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印度商务礼仪文化 篇一:印度人商务礼仪及忌讳 印度人商务礼仪及忌讳 Contents 印度人商务礼仪及忌讳..................................................................................................... 1 礼节礼仪.......................................................................................................................... 1 一般礼仪.......................................................................................................................... 1 称谓与问候 ...................................................................................................................... 2 约会与准时 ...................................................................................................................... 2 款待与馈赠 ...................................................................................................................... 2 交谈................................................................................................................................. 2 信仰忌讳.......................................................................................................................... 2 饮食习惯.......................................................................................................................... 3 锡克教 ............................................................................................................................. 4 关于头巾.......................................................................................................................... 5 礼节礼仪 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
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合掌之上下,对开者宜高,两手至少要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颌之间若一手持物,那么口念“纳马斯堆”,同时要举右手施礼对于长辈,或对某人表示乞求时,那么施摸脚礼(即用手摸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以示自己的头与长者的脚相接触)摸脚跟和吻脚礼是印度的最高礼节印度东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与客人相见时,总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紧紧贴在对方的脸颊上,并用力地吸气,嘴里还要叨念着:“嗅一嗅我!”,以示其对客人的崇敬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森蒂耐尔人,在与久别挚友重逢时,双方要交替互坐膝头,并强烈地拥抱数分钟,以表示相逢后的喜悦心情印度伊斯兰教徒的见面礼节是按其传统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口念“真主保佑”现代在社交场合上的印度男人们,也开头运用握手礼节了,但印度妇女除在重大外交场合外,一般与不与男人握手 一般礼仪 正统的锡克教信徒头戴包头巾,不抽烟,不吃牛肉并且不剪头发 进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脱掉鞋子 称谓与问候 见面与分手时,男人与男人握手如被引见妇女,男人不与她握手而应双手合十,微微弯腰。
男人不能触碰女,在公共场所不能与单身女人说话 约会与准时 遵守时间是明智可取的 款待与馈赠 虽然正统的穆斯林妇女通常不与男人见面,但假设邀请男人加入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来到印度人家里时,仆人会给你戴花环,你应连忙把它取下来以示谦让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圣的动物 穆斯林不吃猪肉,恪守教义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ps:锡克教是基于两者的,所以猪肉牛肉都不要吃) 采纳或传递食品时,确定要用右手 作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仆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交谈 印度人热爱谈论他们的文化业绩、印度的传统、有关其他民族和外国的处境、 (ps;貌似他们热爱谈及家庭方面的内容) 不要谈及个人私事、印度的贫困状况、军事开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信仰忌讳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一小片面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表示内心的悲哀,习惯用百合花当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的图案他们把1、3、7视为不吉利的数字,所以总要设法制止这些数字的展现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也不愿见到有人使用双手与他们打交道印度教徒最忌讳众人在同一盘中取食,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也忌讳使用猪制品由于印度人敬牛如神,所以他们也禁食牛肉 印度耆那教徒有忌杀生,忌食肉类,忌穿皮革和丝绸的民间习俗他们甚至把飞虫等都列入不能误伤的忌项,就连地里种的萝卜,胡萝卜等蔬菜也都忌吃印度阿萨姆邦的居民,对来访客人不采纳、品尝他们敬让的槟榔果是极为不满的,认为这样是对仆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印度的锡克教人遏止吸烟印度人不爱吃蘑菇、笋、木耳、面筋、烤夫等,也不热爱旺火爆炒而成的菜肴 饮食习惯 (ps:从以下角度来讲最好还是不要肆意带jas出去吃饭了 印度人素食者多,且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低者才乐于吃肉食(ps:吃素食是没问题的)由于印度南部气候火热,当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对就轻多了(ps:从肤色和可能信封锡克教来看,他理应是西北出世的)印度是个香料之国印度菜的烹调也极重视对香料的运用,主要调料就有十几种,几乎做每种菜肴都离不开印度北部人烹制羊肉和家禽最为拿手,一般的炮制方法是将鸡肉、羊肉或其它肉类切成小块,腌好后用铁扦串起来挂在天多炉内,用火烘烤制熟印度人喝菜的方法别具一格,一般都是把茶斟入盘中,用舌头舔饮他们一般都不爱喝汤,认为任何一种汤都无法与无色无味、冰清凉口的白开水相比。
他们热爱吃中餐,热爱分餐制,不习惯用刀叉和筷子,一般用手抓食 印度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提防 热爱分餐进食,提防菜品酥烂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颇感兴趣 ④副食 爱吃鸡、鸭、鱼、虾和羊肉;蔬菜热爱西红柿、洋葱、菜花、鸡蛋、鲜辣椒、豌豆、土豆、元白菜、菠菜、茄子、洋山芋等;调料喜用黑茴香、黑芥末子、黑胡椒、小豆蔻、丁香、咖喱汁、玉桂枝、芫荽、辣椒粉、茴香、豆蔻皮、姜、玫瑰香精、黄豆粉等 ⑤制法 对炸、烤、烩、烧、煮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爱好中国的粤菜、苏菜 ⑦菜谱 很赏识咖喱鸡、糖醋鳜鱼、烤填鸭、干炸明虾、烩鸡丝、红烧茄子、糖醋里脊、青椒鸡丝、炒辣椒、黄油炒豌豆、鸡火煮干丝、番茄鱼片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伊斯兰教徒均戒酒,爱好咖啡、酸奶、凉开水等印度人最爱饮奶茶有的那么习惯加姜或小豆蔻的“马萨拉茶” ⑨果品 爱吃香蕉、桔子、楷杷、西瓜、甜橙、番木瓜、椰子、荔枝、芒果等水果;干果热爱杏仁、花生米等 锡克教 在电视或是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印度人中有一族人的男子身体彪悍、头裹长巾、胡子很长,一副英伟的男子气概。
这就是锡克人锡克人信奉的宗教就是锡克教 锡克教是在印度教的虔信派及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共同根基上产生的 锡克教教徒在印度这个人口大国中,相对说来人数不算多,现在有二千多万人,主要生活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锡克教尽管教徒不是好多,但从它的教义、教规、教庙以及教徒的穿戴等方面来看都极富特色,因而是一个特别独特的教派 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下半叶,鼻祖是纳那克锡克教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兰教,它是一种试图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义融为一体的宗教锡克教提倡对等、友爱,强调现实锡克教反对印度教的多神论和不对等的种姓制度,同时也反对偶像崇拜和男尊女卑,而且还反对妇女戴面纱和幽居深闺以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中繁琐的祭礼锡克教至高无上的经典是《阿迪·格兰特》,亦称《格兰特·沙哈布》 “锡克”一词源于梵文,意即“门徒”锡克教教徒特别敬重本教的首领和祖师,尊称他们为“古鲁”,用汉语说就是“师尊”锡克教从鼻祖纳那克开头,先后有十位师尊,之后的首领不再称为师尊从第六代师尊开头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儿王朝的压迫和举行报仇,逐步进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调的 组织第十代师尊时期,男教徒的名字后面加上了“辛格”,意为“狮子”,女教徒的名字加上了“考尔”,意为“公主”。
第十代师尊要求成年锡克男子务必做五件事,也就是锡克人著名的“五K”五K代表蓄长发(Keshas)、加发梳(Kanga)、戴钢手镯(Kara)、佩短剑(Kirpan)和穿短衣裤(Kachcha)在锡克教徒的心目中,这“五K”具有特殊的含义 蓄长发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他们认为留长发是古代圣贤或有学问者的习惯,因而终生不得理去毛发蓄长发、长须既表示睿智、博学,也象征大胆、英勇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感激,同时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是为了培养永恒无限的锡克教精神,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牢不成破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对等的固执信念,剑也是尚武精神的表达穿短衣裤是为了有别于印度教教徒所穿的长衫,表示与旧的传统彻底决裂,同时也具有一种豪爽的骑士风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K”的法则也发生了确定的变化今天的锡克教男子平日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和戴钢手镯的锡克教男子还是极为普遍,尤其是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十足是锡克人的象征 关于头巾 印度人的头巾有好多种,最明显的锡克人的头巾是宗教规定,相传,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只能穆斯林包头巾而不允许其他印度包,大胆自尊的锡克人为了表示抗议,号召全体锡克男人统统包头巾以示威,,,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穆斯林已经不包头巾了,而倔强的锡克人反倒把这个行为延续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