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丽湘)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抓住关键字词句翻译全文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识链接】1.简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其体例为国别体我们熟悉的讽喻性的小故事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就出自本书 2.写作背景: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3.标题含义:(邹忌,战国时齐国人,曾任相国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谏(jiàn),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邹忌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接受别人的劝谏预学导学】1.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昳丽 yì 窥 kuī 间进jiàn 期年jī谤讥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皆朝于齐 cháo2.正确句读(标出朗读停顿节奏)(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今齐地/方千里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朗读课文听朗读录音;齐读;分角色读合作探究】1.解释下列字词昳丽:光艳美丽 诚知:确实知道朝服:朝:名词做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窥镜:照镜子 旦日:第二天不若:不如 孰视之:仔细地看暮寝而思之: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美我:认为我美私:动词,偏爱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比徐公美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王旁边的近臣蔽甚矣:蒙蔽很深了 善:好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批评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期年:满一年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时时而间进: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2.一词多义朝:a、朝服衣冠 早晨 孰:a、吾与徐公孰美? 谁,哪一个 b、入朝见威王 朝廷 b、孰视之 通“熟”,仔细c、皆朝于齐 朝见上:a、受上赏 上等的 下:a、受下赏 下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 呈上、送上 b、乃下令 下达、颁布3.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4.抓住重点字词翻译下列句子。
利用“组词+抓关键词+补省略”的方法)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小结提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人物形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2.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课前复习】教师抽查第一课时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翻译合作探究】1.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体会他们在语气上的差别答: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2.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因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大治。
3.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4.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5.邹忌劝谏为什么会成功?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易于接受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小结提升】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的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该头脑清醒,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启示: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2.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当堂检测】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___ _,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 2.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答: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哪些敢于直谏的贤臣或从谏如流的明君,请列举两位贤臣:东方朔、晏子、包拯、诸葛亮、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康熙、隋文帝、朱元璋等【中考链接】1.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C)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2.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问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意思相近即可)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且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