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大生资本集团的形成 大生资本集团是与张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张謇是江 苏通州 (今南通)人,1894年中状元1895年冬,张謇受署 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委派,在通州筹建纱厂,走上了 “状元办 厂”的道路1899年 5月,建成大生纱厂当时有资本44万 余两,其中营运资金仅数万两因棉价工价较低,各项税费 较少,加之经营得法,销路颇畅,大获市利1900年张謇又 集股筹设通海垦牧公司,把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引进农业,企 图以大农业来解决大生纱厂的原料问题从 1904年,张謇等 人着手筹备在崇明设立大生纱厂的分厂 (二厂) 1907年 3月 大生二厂建成,工程进展比较迅速,2.6万锭纱机全部开动 到 1911年止,大生一、二两厂纯利累积共达 370余万两,资 金总额也增加到将近 200万两这就是张謇在此 10年间广泛 兴办各种企业和事业的实力基础 到 1907年,张謇以大生纱厂为轴心,围绕着发展纺织工 业的各方面需要,先后总共正式创办了 19个企业单位,即: 通海垦牧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广生油厂、大兴面厂、阜 生蚕桑公司、翰墨林印书局、资生铁厂、资生冶厂、颐生罐 诘 (头)公司、颐生酿造公司、大达内河小轮公司、通州 (天生港)大达轮步公司、外江三轮公司、泽生水利公司、大 隆皂厂、懋生房地产公司、染织考工所、大中通运公行、船 闸公司。
这些企业大多是直接或间接为大生纱厂服务,或者 凭借大生纱厂以获取利润例如有的企业是为大生纱厂提供 原料,有的是利用纱厂轧花棉籽制油,有的是利用纱厂的剩 余动力磨粉,供工人食用和桨纱,有的是为纱厂修配机件而 设,有的主要是为纱厂解决运输问题等等1907年夏,大生 纱厂召开第一届股东会会议决定把上述 19个企业单位合 并,组成通海实业总公司,张謇担任总公司的经理,大生纱 厂的股东和董事也就是该公司的股东和董事这样,就形成 了一个以纱厂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地方性企业网络,这 就是以后称之为大生资本集团的主干 通海实业总公司所属各企业单位的营业状况盈亏不一 1908年,大隆电厂、颐生罐诘公司、大兴面厂由于亏蚀不堪 被迫停歇不过此后张謇又陆续投资创办银行、航运、堆栈 等十几个企业单位 以后的十年间,大生企业系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截至 1921年,大生一、二两厂资本共为3694390两,历年纯利累 增总额共为 16620173两1914年张謇出任农商总长以后,又 在海门常乐镇南开始创建大生三厂,并且还拟订了建立四、 五、六、七、八、九厂的庞大计划八厂于 1920年开始筹建 到 1924年,大生一、二、三、八4个厂资本总额共达 770余 万两,纱锭共 15万枚,布机共 1500余台。
张謇等主要依靠调拨大生一、二两厂的资金,围绕着纺 织工业这个中心,又相应扩充了其他一些实业他们在原来 通海实业公司的基础上,特别着重兴办和扩充金融业及交通 运输业此外,还创办或协助创办了许多服务性的企业1920 年前后,大生资本集团进入到了鼎盛时期 但是大生集团发展迅速是与欧战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棉 纱倾销减少分不开的,它缺乏真正可靠的巩固的社会基础欧 战结束后列强恢复并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扩张,在华外商纱 厂生产的机纱空前泛滥于中国市场,使华厂产品销路日益缩 减1922年,上海华商纱厂全部赔累不堪,大生一厂也结亏 为 39万多两,二厂结亏为 31万多两此后大生资本集团便 迅速走向衰败破产的道路到 1925年,情况愈益恶化,仅一 厂负债已高达资本总额的258.89%大生资本集团不得不向 新兴的江浙财团全面屈服这年 7月,由上海方面的中国、交 通、金城、上海四行和永丰、永聚钱庄组成债权人团,全部 接办了大生各厂后来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日 本纱厂的排挤下,大生纱厂越来越陷于困境,不久便落入四 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手中 大生资本集团在张謇生前诚然已经陷于破产,但是他艰 苦创立的一系列实业、文教实体终究保存下来。
不仅开拓了 南通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为今天南通工业、文化教育事业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作 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