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

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67KB
约11页
文档ID:289826605
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_第1页
1/11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七版修订) 生理学教研室修订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管:内环境与稳态、反应调理等根本概念 熟谙:机体功能活动的调理方式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掌管: 1. 内环境与稳态;反应调理(负反应、正反应、前馈)以及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熟谙: 1. 人体机能活动的调理:神经调理(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体液调理(激素、局部体液因素),自身调理 了解: 1.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务必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提示: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这一问题有待学完全书后解答) 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理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理的? 3. 何谓正反应和负反应?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理中的作用及意义。

【授课时数】讲授2学时 其次章细胞的根本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熟谙: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骨骼肌原理及肌肉收缩力学分析 了解:细胞膜的根本布局 【教学内容】 掌管: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单纯分散、载体和通道中介的易化分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活力制(静息电位+ 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十足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活力制(锋电 + 位与Na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平衡电位、变更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腾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 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活力制 5.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活力制)、特征。

(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在内分泌章议论) 熟谙: 1.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联、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 2.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等长收缩、等张收缩;Vmax,P0;肌肉的收缩才能 3. 钙离子在耦联中的作用 了解: 1. 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2. 骨骼肌的轻微布局,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 2. 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举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 3. 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识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 4.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测验依据? 5. 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 6. 试识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 7.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 8. 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 9.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举行的?如何加以证明? 10.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 11.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布局根基和耦联因子是什么? 12. 试识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

13. 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授课时数】讲授12学时 第三章血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管:红细胞生成的调理,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的过程与机制;血量、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 物学意义 熟谙:血液的理化特性 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浆及有形成分的功能,白细胞生理 【教学内容】 掌管: 1. 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中的作用 2. 红细胞生成的调理: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调控及其新进展,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集落生成刺激因子与抑制因子 3. 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生理性止血的一般过程: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回响、止血栓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4. 输血的生物学意义人类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 熟谙: 1. 人体血量、血液成分、功能及其正常值 2. 纤维蛋白溶解;现代凝血概念及Rh血型 了解: 1. 白细胞的生理: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破环,生成与调理 2. 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与功能,寿命与破环,生成及调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 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 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3. 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4. 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其正常值是多少?在某些疾病时加快的理由是什么? 5. 红细胞的生成务必具有哪些原料和辅佐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理? 6. 试述血中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7. 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 8. 血液凝固的根本步骤是怎样的?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 9. 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 10. 临床上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举行输血治疗? 【授课时数】讲授5学时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管:心脏生理(心脏泵功能及心肌电生理),血管生理(动、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及淋巴液生成)及心血管活动的 调理,器官循环 熟谙: 了解: 【教学内容】 掌管: 1. 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

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泵功能储蓄、搏功与分功)泵功能的调理(异长自身调理、心肌收缩才能) 2. 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机制(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自律性及抉择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以及抉择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4. 动脉血压(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 5. 心血管活动的调理:神经调理(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理(肾素-血管慌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内皮舒张因子) 熟谙: 1. 心电图:波形及生理意义 2. 心音及其产生的理由 3.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4. 血量的调理(神经和体液因素,急性失血时的生理回响) 5. 组织液(生成、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6. 冠脉循环(解剖特点,血流特点,血流量的调理)。

7. 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功能、调控及与临床的关系 了解: 1.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脉搏(波形及意义)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微循环(组成、毛细血管血压、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淋巴液(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2.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脑缺血回响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前列腺素,阿片肽,心钠素,心钠素组织胺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自身调理(肌原学说、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3. 肺循环(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理)脑循环(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理、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 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 2. 试述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3. 试述第一、其次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 4. 试述心脏泵血功能的各项评定指标 5. 试述调理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6. 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是怎样形成的? 7. 心室肌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的过程中兴奋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特点及意义? 8. 何谓期前收缩和代偿收缩?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9. 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除极机制有何不同?为何前者自律性显著高于后者? 10. 为什么窦房结细胞能成为正常心脏节律性活动的起搏点? 11. 兴奋在心脏内传播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心脏泵血功能有何生理意义? 12. 试分析、对比影响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因素。

13. 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区别? 14. 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和心肌动作电位的有何不同及关系?心电图各波各代表什么? 15. 试分析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6. 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有何生理意义? 17. 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8. 人体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有哪些生理回响?机制是什么? 19. 试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及其血滚动力学 20. 试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1. 试述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电生理和收缩功能的作用机制 22. 引起血管收缩与舒张的神经有哪几种?它们的分布及其作用机制如何? 23. 人体动脉血压如何保持相对稳定?(提示:包含快速波动时的调理和长期调理) 24. 在家兔测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后,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25. 何谓心肺感受器?可采纳哪些刺激而引起反射活动?对心血管活动有何调理作用? 26. 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何处?对心血管活动有何调理作用? 27. 肾素-血管慌张素系统在血压调理中起什么作用?机制如何? 28.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一致点和不同点? 29. 血管升压素在血压调理中起什么作用?机制如何? 30. 试述局部组织血流量的自身调理机制。

31. 冠脉循环有什么特点?受到哪些因素的调理? 32. 肺循环和脑循环各有什么生理特点?其血流量分别受哪些因素的调理? 33. 何谓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它们的布局根基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授课时数】讲授14学时 第五章呼吸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活动的调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