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年号、庙号、谥号一、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即国家或朝代名号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上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这也是为了表示新朝的圣明一般来说国号大致有以下几个来由:由发迹地或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如夏商周秦既是发迹地,又是部落名;赵匡胤原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因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根据发迹地的某种特产定国号:如辽,“辽”的契丹语意为镀铁(精炼的铁),因耶律阿保机发迹地产镀铁,即用为国号金朝亦如此,金史太祖纪载:“辽以镀铁为号,取其坚也,镇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于是国号大金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刘 邦 曾 被 项 羽 封 为“汉王”汉 献 帝 曾 封 曹 操 为“魏公”“魏着 魏 曾 封 孙 权 为“吴王”,故 孙 称 帝 后 国 号“吴”;司 马 昭 曾 被 封 为“晋公”、,故 统 一 天 下 后 国 号“汉”;、“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加之孙据吴地,史上曾有吴国,“晋王”,其子司马炎称帝后国号日 ;南朝宋、齐、梁、陈的建立 者 曾 被 封 为“宋王”、“齐王”、“梁王,“陈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 被 北 周 封 为“随国公”隋文帝袭用此封爵,称 帝 后 建“随朝”,因随有走之义,恐不祥改为“隋”;李 渊建唐 前 为“唐国公”;根据谶语或文义来定国号: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热衷汉文化,至 元 八 年(1 2 7 1)即帝位,公 布 建国号诏,取 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公布国 号 为“大元”。
以某种在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来定国号: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曾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故又称“光明教”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 号“大明”按音韵通假、同音相代为国号:如清朝,满族原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即位后有入主中原之意,因金、汉是世仇,怕引起汉人反对,故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金音近相通二、年号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是一种吉祥兴盛的象征,体现了在位帝王期盼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和兴旺发达的心愿帝王有年号始于汉武帝年号一般用两字,如:汉武帝一建元,汉元帝一竟宁,光武帝建武,汉献帝一建安,魏文帝黄初,昭烈帝刘备章武,后主刘禅建兴,吴大帝孙权一黄龙,晋武帝司马炎一太康,南朝梁武帝天监,隋文帝一开皇,隋炀帝一大业,唐太宗一贞观,唐玄宗一开元,宋太祖一开宝,宋仁宗一庆历,宋神宗一元丰,宋高宗绍兴,元世祖一至元,明太祖一洪武等但也有用四字、六字的,如 王 莽“始建国”,武 则 天“万岁通天”,宋 太 宗“太平兴国”,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等在封建时代,新皇帝登基一定要改变年号,称 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曾改元达11次,武则天当政时改元达17次相反,明清两朝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因此后人常用年号来称谓明清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年 号“明惠帝朱允蚊,年号明世宗朱厚熄,年号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明思宗朱由检,年号55555555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炸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稹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海“文靖历祯乐建嘉万崇永 乐 帝(下同)浮煦E阿光绮顺康雍乾道光号号号号号号-今今今今今今顺 治 帝(下同)三、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专享的殊荣封建时代,大凡皇帝死后,新皇帝一定在供奉祖宗的太庙为死去的皇帝立室奉祀,并特别立一个名号一庙号简单来说,就是X X祖、X X宗按 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即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唐高宗、宋仁宗、明神宗等在隋朝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的皇帝才能有庙号如西汉1 2个皇帝有庙号的不过是六七人而已但是到了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一般都有庙号般来说,庙号的选字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_ _ I I 1 1 1 11 示、旦 示、土示、李 示、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口大节9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哲宗、神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 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穆 宗、TCzJs 太小、武宗名褒实贬,(如唐文宗、明武宗,文武本为谥号)敬宗功过相当,森宗昏庸腐朽J思宗只能亡国U ik谥号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以后,朝廷或其好友门生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他们的带有评判性质的一种名号,称 为“谥”或“谥 H万 o简单来说,就是XX王、XX公、XX帝(唐以前)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如:秦穆公、晋文公;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釐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 为“谥号”容 易 使“子议父、臣议君”,故废除谥法与庙法汉代恢复谥法,唐宋为谥法发展时期,并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旧例,发展为四字及以上,多的达二十几字如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23字非帝王者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欧阳修)、忠 烈 公(史可法)等。
谥号大体可分为“美谥”、“恶谥”、“悯谥”三大类:“美谥”有“文”、“武、“景”、“明”等,如周文王、周武王,汉文帝、隋文帝,汉武帝、魏武帝、晋武帝,汉景帝、汉明帝.:恶谥”有“灵、“炀”、“厉“幽”等,如汉灵帝、隋炀帝、周厉王、周幽王;“悯 谥(表同情)”有“哀”、“怀”、“愍”、“悼”等,如汉哀帝、晋怀帝、晋愍帝、晋悼公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魏文帝、隋炀帝,而不称庙节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明清时期因一帝一元,故多称年号(明朝也常称庙号),如永 乐 帝(明成祖)、康熙帝、光绪帝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一同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的全号是汉世宗孝武皇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部分)势 名庙 号砒 弓年号施 年 份卿向古王白巾立 前20解-前9 5年避载 毁前80年 一 前57年删汉除孝 武 皇 帝建元前 年 一 前87:螭粉 器2峰 一 57年酷m(球 能疑!大案史龙2 2 2年-25年刘备汉烈祖昭烈皇帝221年一22巡1丕m煌帝黄初22峰 一 22解司驳晋邸港府太康26峰 一 29峰刘裕南朝未高祖武皇帝永初42 阵 4 2 2 萧衍南梁高祖忒皇帝天监5 0 2 一54 瞬李渊唐房 希1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61瞬 一62瞬李 世 民唐 太 示文献圣大广蕤帝 贞 观 62峰-64眸李 治唐同7K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永 徽 650-683起由1关 太 相启 尬 殿 精 娜 德 沏 至 瞅 蕤 帝 开宝96峰-97降麟 义关 太 示至 仁 谈 渤 留 敖 式 韵 大 明 广 孝 器 太 平 兴 国97脾-997年撇关停懒觎第敝圣鹉醐蕤帝庆 历 1022年-I蟒赵构宋昌示受命中兴全劝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1127年T 16年1368年 139 海朱 元 璋 B肽祖 开天行解纪述大圣至神仁文义武源成摘皇帝朱棣 明成祖 启天儿道高明壁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1402年142件ww m 承天广遴觥她枕赭躺瞰制娃蟾器1蟒-慑脚蹄疆孰极歆 宗 献 兴 瞅 麟 跚 渐 鞫 幡 髓 黝 扇1627Al6 4群一Wt 画 合天遮原能搬雕鞫雕棘嫄施t器嗣年-1722年f i M滑 繇 场鞋至搬趟元潮蚊奋谶明麴魏笆蝗帝1735Al7瞬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魏文帝、晋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明清时期则多称年号(明朝也常称庙号),如永乐帝(明成祖)、康熙帝、嘉庆帝、光绪帝由于庙号和谥号都是皇帝死后追尊的,所以皇帝在世时是没有庙号和谥号的电视剧中常常出现此类史实错误年号虽然是皇帝在世时就有的,但人们也不直接以年号称呼当朝皇帝在明清影视剧里,我们常见到以年号称呼在位的皇帝,这是一种不恭敬的称呼,伍比直称皇帝名聂嚓强,只有对皇帝不恭之人私下里如此称呼比如,我们称呼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呼爰新觉罗弘历为乾隆皇帝,都是皇帝死后人们对他的习惯称呼,皇帝在时,是没人敢如此称呼的但用皇帝年号纪年卷示时间时除外)既然如此,那么当时的古人是如何称呼在位皇帝的呢?称呼在位皇帝,背后称呼一般为皇上、皇帝、天子、今上、主上、当今圣上、圣人、官家等,当面称呼则为皇上、陛下、万夕等反川府序-i9也者古今之成眈奥周士潢械户武士田之增指物-秋宙之威徼胥我是扃著之冏植所都登四方之巷刖堂外更者也一顾忐具矣而生乾隆三十年殷在乙百五朔日斡江辜木蝮抵【学以致用】4、请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史实错误:司马迁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5、店小二的话中有一处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请指出:老 版 西游记第 四 集“困囚五行山唐太宗在化生寺听玄奘法师讲法。
长安街上一茶馆中有人问化生寺为何如此热闹,店小二告知众人:“我大唐太宗皇帝之命,举办水陆法会,特请天下的大禅陈玄奘法师在此开坛讲经”附: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世隆三十年栽在乙百五月朔日韩H晕本也挺一、帝 王 纪 年(帝号或年号纪年)教材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常常用象“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和“贞观时期”,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时间概念,这种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帝王纪年法西周至秦朝时期,采用帝号纪年,如周宣王二年,鲁隐公元年、秦二世元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有年号,采用年号纪年如开皇元年,贞观十三年,庆历四年,顺治五年,乾隆三十年二、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简称,其字如下: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其六十年一个循环干支还可以用来纪月纪日纪时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干支纪年:甲午战争(1 8 9 4年),戊戌变法(1 8 9 8年),辛酉政变(1 8 6 1年,同治帝),辛丑条约(1 9 01年),辛亥革命(1 9 1 1年武昌起义)。
世隆三十年藏在乙西五朔日巨江基本本撰三、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乾隆辰州府志序:乙酉为干支纪年启支月天干四月如、民国纪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同时决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由此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这种纪年方法,月日同公历一样,不必换算中华民国纪年二公元纪年一1911年如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只要减去1911年,就可算出是民国26年反之,知道民国多少年,要换算公历,加上1911年,便可得出答案五、黄帝纪年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但黄帝是哪一年降生的,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黄帝纪年=西元纪年+2698年六、公元纪年1、公元纪年的由来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纪年起算点(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X X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X X年,或直接称X 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 X年)。
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2、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按习惯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这样一世纪只有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