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路面工程( 29-39 页)7.1 一般规定7.2 水泥混凝土面层7.3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7.4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7.5 沥青表面处置面层7.6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7.7 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7.8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7.9 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7.10 路缘石铺设7.11 路肩7 路面工程7.1 一般规定7.1.1 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应按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两档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检验标准均为允许偏差7.1.2 垫层应按相同材料的底基层检验 透层、黏层和封层的基本要求应与本标准第 7.5.1 条沥青表面处置层相同 水泥混凝土面层中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应按本标准第 8 章的要求进行检验7.1.3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 两种结构均应进行检验评定 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不检查抗滑构造深度, 平整度应符合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可不检查弯沉7.1.4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土、 石灰土、石灰粉煤灰、 石灰粉煤灰土等; 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稳定材料、 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7.1.5 粒料基层完工后应及时洒布透层油并铺筑封层, 透层油透入深度应不小于 5mm,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宜不小于 3mm7.2 水泥混凝土面层7.2.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基层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表面清洁、无浮土2 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3 接缝的位置、 规格、尺寸及传力杆、 拉力杆的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4 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护5 应对干缩、温缩产生的裂缝进行处理7.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 7.2.2 的规定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表 7.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1 Δ 弯拉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C 检查板厚度2 Δ( mm)代表值 -5 按附录 H 检查:每 200m 测 2 点合格值 -10极值 -15σ( mm) ≤ 1.32 ≤ 2.0 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 100m计算 σ、IRI3 平整度IRI ( m/km) ≤ 2.2 ≤ 3.3最大间隙 h3 53m 直尺:每半幅车道每 200m 测 2处 5 尺( mm)抗滑构造深4度( mm)一般路段 0.7~1.1 0.5~1.0 铺砂法:每 200m 测 1 处特殊路段 0.8~1.2 0.6~1.1横向力系数5SFC一般路段 ≥ 50 ------- 按附录 L 检查:每 20 米 测 1 点特殊路段 ≥ 55 ≥ 506 相邻板高差( mm) ≤ 2 ≤ 3尺量: 胀缝每条测 2 点; 纵横缝每200m 抽查 2 条、每条测 2 点纵缝 20m拉线尺量:每 200 米 测 47纵、横缝顺直度( mm)≤ 10处;横缝沿板宽拉线尺量:每 200米 测 4 条8中线平面偏位( mm)20全站仪:每 200m 测 2 点9路面宽度( mm) 20尺量:每 200m 测 4 点10纵断高程( mm) 10 15水准仪:每 200m测 2 个断面11横坡( %) 0.15 0.25水准仪:每 200m测 2 个断面12 断板率( %) ≤ 0.2 ≤ 0.4目测: 全部检查, 数断板面板块数占总块数比例7.2.3 水泥混凝土面层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应出现附录 P中板的外观限制缺陷。
2 面板不应有坑穴、鼓包和掉角3 接缝填筑不得漏填、松脱,不应污染路面4 路面应无积水7.3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7.3.1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 (砾)石面层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基层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表面应干燥、 清洁、无浮土2 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的加热温度拌合后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接团成块现象3 应按规定要求控制碾压工艺,严格控制摊铺和碾压温度7.3.2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3.2 的规定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项次检查项目高速公路检查方法和频率其他公路一级公路≥实验室标准密度的 96%( *98%)按附录 B 检查,每 200m测 1 点核子(无核)密度仪每 200m 测 11 Δ压实度( %)≥最大理论密度的 92%( *94%)处,每处 5 点≥试验段密度的 98%( *99%)σ( mm)≤ 1.2≤ 2.5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 100m计算 σ 或 IRIIRI ( m/km) ≤ 2.0 ≤ 4.22平整度最大间隙 h---≤53m直尺:每 200m测 2 处 5 尺( mm)表 7.3.2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实测项目3 弯沉值( 0.01mm) ≤设计验收弯沉值 按附录 J 检查渗水系数4( ml/min )SM∧ 路面 ≤ 120其他沥青混≤ 200凝土路面--- 渗水试验仪:每 200 米 测 1 处5 摩擦系数 满足设计要求 ---摆式仪:每 200m 测 1 处横向力系数测定车: 全线连续检测,按附录 I. 评 定6 构造深度 满足设计要求 --- 铺砂法:每 200m 测 1 处厚度7( mm)代表值合格值总厚度: -5%H 上面层: -10%h 总厚度: -10%H 上面层: -20%h-8%H-15%H按附录 II 检 查 , 每 200ml 测 1 点8中线平面偏位( mm)20 30全站仪:每 200m 测 2 点9纵断高程( mm)15 20水准仪:每 200m测 2 个断面宽度 有侧石20 3010尺量:每 200m测 4 个断面( mm) 无侧石≥设计值11横坡( %) 0.3 0.5水准仪:每 200m测 2 个断面12Δ矿料级配满足生产配合比要求T0725,每台班 1 次13Δ沥青含量满足生产配合比要求T0722, T0721, T0735,每台班次114马歇尔稳定度满足生产配合比要求T0709,每台班 1 次7.3.3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 (砾)石面层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表面裂缝、松散、推挤、碾压轮迹、油丁、泛油、离析的累计长度不得超过 50m。
2 搭接处烫缝应无枯焦3 路面应无积水7.4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7.4.1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 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上拌沥青混合料每日应做沥青含量、矿料级配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2 沥青贯入式面层施工前,应先做好路面结构层与路肩的排水3 碎石层应平整坚实, 嵌挤稳定; 沥青贯入应深透, 浇洒应均匀, 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4 嵌缝料应趁热撒铺,扫料均匀,不应有重叠现象5 上层采用拌和料时,混合料应均匀、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接团成块现象;摊铺应平整,接茬平顺,及时碾压7.4.2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4.2 的规定表 7.4.2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实测项目项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次平整度σ( mm)≤3.5平整度仪: 全线每车道连续按每 100m计算 σ 或 IRI1 IRI (m/km) ≤5.8最大间隙 h( mm)≤ 83m直尺;每 200m测 2 处 5 尺2弯沉值( 0.01mm)≤设计验收弯沉值按附录 J 检查厚度代表值-8%H或-53 Δ 按附录 II 检查每 200m测 2 点(mm) 合格值 -15%H或-104沥青总用量 0.5%每台班每层洒布检查 1 次5中线平面偏位( mm)30全站仪:每 200m 测 2 点6纵断高程( mm) 20水准仪:每 200m测 2 个断面宽度有侧石 307 尺量:每 200m测 4 点(mm) 无侧石 ≥设计值8横坡( %)0.5水准仪:每 200m测 2 个断面9 Δ矿料级配满足生产配合比要求T0725,每台班 1 次10沥青含量 满足生产配合比要求ΔT0722,T0721, T0735,每台班 1 次注:① H为设计厚度,当 H≥60mm时,按厚度百分率计算;当 H< 60mm时,直接选用固定值7.4.3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1 面层不得松散,不得漏洒,应无波浪、油包。
2 路面应无积水7.5 沥青表面处置面层7.5.1 沥青表面处置面层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下承层表面应坚实、稳定、平整,清洁、干燥2 沥青浇洒应均匀,无露白,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3 集料应趁热撒铺,扫布均匀,不得有重叠现象,压实平整7.5.2 沥青表面处置面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 7.5.2 的规定表 7.5.2 沥青表面处置面层实测项目项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次1 平整度 σ( mm) ≤4.5 平整度仪: 全线每车道连续按每 100m计IRI (m/km)≤7.5算 σ 或 IRI最大间隙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