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织物的品质检验 § 第一节 棉本色布的品质评定 § 第二节精梳毛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第三节桑蚕丝织物品质检验 § 第四节 苎麻印染布品质检验 § 第五节 针织物品质检验 第一节 棉本色布的品质评定 检验依据:GB/T 406-2008 棉本色布 2008年12 月1日实施 适用于有梭织机、无梭织机生产的棉本色布不 适用于提花、割绒类织物及特种用布 一、棉本色布质量检验项目与分等规定 二、棉本色布试验方法 GB/T 406-2008 棉本色布 2008 一、棉本色布质量检验项目与分等规 定 §棉本色布的产品分类 Ø棉本色布的组织规格,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或用户要求进行设 计 Ø棉本色布产品品种的分类,以织物的组织为依据,如组织相同 的织物,则以织物总紧度、经纬向紧度及其比例进行分类棉 本色布一般分为平布、府绸、斜纹、哔叽、华达呢、卡其、直 贡、横贡、麻纱、绒布坯等类别 §棉本色布的要求 Ø棉本色布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 括织物组织、幅宽、密度、断裂强力、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 结疵点格率六项,外观质量为布面疵点一项 棉本色布的分等规定 •棉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 外品。
•棉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幅宽、布面疵点按匹评 等,密度、断裂强力、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按批评 等,以其中最低一项品等作为该匹布品等 •分等规定参见表9—1、表9—2和表9—3 •长度、幅宽、经纬向密度应保证成包后符合规定 •布面疵点评等规定:①每匹布允许总评分=每平方米允许评分数( 分/平方米) ×匹长(米)×幅宽(米),计算至一位小数,按 GB/T 8170修约成整数;②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累计超过允 许总评分为降等品;③ 1m内严重疵点评4分为降等品 ④每百米 内不允许有超过3个不可修织的评4分的疵点 布面疵点的评分 § 布面疵点的检验:检验时布面上的照明光 度为400lx±100lx布面疵点评分以布的 正面为准,平纹织物和山形斜纹织物,以 交班印一面为正面,斜纹织物中纱织物以 左斜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为正面,破损 性疵点以严重一面为正面 布面疵点评分规定 疵点分 类 评分数 1234 经向明 显疵点 8cm及以 下 8cm以上 ~16cm 16cm以上~50cm50cm以上~100cm 纬向明 显疵点 8cm及以 下 8cm以上 ~16cm 16cm以上~50cm50cm以上 横档————半幅及以下半幅以上 严 重 疵 点 根数 评 分 ————3根4根及以上 长 度 评 分 ————1cm以下1cm及以上 注1:1m中累计评 分数最大值为 4分。
每百米内不允许有超过3个不可修 织的评4分的疵点 注2: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累计超过允许总评 分为降等品1m内 严重疵点评4分为降等品 注3:严重疵点在根数和长度评分矛盾时,从严评 分 注4:不影响后道质量的横档疵点评分,由供需双方协定 布面疵点的量计 • 疵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量计 • 经向明显疵点及严重疵点,长度超过1m的,其超过部分 按规定再行评分 • 在一条内连续发生的疵点,在经(纬)向8cm内有两个 及以上的,则按连续长度评分 • 共断或并列(包括正反面)是包括1根或2根好纱,隔3 根以上的不作共断或并列(斜纹、缎纹织物以间隔一个 完全组织及以内作共断或并列处理) 疵点评分的说明 • 疵点的评分起点和规定 Ø有两种疵点混合在一起,以严重一项评分 Ø边组织及距边1cm内的疵点(包括边组织)不评分, 但毛边、拖纱、猫耳朵、凹边、烂边、豁边、深油 锈疵及评4分的破洞、跳花要评分,如疵点延伸在距 边1cm以外时应加合评分无梭织造布布边,绞边的 毛须伸出长度规定为0.3cm-0.8cm边组织有特殊要 求的则按要求评分 Ø布面拖纱长1cm以上每根评2分,布边拖纱长2cm以上 的每根评1分(一进一出作一根计)。
Ø0.3cm以下的杂物每个评1分,0.3cm及以上杂物和金 属杂物(包括瓷器)评4分(测量杂物粗度) 2、加工坯中疵点的评分 § 水渍、污渍、不影响组织的浆斑不评分 § 漂白坯中的筘路、筘穿错、密路、拆痕、云织减半评分 § 印花坯中的星跳、密路、条干不匀、双经减半评分,筘 路、筘穿错、长条影、浅油疵、单根双纬、云织、轻微 针路、煤灰纱、花经、花纬不评分 § 杂色坯不洗油的浅色油疵和油花经不评分 § 深色坯油疵、油花纱、煤灰纱、不褪色色疵不洗不评分 § 加工坯距布头5cm内的疵点不评分(但六大疵点应开剪 ) 3、对疵点处理的规定 § 0.5cm以上的豁边,1cm及以上的破洞、烂边、 稀弄,不对接轧梭,2cm以上的跳花等六大疵点 ,应在织布厂剪去金属杂物织入,应在织布 厂挑除 § 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应修好后出厂 4、假开剪和拼件的规定 § 假开剪的疵点应是评为4分或3分不可修织的疵 点,假开剪后各段布都应是一等品 § 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 拼件假开剪和拼件按二联匹不允许超过两处 、三联匹及以上不允许超过三处 § 假开剪和拼件率合计不允许超过20%,其中拼件 率不得超过10%。
另有规定按双方协议执行 § 假开剪布应作明显标记假开剪布应另行成包 ,包内附假开剪段长记录单,外包注明“假开 剪”字样 二、棉本色布试验方法 •GB/T 406-2008 棉本色布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3923.1-1997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 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 •GB/T 3923.2-1997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2部分:断裂强力 的测定 抓样法 •GB/T 4666-2009 纺织品 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4668-1995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FZ/T 10004-2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 •FZ/T 10006-2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 检验 •FZ/T 10009-2009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 定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 定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 定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 定 第二节 精梳毛织品质量检验 精梳毛织品的技术要求包括安全性要求、实物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 质量。
精梳毛织品安全性应符合应符合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 技术规范》的规定;实物质量包括呢面、手感和光泽三项;内在 质量包括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两项;外观质量包括局部性疵点和 散布性疵点两项 一、精梳毛织品分等规定 精梳毛织品的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低于二等品的 降为等外品 精梳毛织品的品等以匹为单位,按实物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三 项检验结果评定,并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三项中最低品等有两 项及以上同时降为二等品的,直接降为等外品 精梳毛织品净长每匹不短于12m,净长17m及以上的可由两段组成, 但最短的一段不短于6m拼匹时,两段织物应品等相同,色泽一 致 精梳毛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FZ/T 24002-2006精梳毛织品 § 实物质量 § 物理性能 § 染色牢度检验 精梳毛织品实物质量检验 ¡实物质量是指织品的呢面、手感和光 泽 ¡凡正式投产的不同规格产品,应分别 建立优等品和一等品封样 § 检验时逐匹比照封样评等,符合优等品封 样者为优等品,符合或基本符合一等品封 样者为一等品,明显差于一等品封样者为 二等品,严重差于一等品封样者为三等品 精梳毛织品物理性能检验 幅宽、平方米重量、缩水率、纤维含 量、起球、断裂强力、汽蒸收缩率、 含油脂率、落水变形、撕破强力、脱 缝程度等多项指标。
§ 检验时根据试验结果比照技术条件规格评 定,以其中最低项的品等作为该批的评等 精梳毛织品染色牢度检验 § 染色牢度包括耐光、耐洗、耐汗渍、耐水 、耐热压和耐摩擦色牢度 精梳毛织品外观质量检验 Ø精梳毛织品外观质量包括局部性疵点和散布 性疵点两类 Ø根据外观疵点对使用的影响程度与出现状态 不同分为局部性疵点和散布性疵点两类 Ø局部性疵点集中于一定区域内,尺寸和数量 易于计量;散布性疵点分散面积较大,尺寸 和数量不易计量 第三节桑蚕丝织物品质检验 § 桑蚕丝织物质量检验项目 § 幅宽偏差、密度偏差、质量偏差、断裂强 力、尺寸变化率、染色牢度和外观疵点 § 桑蚕丝织物分等规定 § 品质评等按各项技术指标中最低等级评等 ,其等级分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和三 等品,低于三等品者为等外品 第四节 苎麻印染布品质检验 § 苎麻印染布内在质量检验 Ø经纬密度; Ø断裂强力; Ø缩水率 Ø染色牢度 § 苎麻印染布外观质量检验 Ø局部性疵点检验; Ø散布性疵点检验 苎麻印染布分等规定 Ø苎麻印染布的分等,内在质量采用分批试验 后定等方法,外观质量采用逐匹检验后定等 方法,再由内在质量结合外观质量综合评定 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低于三等品的 为等外品。
第五节 针织物品质检验 § FZ/T 73018-2002 毛针织品 §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精、粗梳纯毛针织品和 含毛30%及以上的毛混纺针织品的品质 § 顶破强度——在原标准中所有产品必须考 核顶破强力,新标准中该项指标只考核平 针产品 § 编织密度系数——编织密度系数指标由原 标准中只考核粗梳单面平针织物优等品扩 大到粗梳平针产品优、一、二等品 § 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 § 新标准取消了对精梳产品该项指标的考核 ,只考核粗梳产品,并且规定一等品不高 于1.7%,二等品不高于2.5% ¡单件重量偏差率——单件重量偏差 率在新标准中规定按供需双方合约 规定,结合实际情况,适应了生产 与贸易的需要,方便了企业生产 ¡染色牢度——新标准相应提高了耐 水,耐汗渍,耐干、湿摩擦色牢度 的部分指标,并规定优等品中不低 半级的情况 评等方法 § 在新标准中将产品等级划分为优、一、二 等品3个品等,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 § 新标准的品等修改为按内在质量与外观质 量中最低一项评定等级, § 纤维含量 § GB/T 2910 § GB/T 2911 § FZ/T 01026 § GB/T 16988 § 顶破强度GB/T 7742 § 编织密度系数FZ/T 70008 § 起 球GB/T 4802.3 § 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FZ/T 20018 § 单件重量偏差率FZ/T 73018-2002 § 水洗尺寸变化率FZ/T 70009 § 耐光色牢度GB/T 8427(3) § 耐洗色牢度GB/T 12490-1990 § 耐水色牢度GB/T 5713 § 耐汗渍色牢度GB/T 3922(碱) § 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0 羊绒针织品物理指标和试验方 法 Ø羊绒针织品与毛针织品标准的区别 ¡物理指标中增加了对羊绒纤维含量的考核,并规 定了羊绒含量测试方法标准; ¡顶破强力不再分等考核,采用最低控制指标; ¡起球为强制性指标; ¡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一等品为强制性指标,放 宽至1.7%; ¡单件重量偏差率比毛针织品收严; ¡一等品增加松弛收缩率指标的考核,指标收严。
§ 取消了对腋下接缝强力的考核 羊绒纤维含量 Ø纯羊绒针织品应含有100%的山羊绒纤维,考虑到 山羊绒纤维存在形态变异及非人为混入羊毛的因素 ,其含量不得超过5%,即成品中山羊绒纤维含量达 95%及以上时,可视为100%羊绒,并可标为100% 羊绒 Ø混纺产品中羊绒纤维含量的减少(绝对百分比)— —羊绒混纺针织品优等品和一等品中的羊绒纤维含 量百分比允许偏差为-3%,就是羊绒纤维的减少 不高于3%羊绒混纺针织品中的其他纤维成分仅 限于蚕丝、羊毛等动物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