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学案《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狄更斯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梳理主要人物的关系,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2.抓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等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道德理想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2.理解小说的语言特色和主旨表达,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道德理想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褴褛( )( ) 琢磨(zuó mo) 诨(hùn)名 佣( )金 咄咄(duō) 污垢(gòu) 颤抖(chàn) 呜咽(yè) 纠葛(gé) 放肆( ) 胖墩墩( ) 孑(jié)然一身 慰藉(jiè)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干酪(lào) 邋( )遢 答案:lán lǚ yòng sì dūn lā 2.解释词义 咄咄怪事:形容不合常理、令人惊讶的怪事。
屈尊俯就:______ 时来运转:______ 有朝一日:意思是将来有那么一天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自食其果:______ 患难与共:意思是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 孑然一身:指孤孤单单一个人 参考答案:(2)委屈对方俯下身将就你有对方高人一等、看不起人的意思3)本来处境不利,时机来了,命运也有转机,情境有了很大变化6)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二、资料链接 1.识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 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狄更斯出身贫寒,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狄更斯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地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他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的情况狄更斯的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他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 的虚伪、贪婪、卑劣、凶残,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因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狄更斯生前饮誉国内外,被后世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 狄更斯既是一位“娱悦大众”的通俗作家,又是一位有艺术独创性的伟大天才他创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乐善好施的_____________、儿童教唆犯费金、吝啬鬼斯克鲁奇、骗子金格尔、伪君子裴斯匿夫、债多不愁又乐天知命的米考伯等 狄更斯的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 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文学界造成了轰动,是唯一可以与 比肩的英语作家 参考答案:批判现实主义 资产阶级 匹克威克 《雾都孤儿》 《双城记》 莎士比亚 2.探背景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 该小说的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上社会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凡此种种都在书中有所揭示 3.知常识 (1)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
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比如,卢梭的《忏悔录》、 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活和际遇为基调可以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就是狄更斯笔下的另一个自己该小说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对种种社会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深刻的批判,成为探究当时社会现状的重要依据 (2)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代表作家有 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 的列夫·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中国明清时期的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第四,现实主义文学以 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19世纪60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流派,这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这一资产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心由英、法两国转移到俄国这时,继普希金、果戈理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契诃夫等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成就 参考答案:高尔基 法国 俄国 《儒林外史》 叙事文学 三、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小说通过讲述大卫·科波菲尔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真诚、患难与共、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赞扬 (二)文脉梳理 答案:(1)患难与共 (2)自传体 (三)文本探究 1.本文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大卫·科波菲尔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自幼成为孤儿的大卫被继父虐待,在10岁时被送到伦敦一个货行当童工,这对于“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大卫来说是极大的羞辱,他感到身心俱伤,对当时“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的社会感到奇怪和不满。
大卫感情细腻、聪明好学,在妈妈和老保姆的影响下,他对世界怀着纯洁的爱,对朋友诚挚友爱童工生活的折磨,没有改变他坦荡、友爱、诚挚的高尚品格他对处于困境中的不幸者米考伯夫妇深表同情,他不但不厌倦米考伯太太向他反复诉苦的话,反而把这些话视为知心话;他在得知米考伯一家生活困难到几乎断粮的情况下,掏出自己剩余的不多的工资,真心实意地要求米考伯太太收下,就算是他借给对方的;他欢欣地听取米考伯太太的支使,并不止一次地为她典当银餐具换钱度日;米考伯先生因债务被捕入狱,他前去探望并为对方的狱中处境而担忧;他最后在监狱附近租房,与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 大卫·科波菲尔有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做童工虽然辛苦、屈辱,但大卫还是坚持了下来,并领到了相应的工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后来还把这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撰写成文,创造出了自己想象的世界 米考伯先生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这一典型形象有何特点? ①滑稽可笑,卖弄学问 他的外貌滑可笑,他长得“胖墩墩"的;“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穿着滑稽可笑,他衣服破旧,但“衬衣硬领"颇为神气,他还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
他的言行更是滑稽可笑,他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的口气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迂腐味道 ②盲目乐观,得乐且乐 米考伯先生替各式各样的商家招揽生意,收入却很少,甚至有时候一无所得,为了维持生存,他卖尽当空,颠沛流离,债主们经常上门叫骂,随时有被债主控告和被法警逮捕入狱的危险但他一生都在等待“机会”,“时来运转"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他得乐且乐、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但机会却从来不曾在他面前出现 ③爱慕虚荣,负债累累 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变卖家当或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们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他顷刻之间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手舞足蹈,有说有笑他多次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 3.大卫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大卫这种在逆境中成长,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能在逆境中取得自己的成绩是更加可贵的,大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2)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有不逃避,只有勇敢坚强地去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才能战胜自己,才能成功这是人生对我们的考验 (3)从大卫身上可以看到,在危难之中拥有乐观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以大卫为榜样 四、技法点拨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采用主人公视角(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小说中的“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这是小说常用的叙事策略 以主人公的视角叙述故事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会把这当作他性格的外现课文节选部分以“我"叙事,让读者了解了“我”做童工时的真实遭遇,了解了与“我"所接触的工友们的状况,了解了“我”的房东米考伯夫妇的个性特点、生活窘况以及“我"与他们的交往情谊由于采用第一人称,小说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亲切的,主人公视角便于抒发情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比如课文叙述到米考伯先生前来货行给大卫·科波菲尔提供租房时,小说以大卫·科波菲尔的口吻说道:“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这就表明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可以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感情,从而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并引发读者思考提供了方便又比如课文最后一段:“可是我毫不怀疑,当我重返旧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如此叙述,可以拉近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叙述视角的主要局限是受人物本身的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的限制,处理不好容易造成主人公的个人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等的错位,使叙事不再可信由此生出的另一个缺陷是,第一人称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如《战争与和平》不可能由娜塔莎·罗斯托娃来作为小说总的叙述者再者,第一人称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如果勉强这样做,就不免有些扭捏造作,如本文就没有对大卫·科波菲尔的肖像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