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十二 资本的运行教学提纲

yulij****032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73.50KB
约56页
文档ID:268942531
专题十二 资本的运行教学提纲_第1页
1/56

专题十二 资本的运行一、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资本的循环周转 1、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资本循环三阶段和三种职能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属流动领域;(货币资本)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促使资本增值,生产剩余价值,属生产阶段;(生产资本) 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阶段,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资本循环过程分解:(1)G WPmA购买阶段货币资本(2)生产资本生产阶段APmWP资本循环过程分解:(3)WG商品资本销售阶段资本循环过程分解:资本循环全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GWPmAPWG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相应采取货币、生产和商品三种职能形式,在运动中得到增殖并回到原来资本出发点的运动过程过程GW PWG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职能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条件空间上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资本循环1、空间上并存:即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2、时间上继起:即三种职能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资本所有者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并存性GWPmAPWG9万元售卖3万元3万元3万元生产购买 并存着的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必须同时连续不断地顺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变更它们的职能形式并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继起性GWPmAPWG 9万元售卖3万元3万元3万元生产购买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启示:启示: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理论表明,资本不但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且是一种运动,进一步揭示了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生产基础上的资本的本质和特征 在微观上,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必须做到边采购、边生产、边销售,才能不断实现价值增殖 在宏观上,要协调生产与流通的关系,不能重生产、轻流通(轻商贱商),也不能重流通、轻生产(全民经商)2、资本的周转(1)资本周转的含义 周而复始进行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 考察资本循环目的强调运动的形式考察资本周转目的强调速度如何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如何影响价值增殖(2)资本周转速度表示方法: 资本周转时间: 是资本周转一次所持续的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

资本周转时间流通时间购买时间 出售时间生产时间生产时间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非劳动时间不创造价值,对价值形成有影响备料时间停工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l 资本周转次数:l 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一年)资本循环的次数公式: n -资本周转次数U-1年u -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影响周转速度的因素:(1 1)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越慢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固定资本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影响周转速度的因素:(2)生产资本构成 固定资本: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一次预付,多次收回(通过折旧收回)折旧收回)流动资本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一次预付,一次收回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价值按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固定资本磨损有形磨损无形磨损技术进步l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之比较 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分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不变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固定资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工 资企业年生产m量每月所需流动资本年周转速度(次)年需预付流动资本总量甲相 同1万元121万元乙1万元112万元 获得同量的剩余价值,甲企业的年预付流动资本只是乙企业的1/12根据下面材料计算该企业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次数:根据下面材料计算该企业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次数: 生产资本构成生产资本构成 价值(万元)价值(万元) 年周转次数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固定资本 10001000 其中:厂房其中:厂房 300 1/20300 1/20 机器机器 600 1/10600 1/10 小工具小工具 100 1/4100 1/4 流动资本流动资本 500 3.4500 3.4 15 + 60 + 25 + 500 3.4 15 + 60 + 25 + 500 3.4 =1.2( =1.2(次次) ) 1500 1500 选择题:选择题: (1 1)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 A、不变资本、不变资本 B B、固定资本、固定资本 C C、可变资本可变资本 D D、流动资本、流动资本 E E、商品资本、商品资本 (2 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依据是 ( ) 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的形、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的形 态态 B B、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 作用作用 C C、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D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3 3)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有: A A、提高剩余价值率、提高剩余价值率 B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 C、节省预付资本、节省预付资本 D 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E E、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4 4)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A A、不变资本、不变资本 B B、可变资本、可变资本 C C、固定资本、固定资本 D D、流动资本、流动资本 E E、生产资本、生产资本 (5)(5)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A A、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 磨损磨损 B B、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出现、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出现 C C、机器设备因自然力作用形成损耗、机器设备因自然力作用形成损耗 D D、同类机器设备生产成本降低、同类机器设备生产成本降低 E E、机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损失、机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损失 (6 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提高会导致 A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B、利润率的提高、利润率的提高 C C、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D D、平均利润的下降、平均利润的下降 E E、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下降、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下降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 个别个别资本资本 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剩余价值( m )可变资本( v )不变资本( c )社社会会总总产产品品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生活资料价值形态物质形态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价值补偿实物补偿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 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要取得剩余价值实物补偿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实物补偿实物补偿 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该卖的卖掉了实物补偿该买的买到了(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式分为c、v、m三个部分 按物质形式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分,整个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部类公式表示为:(c+v+m)(c+v+m)(c+v+m)(c+v+m)两大部类的部门: 采矿、冶金、燃料动力、机器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和为重工业提供原料的农业部门 纺织、食品等轻工和农业中的大部分粮食生产不变资本( c )价值形态可变资本( v )剩余价值( m )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物质形态社会生产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社会总产品(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根据两个理论前提,两大部类社会生产的组成分别为: 4000c + 1000v+ 1000m = 6000(生产资料) 2000c +500v +500m = 3000(生活资料) 为了使第二年的简单再生产继续进行,两大部类的产品必须通过交换,使它们在价值上和实物上都得到补偿才能实现。

这个过程有以下有三个方面的交换: 首先是第I部类的交换)Ic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因为Ic在物质形态上是生产资料,而本部类是生产资料部门,能且只能在本部类交换实现 其次是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 () II(v+m)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因II(v+m)在物质形态上是消费资料,而本部类是消费资料部门,能且只能在本部类交换实现 4000c4000c+ +1000v+ 1000m1000v+ 1000m= 6000= 6000(生产资料)(生产资料)2000c2000c+ + 500v +500m500v +500m= 3000= 3000(生活资料)(生活资料) 再次是第I和第II部类之间的交换 () I(v+m)和IIc不能在本部类交换实现,能且只能在两大部类交换实现 在以上有三个方面交换关系中,关键在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它是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 I(v+m)=IIc 就是说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这个条件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一是第I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即: I(c+v+m)=Ic+IIc两边都加c 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二是第II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即: II(c+v+m)=I(v+m)+II(v+m)两边都加(v+m) 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上述三个条件不能具备,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前提条件: 第一,第I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 I(c+v+m)Ic+IIc或I(v+m)IIc 第二,第II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如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用的部分用公式表示为: II(c+v+m)I(v+m/x)+II(v+m/x) 或II(c+m-m/x)I(v+m/x) 实现条件: 有了前提条件,只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可能,要使扩大再生产成为现实,两大部类之间还须建立一定的平衡关系。

经过积累后,两大部类当年全部产品重新分别组合为: I(c+c+v+v+m/x) II (c+c+v+v+m/x) (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