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第五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第一节 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的普遍性,二、普遍联系与系统,三、发展的方向与过程,一、联系的普遍性,作为哲学范畴, 联系概括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是普遍的一切……都是经过中介, 连成一体, 通过过渡而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重含义: 一是指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相互联系, 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从总体上看, 可以把联系划分为三大类, 即物与物的联系、人与物的联系和人与人的联系 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根本途径事物和事物之间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论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思想的正确性二、普遍联系与系统,在系统论中, 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并且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体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系统的存在及其特征显示了普遍联系的具体性, 但系统不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唯一形式。
系统仅仅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状态, 系统规律仅仅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方面 任何系统化都是以一定的非系统化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系统与非系统、有序与无序是同一个运动过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从总体上看, 现实运动有三种方向: 一是单一水平的转化, 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间的变化; 二是下降的运动, 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 三是上升的运动, 即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是有序的、上升的运动三、发展的方向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范畴, 是在承认现实运动具有三种不同方向的前提下, 揭示现存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整体趋势的范畴, 其着眼点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 中孕育成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因素, 继承了旧事物中某些合理的因素, 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因素, 并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 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因而必然产生; 旧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 因而必然灭亡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发展的方向性通过发展的过程性体现出来一切都处在过程之中每一事物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运动过程, 每一事物都有其生成与灭亡的过程, 而生成与灭亡意味着事物的个体存在过程从属于另外一个过程。
存在是事物的肯定因素, 非存在是事物的否定因素在这个意义上, 过程就是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我们只有理解和把握存在与非存在的辩证关系, 才能揭示过程的本质过程:,第二节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一、整体与部分,二、内容与形式,三、本质与现象,四、原因与结果,五、必然与偶然,六、现实与可能,整体与部分, 又称全局与局部, 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反过来, 整体制约着部分, 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一、整体与部分,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综合与分析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容, 也都有自己的形式, 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内容与形式,(1)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 有什么样的内容, 就有什么样的形式; 事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其形式迟早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2)形式对事物的内容又有反作用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明, 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 同一种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这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 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形式与内容之间就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不断变化, 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 依据内容的发展而不断改造形式, 同时, 要善于适应内容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去选择、利用和创造最佳的形式, 促进内容的发展形式是重要的, 忽视甚至否定形式的作用是错误的; 反之, 不顾内容只注意形式, 或者脱离内容单独追求形式, 同样是错误的只图虚名不办实事, 是形式主义常见的表现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三、本质与现象,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的1)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 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 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2)现象是多变易逝的, 而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3)现象是表面的、外露的, 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 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依赖的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则从特定的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处在普遍联系中的任何一种事物、现象必然是由另外一种或一些事物、现象所引起的,这种事物、现象又必然引起另外一种或一些事物、现象其中,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四、原因与结果,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确定的原因在前, 结果在后这是因果关系的基本特点因果关系就是包括时间先后次序在内的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普遍联系 原因与结果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如果把具体的原因与结果纳入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之中, 那么, 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 在另一种关系中又是原因, 反之亦然因果关系是多样的自然界的因果关系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而社会领域中的因果关系则是通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而实现的 因果关系又是复杂的, 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必然原因与偶然原因等这多种原因的存在往往导致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情况所有这些, 都要求我们对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要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
正确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为我们总结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实践活动中, 我们只有全面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通过自觉的努力, 消除不利的原因, 使因果关系运动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向运行, 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有利结果必然与偶然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 即确定性趋势和非确定性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具有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趋势五、必然与偶然,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正确把握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必然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 因此, 我们就要着重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或规律, 并以此为根据制定我们的目标和计划, 使我们的行动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同时, 要充分估计到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 善于敏锐地识别和把握机遇能否抓住机遇, 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现实与可能是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 现实是标志一切实际存在着的事物的范畴, 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现实与可能同必然与偶然这两对矛盾是紧密相连的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 又转化为非现实, 是由其内部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六、现实与可能,可能与现实是对立的可能不等于现实, 现实已不是可能现实作为当下的客观存在, 标志着事物的当前状况; 可能作为事物的潜在趋势, 标志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 可能与现实具有质的区别 可能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可能是潜在的、还没有展开的现实, 现实是充分展开并已经实现了的可能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 首先是可能的, 有着先在的并发展成为现实的某种因素和根据; 现实又包含着新的可能, 潜蕴着未来发展的方向 可能与现实的这种内在联系表明, 二者又是相互转化的可能与现实的关系:,总结:,,第三节 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一、规律的含义,一、规律的类型,三、辩证法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规律, 认为规律就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一、规律的含义,,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不依人们的意图和愿望而存在并发生作用, 既不能人为创造也不能人为消灭但是,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或者创造条件使某种规律自行失去其效用。
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在事物运动过程中表现为决定性特征 决定论是指关于事物运动具有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辩证决定论辩证决定论确认事物的运动具有普遍的制约性和规定性, 同时又认为这种普遍的决定关系是通过多种多样的特殊形式而存在的, 并揭示了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决定与选择之间的辩证关系1、根据规律存在领域的不同, 可以把规律划分为自然规律、历史规律和思维规律 自然规律是贯穿在自然领域、支配自然界事物运动的规律 历史规律是贯穿在社会领域、支配人们历史活动的规律 思维规律, 是贯穿在思维领域、支配思维运动的规律, 既不同于自然规律, 也不同于历史规律二、规律的类型,2、根据对规律研究的角度不同, 又可以把规律划分为动力学规律和统计学规律 动力学规律是在经典力学研究机械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 统计学规律是通过统计学方法揭示的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体现的是一种必然性与多种随机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3、根据规律发挥作用范围的不同, 还可以把规律划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所谓一般规律, 就是对一定领域内所有事物都起作用, 对发展的全过程都起作用的规律 特殊规律则是对该领域内某些事物起作用, 或对该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起作用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是由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基本规律, 以及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等一系列范畴所构成的三、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 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 否认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二是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认为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形而上学则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 否认事物在本质上是发展的; 三是辩证法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 认为矛盾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形而上学则认为每一事物都与自身同一, 根本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把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认识论, 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这是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种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则本章关键词,联系 发展 普遍联系 整体与部分 内容与形式 本质与现象 原因与结果 必然与偶然 现实与可能 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一、名词解释 普遍联系 整体与部分 内容与形式 本质与现象 原因与结果 必然与偶然 现实与可能 对立统一规律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说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 .把握联系与发展基本环节的方法论意义。
3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4 .为什么说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