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内容一 木兰辞 内容二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内容一 木兰辞,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声律启蒙三江 (二)师生合作吟诵诗经召南小星和诗经周 南桃夭 二、解诗题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作品以主人公花木兰的名字为 题,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的奇女 子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 的故事,她在唐代被追封为 “孝烈将军”,事迹流传至今三、正诗音 (一)初读木兰辞,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军帖(ti)、辔、可()汗()、鞍鞯、鸣溅溅()、燕()山、胡骑()、柝、勋、著()我旧时裳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四、明诗意,品诗味(一)学习第一部分,从“唧唧复唧唧”至“从此替爷征”1.文白对读原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译文 一声一声的叹息,木兰对着门房织布 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听到她的叹 息 木兰在想什么?木兰在挂念什么? 她说,我什么都没想,也什么都没挂 念 只不过昨夜见到征兵文书,得知君王 在征兵。
原句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译文 那么多册的征兵卷上,本本都有父亲 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也没有长兄 我愿意去集市购买马鞍和马匹,代父 出征2.素解诗意 【释义】 唧唧:叹息声木兰因无心织布,所以停机叹息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愿为市鞍马:为,为了鞍马,泛指马和马具品味】诗歌的开篇以木兰的日常织布导入,将读者 引入具体的诗歌情境中接下来写木兰无心织布,父 母发出的疑问,在一问一答中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 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情长,而是因为国家征兵, 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年事已高,家中又无长男, 所以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歌循序渐进,把读者慢慢 引入到故事的矛盾之中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二)学习第二部分,从“东市买骏马”至“送儿还故乡”1.文白对读原句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译文 木兰在东市买了骏马, 在西市买了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 在南市买了马嚼子和缰绳, 在北市买了马鞭。
一早与父母辞别,当晚宿营在黄河边,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 只听见黄河水流淌的声音 一早离开了黄河,晚上到达黑山头,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原句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 郎;,译文 只听得见燕山胡马的鸣叫声 跨越万里奔赴战场,飞速翻过重重山 峰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 的月光照在铠甲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 的复归家园 凯旋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之 上给大家论功行赏 木兰得到了十二转的最高勋级, 以及千百万的黄金财富 天子问木兰还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 愿意做尚书;,原句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译文 她希望驰骋千里,返回故乡2.素解诗意 【释义】 黑山头:黑山头古城,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燕山:燕山山脉,西起张家口,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 西南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河北平原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与游 牧民族的天然分割线 关山:也叫陇山,自古为进入陕西的要冲,关中屏障,是古 代的军防重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为山路陡峭, 所以古人常称翻越关山是十分艰险的事。
戎机:指战事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 即刁斗古代军中的一种器具,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明堂:明亮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 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 关 【品味】这部分讲木兰准备出征,辗转各地奔赴战场,经历了十 多年的征战生涯,最终平安凯旋而归,她婉拒了可汗的封赏,请 求回到家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既有对恶劣艰险的自然条件的 刻画,也有对残酷的战场厮杀的描写,短短数字,便将木兰数十 年的军旅经历说得动人心魄最后凯旋而归的结局,令人宽慰和,和感动同时,木兰在战场上的勇,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 无不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三)学习第三部分,从“爷娘闻女来”至“安能辨我是雄雌”1.文白对读原句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译文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 相扶着去城外迎接她;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 对着镜子开始梳妆;,原句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译文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 忙着霍霍地 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我的闺房,坐在我的床上, 脱掉战袍,换上女儿装, 当窗对镜梳理头发,贴上好看的饰物 出门去见一起打仗多年的战友, 他们都惊讶不已, 和木兰同行抗战多年,竟不知她是个 女儿郎 听说把兔子提起来,雄兔的后腿会一 直动弹,雌兔则眯着双眼,因此容易 区分原句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 当雌雄双兔并排奔跑的时候, 又怎能分辨得清楚哪只是雄兔,哪 只是雌兔呢?,2.素解诗意 【释义】 郭:外城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磨刀的声音 著:通“着”,穿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花黄:“帖”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 后意译为同行的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爬搔,扑腾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点拨】这一部分写木兰回到家乡恢复女子之身后的故事写她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流露出一副天然的女儿情 态,表现了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之后又出现了恢复女子装 束的木兰与十年战友相见的戏剧性场面 【链接】妇好的故事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木兰的 形象也备受人们喜爱,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 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 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八、本课总结,内容二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木兰辞 二、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解诗题 “如梦令”是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等,这首 词记录了作者与同伴的一次有趣的郊游活动,风格欢快活泼 (二)正诗音 1.初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音:暮、藕、鸥鹭,3.标注入声字: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原句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译文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 大醉酩酊找不到回家的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划船返回, 却不小心闯入荷花丛里 大家急忙划船,船儿四处乱窜, 惊起了水边一群鸥鹭2.字词释义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 兴尽:尽了兴致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四)品诗味 【品味】作者此番游历可谓趣味丛生、惊心动魄词人因酒醉 昏昏沉沉,让船随水流漂到了常人难到的藕花深处,在奋力划 船的时候惊起了水边休息的鸥鹭,整首作品充满青春少女的活 泼与好奇 【拓展】作者找到正确的路了吗?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 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 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 什么。
(七)悟诗情 作者“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令 人流连忘返,流露出她的沉醉兴奋之情,真实、活泼有趣三、学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解诗题 这首词写了作者对花和春光的爱惜,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 惜花伤春之情 (二)正诗音 1.初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音:疏、骤 3.标注入声字:,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原句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译文 昨天夜里风狂吹雨稀疏, 我酣睡一夜酒意却未消退 我问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怎样了, 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然如故 你可知、你可知? 本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2.字词释义 疏:指稀疏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四)品诗味 【品味】“绿肥红瘦”一句为历代文人所赞赏,本来 最平常的四个字,经词人搭配组合后却显得色彩鲜明、 形象生动此外,“红瘦”暗示春天的渐渐消逝, “绿肥”则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显示出 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 这首词非常短小,但写得曲折婉转,更让读者联 想到人似乎也和花一样,正因春天的逝去而消瘦,反 映出女词人的细腻、多情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 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有感情地背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五、本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