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秦岭金矿田中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探讨(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 资源及开发现状1.1 资源勘查概况自1964年发现小秦岭金矿田以来,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主,先后有十余个地勘单位,二十余个矿山、科研、院校在该区开展了以地质找矿、金矿开发为中心的地质、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截止目前,在小秦岭金矿田(河南),共发现金矿脉和含金蚀变构造带600余条,已经详查和勘探的矿脉约80余条探明大型金矿床7处,中型矿床12处,小型矿床20余处,获得黄金工业储量400余吨,占全省总储量的55%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岩金生产基地之一见图1-1图1-1 河南小秦岭地区矿产略图1.第四系 2.中元古界 3.焕池峪组 4.观音堂组 5. 四范沟组片麻状花岗岩 6.杨砦峪组灰色片麻岩 7.中生代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8.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 9.下元古代似斑状黑云角闪花岗岩 10.背斜 11.向斜 12.地质界线1.2 黄金开发现状小秦岭地区金矿的大规模开发,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先后建成秦岭、文峪、大湖、枪马、金渠等大中型国有矿山数十座,总生产能力200万吨/年,年产黄金三十余万两,年创产值数十亿元,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灵宝经济的支柱产业。
灵宝市也因此被称做金城,成为我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河南省黄金产量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二位,主要得益于小秦岭的黄金生产开发工作经多年的强力开发,小秦岭地区累计开采出黄金300余吨,地表和浅部探明资源已近枯竭,保有资源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许多矿山“等米下锅”,不少已建矿山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为数不多的矿山坚持生产灵宝市也因此被列为河南省两个资源危机城市之一为了摆脱困难局面,人们不得不寄希望于矿田中深部的找矿一些矿山企业未循地质工作程序,跨越资源勘查评价的基础阶段,直接用中深部坑道进行了找矿探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用于中深部的探矿投资累计已达2.8亿元尽管个别坑道有一定的找矿效果,然而盲目施工的绝大多数坑道不但没有发现矿体,其地质意义不仅有限,还浪费了时间和大量投资这些留给人们的教训是需要汲取的因此,在小秦岭金矿田中深部开展金矿勘查工作,整体部署安排以金为主,兼顾钼、铅、铜、钨多金属的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对三门峡市乃至河南省矿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中深部找矿潜力2.1成矿地质背景2.1.1 地质背景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小秦岭台穹,是我国著名的金多金属成矿区。
区内主要出露太古代花岗-绿岩带和不同时期的岩浆岩台穹南北两侧分别发育小河和太要区域性断裂带,内部发育老鸦岔复背形和一系列韧-脆性剪切带本区金矿受花岗—绿岩和韧脆性剪切带及燕山期花岗岩体 “三位一体”的联合控制,成因属中偏高温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次为蚀变岩型2.1.2 矿产特征小秦岭地区是以金为主,共生钼铅、伴生银铜钨硫的矿化集中区区内韧-脆性剪切带发育,目前已发现含金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带600余条,以近东西向为主,其次为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根据矿脉空间分布特征可划分出三个矿脉密集带(简称矿带),即中矿带、北中矿带、北矿带各矿带勘探深度一般为300-500m,其中:中矿带勘探标高2160-1500m;北中矿带勘探标高1795-1060m;北矿带勘探标高1030-400m(最低为0m)小秦岭金矿田矿床分布具有极不均匀性和从聚性特征符合王世称提出的金矿密集区的概念,并具有在密集区中寻找超大型金矿的条件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研究及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对比,结合近年实施的国家危机矿山项目和矿山探矿初步证实,小秦岭金矿田矿体向下继续延伸,中深部找矿潜力巨大2.2 中深部找矿的一般概念所谓深部找矿指的是地表以下达到1000—2000m空间范围内的找矿(叶天竺,2007)。
对小秦岭地区而言,深部应该指示为小秦岭主体深部及其南北两侧深部太要断裂以北为新生界盆地;小河断裂以南主体为中新生界盆地两条断裂均为区域性深大断裂;其中矿产资源尚不明确因此,这里的深部特指目前见到的变质核杂岩体深部即小秦岭金矿田的深部小秦岭地区是在原勘查深度以下的找矿,原勘查深大多在500m以浅,因此本区中深部找矿范围应在500m以下2.3 小秦岭中深部成矿条件分析2.3.1 国外同类矿床开采深度由表2-1可知国外主要超大型脉状金矿床的矿化深度均大于1000m,印度科拉尔金矿开采深度最大(3500m),其次为加拿大克克兰湖金矿(2000m)尽管本区金矿床规模尚未达到超大型,但其矿体形态、矿化特征与国外同类矿床可以对比因此,其矿化深度决不止500m表2-1 世界主要超大型脉状金矿矿化深度矿田或矿床矿体主要形矿特征及类型储量(t)延深(m)科拉尔(印度)脉带、细脉带、透镜体带7003500肖—莫托尔(津巴布韦)脉和细脉带1502000累奥诺腊(津巴布韦)脉801500波丘潘(加拿大)脉带、细脉带和细脉浸染状矿体15501200布雷洛恩—派欧尼尔(加拿大)脉1201200诺斯曼(澳大利亚)脉带、细脉带和浸染状矿体1201200活布拉伊登(加拿大)脉65—751000克克兰湖金矿(加拿大)脉>2000*据吴美德等(1986)2.3.2 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成矿元素硫、铅、碳等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
同时,矿石中铋、锑矿物的出现也指示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并且反映了与拉伸背景下的深源构造岩浆活动有关2.3.3 太华群的下延深度太华群为本区金矿的矿源层,因此,太华群是否向下延深,是金矿成矿的决定因素据研究,本区太华群变质杂岩核体是一个有根的地体,是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的一部分,其向下延深是肯定的,并得到了物探资料的证明:该区重力异常是由太华群引起的,对重力异常的研究和下延深的计算表明,太华群下延深度为4.7—13.5km这就说明,至少在4.7km的深部还存在太华群,也就存在找到金矿的可能性2.3.4 小秦岭矿脉规模及矿化深度本区金矿均受剪切构造带控制,这些剪切构造带也称矿脉,属于壳型剪切带据研究壳型剪切带的一般特征是:延伸长度大,陡倾斜穿切地壳延深到下地壳和上地幔;活动时间长,具穿时性本区剪区带基本具有上述特征区内长度最大的S505—S60为16km,其次为S507—S9和F5,长度均为8km据统计目前已知长度大于1000m的剪切带,约84条按照一般长与斜深之比3:1估计,最长和次长的矿脉其斜深应>5km和2.7km与已控制的500m相比,深部找矿构造条件是具备的2.3.5 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深度本区金矿的成矿热动力来自燕山期花岗岩浆期后热液,主要为文峪和娘娘山两个岩体。
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为文峪岩体文峪岩体出露面积65km2,娘娘山岩体出露面积33 km2它们有强度大致相同的航磁异常异常变化梯度北缓南陡,南北两侧匀出现负值用切线法、特征点和积分法求得文峪岩体平均中心埋深为4.17km,推断下延深度约为9km;娘娘山岩体平均中心埋深为6.2km,推断下延深度约12km9—12km的下延深度对本区深部成矿构成重要条件,也就支持了深部成矿的认识2.3.6 小秦岭地区剥蚀深度的估计根据地质专家研究计算,与本区金矿形成有关的花岗岩的侵位深度为7km,成矿深度为4.6km即矿化深度范围为2.4km金矿形成至现在,花岗岩上覆5km左右的盖层被剥蚀掉(这种判断是由于岩体局部还有盖层残留),其中包括400m左右的矿化层尚保留矿化深度范围约2 km2.4 小秦岭中深部找矿的前景小秦岭金矿田是一个勘查开发达30—40年的地区对该区金矿的资源潜力,许多单位和学者作过预测,主要有:1981—1982年,河南省地科所和河南地调一队采用德尔菲法预测金的资源量为672.08t随后又用主观概率法预测金资源量为545.72t1994年,黄建军等预测陕西小秦岭金资源量为300—338t。
1993年,河南省地调一队据花岗岩浆成矿理论预测金资源量为700.3t1998年,谢学锦院土等根据地球化学块体理论,预测整个小秦岭金资源量为1156t2007—2009年,河南省地调一队用齐波夫定律预测本区金资源量为842.3t上述各家根据地质和数学地质理论,用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比较接近,因此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现在已查明的金储量为400t左右,尚有400t以上的储量未探明其前景是很可观的根据本区地质工作的实际,未查明资源主要在中深部因此,中深部找矿潜力巨大2.5 实践证明,小秦岭中深部找矿前景良好,资源潜力巨大2005-2009年,小秦岭金矿田中矿带和北矿带通过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各矿带中深部均发现工业矿体,为中浅部金矿体的向下延伸其中中矿带1500m标高和北矿带400m标高以下,新圈定金资源储量有望达到50t因此,小秦岭金矿田中深部找矿潜力仍然巨大,小秦岭中深部还存在第二个“小秦岭”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小秦岭典型矿床的解剖及深部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整个金矿田中深部由点到面的勘查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3 中深部找矿的重要性中深部找矿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十分重要。
因为许多已知矿体已经采空或基本采空,深部是否还有矿体?不但关系到矿山生命,而且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许多国家均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据统计,北美39个斑岩铜矿中,有90%是在老矿区找到的我国新发现的铁矿中,有3/4是在老矿区找到的据王文(2004)对国外1950—2000年间发现的70个矿床的勘查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其中有42%的矿床是在已知矿带或老矿区外围和深部找到的上述实例说明,在老矿区找矿特别是在中深部找矿是有效的方法4 开展整装勘查的条件所谓“整装勘查”就是在主要成矿区带或矿集区,按照“统一部署、整合勘查、深部找矿”的思路,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成矿规律研究等综合手段,开展勘查工作在小秦岭金矿田中深部开展整装勘查工作,具有优越的勘查条件和技术优势1) 矿田地形特点有利于整装勘查小秦岭金矿田河南部分,东西长约45km,南北宽10~20km,面积约480km2小秦岭山脉主脊沿老鸦岔、娘娘山一线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势中部高、南北低标高最高2413.8米,最低425.1米,高差1988.7米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因此,矿脉或矿体出露标高相对高差大,有利于中深部探矿工程的集中布置,并且开采技术条件有利。
2) 矿脉密集分布特征有利于开展整装勘查矿田内主要矿脉近东西向展布,且成群成带其中中矿带密度最大,平均10条/km2,北矿带6条/km2;北中矿带5条/km2因此,对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中深部,适合于按矿脉密集程度分矿带集中勘查3) 矿脉规模大,适合于整装勘查区内矿脉长度大于1000m的84条,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0%以上通过整装勘查有利于对矿脉进行系统控制4) 以往矿田浅部地质勘探模式不适于中深部矿田浅部勘探受不同勘查单位和项目限制,一般分片、分段进行,一条矿脉可能分几个矿区进行勘探人为地造成矿床勘探类型降低,探矿工程过密,投入勘探工作量大,提交储量少而按矿脉或矿带进行整装勘查,有利于矿床总体评价,提高矿床勘探类型,增大勘查工程间距,投入小工作量,提交大储量5) 勘查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找矿经验丰富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