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M****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64MB
约33页
文档ID:57745312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1/33

n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n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n 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n 课堂小结第一学习主题 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导入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联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列宁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其中的艰难曲折与成败得失已成为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吧!《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苏联女雕塑家薇拉·伊格娜吉叶芙娜·穆希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20年冬俄国人在等待面包  经过四年(1914~1918)帝国主义大战和三年(1918~1920)国内战争到1920年,苏维埃俄国重工业产量比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食盐和食糖产量分别只及战前的30%和8%,粮食产量只有战前的一半经济形势的严峻导致了工农大众生活的恶化 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1921年时的列宁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直接目的)1921年3月8~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余粮征集制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在俄共(布)“十大”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会议(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上把坚持机会主义立场的孟什维克取消派(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开除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8年3月该党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根据列宁建议决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12月该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易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取消双重名称,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新 经 济 政 策农业方面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工业方面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少于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        年  份项   目1913年1921年 1923年 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新经济政策”作用(历史意义)①①突出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突出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 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②②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旗苏联国徽苏联国歌歌词  伟大俄罗斯,永久缔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的意志所建立的苏联,统一而又强大,万年万万年!自由的祖国,你无比光辉,各民族友好的坚固堡垒!苏维埃红旗,人民的红旗,从胜利引向胜利!  自由的阳光,照耀着我们,伟大的列宁,指明路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他鼓励我们,去建立功勋自由的祖国,你无比光辉,各民族友好的坚固堡垒!苏维埃红旗,人民的红旗,从胜利引向胜利!  战争中成长,我们的红军,敌人来侵略,就消灭干净斗争中决定后一代命运,领导我祖国,向光荣前进!自由的祖国,你无比光辉,各民族友好的坚固堡垒!苏维埃红旗,人民的红旗,从胜利引向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维利 Stalin1879.12.21~1953.3.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政治家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过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1928年~1932年(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始建于1932年 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拖拉机生产线  这是苏联1932年为宣传工业化而印发的海报1931年,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1935年5月,斯大林又提出“干部决定一切”,作为对“技术决定一切”的补充技术决定一切”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 21 1机器制造业44212 21 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只用了4年零3个月便提前完成。

到1932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1933年~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二五”计划也以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1921年~1940年)①① 提前完成两个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②② 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③③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1929~1933年苏联大规模开展的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8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到1937年,93%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1929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  在苏联每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和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都要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海报反映的是一次红场阅兵活动,天上满是飞机,广场上正在通过由红军士兵组成的方阵斯大林身后的红旗上写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伟大旗帜万岁!”海报上四四方方的建筑是列宁墓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特点:以国家为核心、特点: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高度集中表现:经济上高度集中表现:经济上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权   政治上高度集权   文化上高度划一   文化上高度划一 苏联“大清洗”运动(即“肃反运动”)  1934年12月1日,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谢尔盖·基洛夫遇刺身亡斯大林对此大做文章,从1936年到1938年在莫斯科进行了对部分原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三次公审  第一次公审是1936年8月,针对所谓的“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恐怖中心”的16名被告人的审判,其中格里格利·季诺维耶夫和列夫·加米涅夫是重要的前党领导所有16人被判有罪和处死  第二次公审是1937年1月,被告17人中包括卡尔·拉狄克等13人被枪毙,其余被关入劳改营,这些人很快死于营中  第三次公审是1938年3月,针对所谓“托洛茨基和右派集团”,其中包括原共产国际主席尼古拉·布哈林、原总理阿列克塞·李克夫、克里斯蒂安·见赖可夫斯基和原秘密警察首领雅戈达本人。

所有重要被告人被处死  据估计,1936~1939年,苏联约400万人遭逮捕和判刑到1939年,运动逐渐平息 《幸福的童年》海报  海报上的文字为“多谢敬爱的斯大林使我们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幅海报是苏联女画家瓦托琳娜于1939年创作,是为庆祝斯大林的六十寿辰创作的 宣传斯大林的海报 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1.苏维埃俄国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俄共(布)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4.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5.苏联的成立1.列宁的逝世2.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1.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出现重大失误2.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及影响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讨论会: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哪些弊端?  十月革命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从30年代开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①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和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②实行计划原则管理经济,排斥市场经济,整个国民经济靠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挥安排,忽视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自主权,一切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安排;③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畸形发展。

  2.苏联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①党对国家实行统一领导,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企不分,以政代企;②权力过分集中在上级机关和少数人手里,形成个人独断专行;③干部管理体系严密,普遍实行任命制和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选举制流于形式;④建立了必要的监督制度,但缺乏有效监督,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⑤建立了必要的民主法制制度,但过分强调专政和国家的镇压职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健全,以人治代替法治;⑥在意识形态领域,突出的特点是对思想文化的严格控制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制约和阻碍着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影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学习测评1.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规定(  ) A.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取消商品买卖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实行余粮征集制2.斯大林执政时期,对苏联经济建设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经济规律 B.商品经济 C.市场机制 D.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A.1920年  B.1921年  C.1928年  D.1933年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政府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商业   D.农业5.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苏俄政府 ②沙皇政府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CDCAB 6.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7.1932年,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苏联8.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在(   ) A.戈尔巴乔夫 B.列宁    C.斯大林   D.赫鲁晓夫9.为什么说“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答:①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②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CDC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错了——列宁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1)材料一提及的办法是指苏维埃俄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2)材料二提及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通过决议开始实行的?应如何看待这个政策?答: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  ①突出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②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史海拾贝列宁逝世列宁(化名)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4.22~1924.1.21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列宁8岁时同家人合影青年时期的列宁在修养中的列宁 结 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