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算书网醉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 是由图 1 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BC=5,点 D,E,F,G,H,I 都在矩形 KLMJ 的边上,则矩形 KLMJ 的面积为()A121B110C100D902如图,在矩形纸片 ABCD 中,AD9,AB3,将其折叠,使点 D 与点 B 重合,折痕为EF,那么折痕 EF 的长为()A3B6C10D93棱长分别为8cm,6cm的两个正方体如图放置,点A,B,E 在同一直线上,顶点G 在棱BC 上,点 P 是棱E1 F1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 P,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3 5 10)cm4如图所示,在半圆(以B5 13cm中,C277cm,.分别以D(2 58 3)cm,为直径作为直径的半圆恰好经过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B5C7D65如图,已知 AB 是线段 MN 上的两点,MN12,MA3,MB3,以 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 M,以点 B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N,使 M、N 两点重合成一点 C,构成ABC,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 AB 的长是()A3B5C4 或 5D3 或 516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此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其中 AE=10,BE=24,则 EF 的长是()A14B13C143D142D1,3,27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B2,3,4C3,4,68为了庆祝国庆,八年级(1)班的同学做了许多拉花装饰教室,小玲抬来一架2.5 米长的梯子,准备将梯子架到2.4 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的距离是()A0.6 米则 BC 的长是()B0.7 米C0.8 米D0.9 米9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 D、E,AD3,BE1,A32B2C2 2D1010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4,要使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为()A5B7C5 或7D3 或 4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1如图,这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 EFGH,正方形 MNKT 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 S2 S3144,则S2的值是_12如图,ABC 是一个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BB1是ABC 的高,B1B2是 ABB1的高,B2B3是 AB1B2的高,Bn-1Bn是 ABn-2Bn-1的高,则 B4B5的长是_,猜想 Bn-1Bn的长是_13如图,Rt ABC中,A 90,AC 8,AB6,DE AC,CD 1BC,3CE 1AC,P是直线AC上一点,把CDP沿DP所在的直线翻折后,点C落在直线3DE上的点H处,CP的长是_14已知,在ABC 中,C=90,AC=BC=7,D 是 AB 的中点,点 E 在 AC 上,点 F 在 BC上,DE=DF,若 BF=4,则 EF=_15如图,长方形 ABCD 中,A=ABC=BCD=D=90,AB=CD=6,AD=BC=10,点 E 为射线AD 上的一个动点,若ABE 与ABE 关于直线 BE 对称,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E的长为_16在等腰RtABC中,C 90,AC 点,且AB AF,则FC _2,过点C作直线lAB,F是l上的一17如图,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60cm,一只蚂蚁从点 A 处沿着纸箱的表面爬到点 B 处.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cm.18如图,直线 l 上有三个正方形 a,b,c,若 a,c 的边长分别为 5 和 12,则 b 的面积为_.19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AB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ABC沿高CH折叠,使点B落在斜边上的点B处,再沿CM折叠,使点A落在CB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若图中ACB90,BC 15cm,AC 20cm,则MB的长为_.20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行ABCD,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围成面积为 4 的小正方形 EFGH,已知 AM 为 RtABM 的较长直角边,AM7EF,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_.三、解答题三、解答题21如图,ABC,B 90,AB 8cm,BC 6cm,P,Q是边上的两点,点 P 从点 A 开始沿A 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 Q 从点 B 沿B C A运动,且速度为每秒 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出发 2 秒后,求线段 PQ 的长;(2)求点 Q 在 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PQB是等腰三角形;(3)点 Q 在边 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2如图,一架长 25 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7 米(1)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2)若梯子顶端下滑 4 米,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米?23如图,在ABC 中,AB30 cm,BC35 cm,B60,有一动点 M 自 A 向 B 以 1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 N 自 B 向 C 以 2 cm/s 的速度运动,若 M,N 同时分别从 A,B 出发(1)经过多少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多少秒,BMN 为直角三角形24如图,在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点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点E在边AB的延长线上,点F在边AC的延长线上,AD DE DF(1)若AED30,则ADB _(2)求证:BEDCDF(3)试说明点D在BC边上从点B至点C的运动过程中,BED的周长l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l的值,若变,请求出l的取值范围25已知 a,b,c 满足8a a8(1)求 a,b,c 的值;|c17|+b230b+225,(2)试问以 a,b,c 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若不能构成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6如图,将一长方形纸片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0,0),A(6,0),C(0,3),动点F从点O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向终点C运动,运动2秒时,动点3E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O向终点O运动,当点E、F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OE _,OF 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t 1时,将OEF沿EF翻折,点O恰好落在CB边上的点D处,求点D的坐标及直线DE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点M是射线DB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作直线DE的平行线,与x轴交于N点,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b,当点M与点B不重合时,设MBN的面积为S,求S与b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7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经过点 C(a,a),且交 x轴于点 A(m,0),交 y轴于点 B(0,n),且 m,n 满足m6(n12)20(1)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及 C 点坐标;(2)过点 C 作 CDAB 交 x轴于点 D,请在图 1 中画出图形,并求 D 点的坐标;(3)如图 2,点 E(0,2),点 P 为射线 AB 上一点,且CEP45,求点 P 的坐标28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PP12x1x222y1y2,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化简为x1x2或|y1y2|.(1)已知A 2,4、B3,8,试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_.已知 M、N 在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上,点 M 的纵坐标为 4,点 N 的纵坐标为-1,试求 M、N两点的距离为_;(2)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D 1,6、E3,3、F 4,2,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上找一点 P,使PDPF的长度最短,求出点 P 的坐标及PDPF的最短长度29(1)如图 1,在 RtABC 和 RtADE 中,ABAC,ADAE,且点 D 在 BC 边上滑动(点 D 不与点 B,C 重合),连接 EC,则线段 BC,DC,E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求证:BD2+CD22AD2;(2)如图 2,在四边形 ABCD 中,ABCACBADC45若 BD9,CD3,求 AD的长30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其后的问题:我国古代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其所著书数学九章中,利用“三斜求积术”十分巧妙的解决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面积的问题,这与西方著名的“海伦公式”是完全等价的我们也称这个公式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该公式是:设ABC 中,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ABC 的面积为 S(a bc)(a bc)(a cb)(bca)4(1)(举例应用)已知ABC 中,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 a4,b5,c7,则ABC 的面积为;(2)(实际应用)有一块四边形的草地如图所示,现测得AB(26+42)m,BC5m,CD7m,AD46m,A60,求该块草地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延长AB交KF于点O,延长AC交GM于点P,可得四边形AOLP是正方形,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矩形KLMJ的长与宽,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AB交KF于点O,延长AC交GM于点P,则四边形OALP是矩形CBF 90,ABC OBF 90,又直角ABC中,ABCACB90,OBF ACB,在OBF和ACB中,BAC BOFACB OBF,BC BFOBF ACB(AAS),AC OB,同理:ACB PGC,PC AB,OA AP,所以,矩形AOLP是正方形,边长AO AB AC 3 4 7,所以,KL 37 10,LM 47 11,因此,矩形KLMJ的面积为1011110,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作出辅助线构造出正方形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做点 F 做FHAD交 AD 于点 H,因此要求出 EF 的长,只要求出 EH 和 HF 即可;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BE=DE=9-AE,在RtABE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 AE 和 BE,同理在Rt BCF RtABE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 BF,在Rt EFH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EF【详解】过点 F 做FHAD交 AD 于点 H 四边形EFCB是四边形EFCD沿 EF 折叠所得,ED=BE,CF=CF,BCCD3ED=BE,DE=AD-AE=9-AEBE=9-AERtABE,AB=3,BE=9-AE9 AE 32 AE2AE=4DE=5CF BCBF 9BFRt BCF,BC3,CF 9BF9 BF32 BF2BF=5,EH=1Rt EFH,HF=3,EH=1EF【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22EH2HF23212 10故选:C3C解析:C【分析】当 E1F1在直线 EE1上时,得到 AE=14,PE=9,由勾股定理求得 AP的长;当 E1F1在直线B2E1上时,两直角边分别为17和 6,再利用勾股定理求AP的长,两者进行比较即可确定答案【详解】当展开方法如图 1 时,AE=8+6=14cm,PE=6+3=9cm,由勾股定理得APAE2PE2 14292277cm2222AP1 PP1 17 6 325cm当展开方法如图 2 时,AP1=8+6+3=17cm,PP1=6cm,由勾股定理得AP 277325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77cm,【点睛】此题考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及最短路径,注意将正方体沿着不同棱线剪开时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路径结果是不同的4D解析:D【解析】【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BC的长度,然后阴影部分的面积=以 AB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 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详解】解:在BC=3,阴影部分的面积=以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