疗场所周围的安全与防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