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是一张普遍联系之网——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体会之四蔚严春普遍联系性,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世上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张普遍联系之网,任何事物都是网上的一部分或一个结,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社会)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无时不处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正如恩格斯所形象描述的那样:“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时候,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吃穿住用行的所需,无一不是来源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无论何人每天都会与他人发生着各种联系,由此而构成了社会,产生了社会活动,上演着一出出开天辟地、得失成败、悲欢离合、跌宕沉浮的生动场景尤其是实践,它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完全是群众协同作用的活动完全孤立于人群或社会之外的人是不能生存的,也是不可能的。
社会的演化和发展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中进行的客观外界的物质现象,是人的意识即精神活动的原材料,没有原材料,人的大脑这个加工厂是生产不出来任何精神产品的,归根结底,人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世界上多种物质形态,又是在人的一定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而得到改造,引起变化,形成财富(文化成果)的社会——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内在的根本的联系,其内在的三大活动领域——经济、政治、文化,又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对政治起决定作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对经济起着保护和促进或破坏和阻碍的反作用经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对文化起决定作用;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非物质形态的经济、政治成果)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对经济、政治起着保护和促进或破坏和阻碍的反作用经济、政治、文化各自内部又分多种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仍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各因素,各子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就经济领域的生产流通系统而言,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其政治工作、管理工作、科教工作、营销工作和后勤工作的强弱完全是正相关的联系任何人的发展进步都是与思想品质修养、科学理论追求和实践中的锻炼都是紧密联系的。
世界的普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系统性一、普遍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物质世界的联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本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带主观随意性实践证明,凡有秩序的工作、顺利成功的事业,都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事物的客观联系的结果;凡杂乱无章的工作、江河日下的事业,都是瞎忙于主观想象的事物“联系”的结果前面所论述的各种联系都是客观的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抓取个别事实材料,主观臆造和牵强附会地编织并不存在的联系以论证某些错误观点的实用主义做法,时有所见例如,有些人看到说实话办实事在某时某处遭到冷遇和压制,就得出“说了实话误了自家”、“老实人吃亏”的结论,而看不到一贯说实话办实事的人长远上、总体上踏实平安的普遍性,看不到“吃亏在于不老实,大不老实吃大亏”的本质性从历史到现实中我们听到的、接触到的许多封建主义、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错误观念都是主观性“瞎联系”的典型例证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再如,“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就有一切”,“有权就是爹,有钱就是娘”;又如,“经济决定一切,经济发展高速度,就是执政的合法性”,“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社会矛盾就凸现”,“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都是自私的”,“生产资料私有化才能唤起责任感”,“企业就是为了利润,银行就是为了利息,职工就是为了工资”,“什么良心不良心、道德不道德、觉悟不觉悟,只要多发钱就有积极性”,“只要密切联系领导就能心想事成”,“只要听话就是好职工”,等等,都是唯心主义的,都是违背人及其集合体社会全面自由发展规律的,因而是没落的、腐朽的、低俗的。
倘若不彻底与上述错误观念决裂,任其充斥党内外思想阵地,事业必将被带进死胡同,社会必将被引入野蛮时代考察古今中外社会发展史,哪代人不把公平合理社会作为理想的追求?而每一种社会进步——越上更高一级社会形态或较旧的社会形态更公平合理,不都是在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条件下,科学巨匠、仁人志士们引领群众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大公无私、舍生取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的结果?物质世界联系的多样性,说明了事物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彼此不同的概括起来,事物的联系分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其中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本质和发展趋势,我们把这种联系称之为“规律”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只有认识、把握和利用好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获得事业的成功当然,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不能忽略,也要予以一定的重视,它们可以起到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作用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通过现象看本质,防止形而上学的简单化、表面化和孤立化,达到深刻认识事物、把握规律的目的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停止对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然而,已经探明的规律,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遵循,决不能违背和抗拒例如,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潜心体察和认识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及条件,遵循和利用好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地反映论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这些最普遍的规律与此同时,做政治工作,解决好思想和政治问题,必须认识和利用思想认识规律、人民民主专政规律、人民内部矛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民主集中制规律、任人唯贤规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规律等;做经济工作,解决好经济问题,必须认识和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供求规律等;做文化工作,解决好意识形态和认识能力问题,必须认识和利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规律、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规律、辩证思维规律、逻辑规律、人道主义规律、语言规律、学术研究规律等同时积极探索和遵循新的规律否则,无论有多好的愿望和多大的决心,都将如坠烟海,找不到中心和要领,其结果不仅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一事无成,而且会给事业带来损害和破坏二、普遍联系的系统性所谓系统,实质上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同周围环境有一定界限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在无机界,从基本粒子到太阳系等天体,无不是系统在有机界,从生物大分子、细胞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皆为系统在社会生活领域,从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到每个机关、企业、农村、学校、部队和科研院所,从政党到社团组织,无不是以系统而存在的因此,认识和把握任何事物,都必须将事物作为系统来分析研究系统性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整体性揭示了整体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是说明系统的整体性能只存在于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各个孤立要素性能的总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性能,即“整体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亚里士多德)例如,10支紧捆在一起的筷子的抗折力,远远超过每单支筷子抗折力的总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再如,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如何谋局布阵才能胜利?关键要调整好整体与局部的功能:在战略上“以一当十”,在战术上“以十当一”二是说明处于系统中的要素,其性能受到该系统整体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影响着该体系整体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十指连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针尖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就是这个道理。
在党的建设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反腐倡廉部署对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就能普遍发挥出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那么,我们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证;反之,如果各级党组织普遍出现软弱涣散状况,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骨干力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而不能有效遏制,那么,我们党的性质就会演变,执政党的地位就会动摇,甚至就有丧失的危险再如,企业的重大决策,必须有利于各部门、各单位关系的协调配合、功能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一切行动都要为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重大决策的错误,相当于一个人大脑犯病,必然导致身体各系统关系紊乱、行为失范各部门、各单位若不顾整体利益,脱离了正确的重大决策方案,相当于身体各系统离开有机整体,必然失去自身功能导致腐烂例如,人的手臂离开了健康的躯体会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系统整体性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经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整体功能和效能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在保证整体的前提下兼顾和促进局部功能和效能某些事物,从局部看可能是有道理的、可行的、有益的,而在全局不行,就要无条件地服从全局支持和照顾局部也是为了整体的胜利。
这里要指出的是,涉及整体的决策具有决定性意义,决策对了,整体内各要素之间就能发展积极健康的关系,就能发挥出“1+1>2”的功能,最终取得整体的胜利;决策错了,整体内各要素之间就出现消极腐化的关系,就导致“1+1<2”的副作用,最终整体失败要十分注重两点:一要在整体问题上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二是要在决策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坚决防止、反对和纠正个人不服从组织、局部不服从整体的错误倾向当然整体决策错误时,遭到个人和局部的反对和抵制也是天经地义的,归根结底是优秀党员干部、先进群众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强、对整体事业认真负责的表现,是生产力根本决定性作用的表现系统的结构性,说明的是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织框架和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形式等它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构成系统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变化了,它的性质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举一典型例子,石墨和金刚石虽然都是碳原子组成,但由于二者碳原子的结合方式即结构不同,其性质截然不同金刚石的碳原子分布均匀,结合紧密,形成为一种无色透明、外形为八面体的高硬度晶体。
而石墨的碳原子之间的间距大,结合力弱,形成一种软质磷化状晶体,其硬度、塑性和韧性几乎是零道理很显然,系统内同样的成分,由于结构不同,体现出的性质和功能也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例如,我们中国共产党系统的应有的结构是民主集中制党的组织建设首要内容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员成分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全系统坚持好“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什么时候就彰显自己的特性,就表现出强大无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反之,就脱离自己的特性,就会软弱涣散、腐败丛生,失掉威信和威力无论是整个党,还是各个党组织,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党的队伍就像“金刚石”,坚不可摧;若不认真执行或失掉民主集中制,无论扩充多大的数量,党的队伍都会变成“石墨”,变为乌合之众,结果是溃不成军,一事无成其中,无论什么地方和单位,领导班子真正的团结协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而团结协调的根本保证是民主集中制具体考察无一例外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就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协调系统的层次性,说明的是系统内所形成的不同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