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航空运输资源布局概论• 三个核心要素:机场、航线、航空公司第一节 机场• 一、机场(航空站)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划定区域上的建筑物、设施、配备各种装 置、设备,供飞机起飞,着陆、停放、加 油、维修及组织飞行的保障活动二、机场的分类• 1.国际机场 • 国际航线出入境按航线业务范围划分 2.国内机 场3.地区机场香港、澳门地区• 1.枢纽机场国际国内航线密集的机场 • 2.干线机场 • 主要以国内为主按机场在运输系统中起作用划定3.支线机场中小城市,旅游城市• 按机场所在城市的性质、地位,并考虑机 场在全国航空运输网络中的作用 • 1. Ⅰ类机场 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机场•例如: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 • 2. Ⅱ类机场 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重要经济特区 国内 干线机场 • 3. Ⅲ类机场 次干线 • 4. Ⅳ类机场 支线机场或者直升机• 按旅客乘机目的划分 • 1.始发/目的 • 2.经停 一般为技术经 停 • 3.中转三、机场的功能和结构• (1).陆侧 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与飞 行区相连,公众服务区• 航站楼的建筑风格 • 线型、指廊型、卫星厅型• (2)空侧 地面与机场的空域 为航班飞机 服务的区域,是同行限制区域 • 1.跑道 • 机场飞行区等级• 2.滑行道,供航空器滑行 • 3.停机坪,供飞机进出停车位、停靠、上下客货、补充给养和能源、维护和检修以及 驻留的场地 • (3)商业机场的重要设施 •1、机场空中交通管理设施 •2、供油设施 •3、应急救援设施 •4、动力及电信系统 •5、机场保安消防设施 •6、货运区 •7、机场环境保障设施 •8、基地航空公司区 •9、属于机场的机库 •10、旅客服务设施 •11、驻场单位区 •12、机场办公及其值班宿舍四、机场的典型经营管理模式 • (一)美国机场管理模式 • 1.公益性,政府所有 • 2.管理型,专业化经营 • 3.政府投资建设,补贴促进发展 • (二)日本机场管理模式 • 1.政府建设,分类管理 • 2.商业化融资 • (三)英国机场管理模式 • 1.多元化所有 • 2.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资建设 • 3.政府限价,商业化管理• (四)其他欧洲机场管理模式 • 1.政府控股,企业化经营 • 2.板块清晰,资源多样化 • 3.准确定位,建设机场城市 • (五)新加坡机场管理模式 • 1.政府直营,行业监督 • 2.专业化经营,良性竞争 • (六)香港特别行政区机场管理模式 • 1.政府投资,宏观管理 • 2.法定授权,土地资源管理 • 3.BOT专营及特许经营• (七)国内机场典型管理模式 • 1.首都机场 大集团化管理模式,由民航局 直属,目前已全资、控股、参股8省市机场, 托管内蒙古机场,所拥有的机场占全国民用机 场10%,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总量的30%。
• 2.上海机场 政府直属,立法授权 • 3.广东机场 省属市管、融资建设 • 4.深圳机场 挂牌上市 发展联运 • 5.云南机场 一体化管理 集群效应五、临空经济 • (一)临空经济指依托机场设施资源,通过航空 运输行为或航空制造活动,利用机场的产业聚集效 应,促使相关资本、信息、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 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以机场为中心的经济空间形 成了不同航空关联度的产业集群,这种新兴的区域 经济形态称为临空经济 • (二)关键要素 机场的枢纽特性(根本) ,机场 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前提),创新的临空 经济区开发机制(关键),临空产业集群的构建( 核心),机场所在城市的大都市建设水平(支撑) ,突出特色优势(捷径) • (三)发展模式• 1.航空运输驱动模式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 • 2.航空制造驱动模式空客A320中国天津 • 3.航空物流驱动模式联邦快递在美国孟菲斯机场 • 4.航空关联产业模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 • 5.通用航空驱动模式美国的范奈斯机场第二节 航线与航线网络• 一、航线的相关概论及分类 • 航线:航空器飞行路线 • 按照航线起讫点及经停点的地理位置的不 同分为 国内航线,地区航线,国际航线 • 二、航线的网络 • 航线网络在一定区域内若干条航线按某种 方式连接而成的航线构成系统。
• 航线网络布局• 航线网络的分类 • 1.城市对式航线 从各城市之间的客流和货 流的需求出发,建立城市与城市之间直接 通航的航线结构 • 优点:旅客不必中转,直接到达目的地, 形式简单,便于进行运力调配 • 缺点:一个城市不可能直接通航任意多个 城市;利用率不高:形成重叠航班,造成 恶性竞争• 2.城市串式航线结构• 线性模式:飞机始发地到目的地的途径一 次或者多次停留,在中途机场进行客货补 充,以弥补起止机场间的客货源不足,形 成串珠状的航空网络 • 优点:提高飞机利用率 • 缺点:容易造成航班延误• 3中枢辐射式航线• 优点: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 能刺激需求,促进航空运输量的增长 • 有利于航空公司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客座 率和载运率 • 有利于机场提高经营效益 • 缺点:对枢纽机场的容量和服务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三、我国航线网络的结构 • (一)、发展历程 • 1.1978年-1999年 规模快速扩展,通达能力增强, 运行效率较低 • 2.2000-2015 规模持续增长,通畅能力增强,运行 效率提高 • (二)、发展现状 • 1.航空运输业务量分布“东重西轻”, • 年旅客运输量50万人次以上航线主要分布在东 中部地区,网络密度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 2.航线航程以中远距离为主 • 2008统计:我国平均航段运距1542公里• 3.航线网络以点对点结构为主• 我过以点对点结构为主,辐射式结构为补充 • 4.部分高密度航线“高频率”运营 • 北京-上海,年旅客量700万,日均97班左右• (三)我国航线的展望 • 1.形成以三大枢纽为核心的国家枢纽机场• 北京 上海 广州 • 2.骨干航线实现“快线化”运营,进一步提高网 络通畅水平 • 3.支线网络轮辐化运营,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通达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