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三顾茅庐课文 导语:《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梦想对您有所扶助 【课文原文】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访问诸葛亮,诚恳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抉择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假设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崇敬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允许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犹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稀稀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风景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小扣门出来开门的童子报告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差遣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闲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结果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议论天下大事刘备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课文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陈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访问诸葛亮,诚恳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三顾茅庐》这课文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这件事上,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其次自然段中先是以关羽、张飞反衬刘备关羽张飞都不同意刘备再去隆中张飞甚至"嚷'起来,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由于在他们看来,刘备是一方枭雄,两次亲自去请诸葛亮已经是很客气了,而诸葛亮却不识抬举,对他自然就不用客气了,可以"用麻绳捆来'然而在刘备看来,诸葛亮十足是个人才,需要特别崇敬于是他生气地斥责张飞,并让他不要跟去 课文第三自然段更是细腻地描写了刘备的动作:留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家,刘备"轻小扣门'听说刘备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台阶下等候',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爱,这清晰是执弟子之礼这是他献给诸葛亮的至高之礼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诸葛亮是刘备口中的人才吗?课文运用了环境描写和比较、比喻等修辞,露出了诸葛亮才华的冰山一角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的风景描写:"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犹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是比喻,把山冈比喻成卧龙,也隐含着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也正如这卧龙,悄悄地等待时机,等待明主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有"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结果取胜的策略'这短短一句话句子虽短,但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见一斑他蛰伏在山野,却心系天下;他对当前形势看得特别领会,并因时制宜,提出"三分天下'对应上文,诸葛亮自然是惊采绝艳的隐士 课文虽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却也很好地反映了《三国演义》这部不朽名著的魅力首先,故事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故事一开头刘备抉择访问,不料张飞关羽阻拦;终究刘备来到草堂,可诸葛亮正在午睡,只好悄悄等候;等了半晌,正欣喜诸葛亮要醒了,谁知他"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其次,它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突出,比较、衬托等方法运用高明本文中刘备的礼求贤若渴、崇敬人才,张飞的直率鲁莽,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就这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