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诸多“反传统”的文 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未来主 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 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 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它们的探 索成败不一,总的来看拓展了文学把握 、表现世界的能力第一节 概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分期n现代主义文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 分为两个时期:n第一个时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 ,意识流小说;n第二个时期的主要流派有:存在主义, 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 现实主义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 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 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意象的“美”; 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手法; 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1、象征主义象征主义绘画女人如花自由如风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 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 、《豹》梅特林克:《青鸟》n主要特征:n 反对模仿外在世界,主张表现内在主观世界,表 现所谓抽象的本质强调主观表现,以夸张、扭曲、变 形、荒诞等手法,突出主观的感受n先驱:瑞典的斯特林堡n 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 、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n代表作家:卡夫卡、奥尼尔n 奥尼尔:《毛猿》是其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n其他作家:恰佩克:《鲵鱼之乱》布莱希特:《伽利略传》 2、表现主义蒙克作品卡夫卡p“卡夫卡与我们时代的关系 最近似于但丁、莎士比亚、 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p许多现代文学流派的产生都 深受卡夫卡的影响法国哲 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萨特 和加缪等人都尊卡夫卡为师 长卡夫卡的创作具有现代 文学的一切特征,但因他着 力表现主观的真实,人们一 般将他归入表现主义文学一 派中p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 他却一跃成为现代文学的巨 匠卡夫卡重要作品n“孤独三部曲”—— 《美国》Amerika(写于1912-1914) 《审判》The Trial (又译《诉讼》,写于1914-1918) 《城堡》The Castle(代表作,写于1922年) n短篇小说 《变形记》(1912,代表作)The Metamorphosis 《判决》(1912)The Judgment 《在流放地》(1914)In the Penal Colony 《致科学院的报告》(1917)A report to an Academy 《乡村医生》(1919)A Country Doctor 《饥饿艺术家》(1922)A Hunger Artist 《一条狗的研究》(1922)Investigations of a Dog 《地洞》(1923-1924)The Burrow 《约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1924)Josephine the Singer, or The Mouse Folkn《致父亲的信》(1919)Letter to His Fathern一则关于当代西方社 会人的异化的寓言。
n卡夫卡小说的表现主 义的想象力正表现在 处理拟想性的可能世 界的能力,并往往借 助于荒诞、变形、陌 生化、抽象化等艺术 手段来实现《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n变形的手段:通过打破生活的固有 形态,对现实生活中 的事物加以夸张、扭 曲的方式来凸现生活 以及人的存在本质的 一种艺术手法n既是一种表现主义艺 术家常用技巧,同时 在卡夫卡那里,又是 对现代人的意识和存 在的本质的深刻反映 《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3、未来主义n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n文学艺术的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 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 、力感和立体风格 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意进行艺术创作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 “楼梯式”的诗歌形式巴拉作品n源于法国,影响遍及世界,早期受达达主义的 启迪超现实主义团体的建立和《超现实主义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发端二三 十年代在法国形成高潮,四五十年代拓展为世 界性现象,六十年代末以《第四章》的发表, 宣告运动的结束。
n主要成员: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菲利普’ 苏波n受弗洛伊德主义影响,追求现实与梦幻的结合 ,提倡自动写作法,写梦与白日梦4、超现实主义达利作品n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 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 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在本世纪20—30 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 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5、意识流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 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 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 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 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 变异n 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 1922 )《追忆逝水年华》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1913-27)以回忆抗拒时间的流逝n首先,整部小说是 回忆的产物;n其次,回忆又是结 构情节和叙事的方 式;n最后,回忆成为了 一种探索人类的心 理机制、延续生命 、文明的形式[英]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 1941)n丰富的精神世界细腻敏感的 性格n对现代小说的改革和意识流 小说理论做了全面阐述n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 Spot on the Wall )是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n《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 n《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 )Virginia Woolf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1882- 1941)n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之一n短篇小说集《都柏林 人》( Dubliners );n长篇小说《青年艺术 家的肖像》(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16) 《尤利西斯》( Ulysses,1922) 、《 芬尼根们守灵》 ( Finnegans Wake, 1939 )James Joyce[美]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文学的又一杰 出代表。
代表作:《喧哗与骚动 》 (The Sound and the Fury ,1929)n 产生于30年代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 美它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世界的荒唐丑恶; 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和毁灭的命运与孤 独、绝望、恐惧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激励 人们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抗争n 艺术上多保留传统风格,思想上开掘哲 理深度代表作家与作品有萨特、加缪6、存在主义文学n五十年代源于法国,因英国戏剧理论家埃斯林 《荒诞派戏剧》一书而得名思想上受存在主 义影响,形式上受超现实主义影响,以荒诞的 戏剧形式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人生的无 意义、人的异化、人与世界的隔膜、人与人之 间的疏远等n故意采用与传统戏剧相反的手法,制造强烈的 荒诞效果以模糊的背景,象征、寓意、夸张 、非逻辑的片段场面,抽象化、普遍化的人物 ,非理性的、无意义的语言7、荒诞派戏剧n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尤奈斯库的《秃 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的《等待 戈多》n俄国的阿达莫夫的《弹子球机器》,英 国的品特的《一间屋》,美国的阿尔比 的《动物园的故事》都属荒诞派之列 n尤奈斯库Ionesco, Eugène (1909-1994) The Bald Soprano (1950)The Chairs (1952)The New Tenant (1956)The Killing Game (1970)等待戈多n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
因作品集《黑色幽默 文集》而得名黑色意味着阴郁、悲观、冷 酷、苦涩,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认为 世界是一片荒原,历史是一片混乱,个人无 法改变生存现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 能是“苦恼人的笑”黑色幽默,不仅嘲弄他 人,更是自我嘲弄,喜剧手法不仅用于处理 丑恶和畸形,也用来处理痛苦和不幸9、黑色幽默n代表作家及作品有: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小冯尼古 特的《第五号屠场》、《猫的摇篮》, 约翰巴斯的《烟草经纪人》,托马斯品 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是代表作 n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潮,发端于四十年代 ,兴盛于六七十年代变现实为幻想而 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在现实生活的叙述与描写中,引入大 量超自然的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 至鬼魂形象经常出现于情节中,时序关 系被打乱,场面常带有象征色彩,带有 鲜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10、魔幻现实主义n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玉米 人》,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 》,胡安卢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 是该流派成熟的标志,马尔克斯是该 派的杰出代表n4、“垮掉的一代”n(“二战”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n基本特征:n 在思想倾向上,深受欧洲存在主义的某些观 念的影响,关注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抗议社会对他们的压抑。
n 在艺术上,追求无节制的自我放纵,作品的 结构无拘束乃至杂乱无章,语言粗糙风格粗犷 自然n代表作家:(美)凯鲁亚克、金斯堡等第二节第二节 艾略特和《荒原》艾略特和《荒原》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艾略特(艾略特(1888—19651888—1965),), 原籍美国,原籍美国,19271927年入英国籍,是年入英国籍,是 后期象征主义,也是整个现代主义后期象征主义,也是整个现代主义 文学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判家之一文学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判家之一 19471947年荣获英国女王授予的年荣获英国女王授予的“ “ 劳绩勋章劳绩勋章” ”,,19481948年获诺贝尔文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表彰他:学奖,表彰他:“ “对当代诗歌作出对当代诗歌作出 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 ”创作主张n他是英美新批评派的鼻祖n《传统与个人才能》:(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1917)“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 而是逃避个性”;“诗人的任务是用普普通通的情感 加工制作成诗,以表现实际情感中并不存在的感受” n《汉姆雷特与他的问题》:(Hamlet and His Problems,1919) “客观对应物”(objective correlative)是“表现情感的 唯一途径” 二二. . 主要作品主要作品早期创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中期创作:《空心人》《荒原》是中期 代表作(1922)晚期创作:《四个四重奏》戏剧创作:《大教堂凶杀案》、《合家 团圆》《鸡尾酒会》三、《荒原》解读三、《荒原》解读全诗分五章,四百余行,诗人立意借用“ 寻找圣杯”的故事表现卑劣猥琐的“人间地狱” 。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贫瘠的荒原,冰冷的 岩石,灰暗的城市,阴森的监狱和行迹猥琐的 醉生梦死的人们在这个荒唐的世界里,没有 偶像的崇拜,没有言行的准则,只有生活的空 虚和精神的绝望1 1、结构、结构n第一章“死者的葬仪”共76行这一章表现现代人 的生活无异于出殡,而葬仪的意义又在于使死者 的灵魂得救n“是的,我自己亲眼看见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个 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