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mg****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50KB
约13页
文档ID:314356497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_第1页
1/13

单元一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开展1. 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开展历史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PS:AECT1994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表达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开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标准的实践PS: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标准的实践〞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性,表现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表现为技术实践的"符合道德标准〞性、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的先进性、技术使用效果的高绩效性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开展:一是试听教学动作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开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试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开展轨迹,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研究成果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PS:视觉教育: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视听教育: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堪称代表的是戴尔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历之塔〞理论成为当时及后来试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视听传播: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试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根底传播的概念和原理被引入视听教育领域后,人们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变为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传递到承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教育技术: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我国教育技术的生产与开展:1、 电化教育的兴起〔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2、 电化教育的初步开展〔1950—1965〕特征:播音、电视教育;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3、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90年代中期〕特征:全国电教系统形成;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4、 教育技术的迅速开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征: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立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开展2.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行为主义:主要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响—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响,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代表人物:巴普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 华生:行为主义 桑代克:联结主义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建构主义心理学:主要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以自己的经历为根底建构现实,由于个体的经历以及对经历的信念不通,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经历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代表人物:皮亚杰、杜威〔创始者〕 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乔纳森3.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个人解题能力的指标在"心智的架构"中提出,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七个范畴〔后来增至八个〕:语言、逻辑数学、空间〔可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抽象的空间智能〕、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关系〔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联系〕、内省〔两个层次:事件层次、价值层次〕、自然探索〔加德纳1995年补充,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社会和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另外,有其他学者从内省智能拆分出灵性智能........ 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展分类: 记忆力、形象力、抽象力、信仰力、创造力4. 戴尔的经历之塔理论及其指导意义经历之塔理论: 把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各种经历依照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0个层次,用来说明学习经历从直接参与到图像替代、再到用抽象符号表示的逐步开展过程指导意义: 把学习经历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开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以"经历之塔〞为代表的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学习经历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在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经历之塔〞对教育技术学的开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至今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局限性:视听教学论仅重视试听教材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视听教材的设计、开发、制作、评价及管理等方面〕5. 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1、 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1) 教育技术能力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1) 国家政策2) 教师的专业素质2)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开展的必然途径(1) 教师专业化2)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开展3)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根底教育改革实践的必备工具(1) 新课改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2)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②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③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革④促进教学环境的变革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契合了根底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共识它分别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出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求并开展能力建立。

1) "标准"的地位和作用: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根本依据2) "标准"的适用对象:教学人员子标准:中小学学科教师 主要职责: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 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管理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管理人员子标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主要职责:规划与决策、组织与应用、评估与开展、合作与交流 技术人员子标准:根底教育系统中从事技术支持的人员 主要职责:辅助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 辅助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维护和管理校内的资源 提供技术支持与效劳3) 教学人员标准的主要内容: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由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以及社会责任四局部构成。

单元二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1.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组成定义: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多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网络设备互联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形成具备教学功能的教室,它集计算机机房、语音室、视听室、多媒体演示室等功能于一体组成:1、教师机:是教师使用的计算机它不仅与其他媒体设备相连,而且通过网络设备与学生机相连教师通过它能够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进程等2、学生机: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它通过网络设备与其他计算机相连,既可以本地资源,又可以外部网络资源3、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和电子教室〔播送软件〕控制面板能够控制各媒体设备之间的切换;电子教室能实现教学演示,视频播送和集体讨论等教学功能4、资源系统包括辅助备课资源、学科资源和素材库等分类:(1) 基于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2) 基于硬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3) 软硬结合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功能:1) 网络教学:〔1〕播送教学 〔2〕语音教学 〔3〕电子教鞭 〔4〕黑屏肃静 〔5〕屏幕录制 〔6〕屏幕回放2〕监控指导:〔1〕监控转播 〔2〕学生演示 〔3〕分组教学 〔4〕联机讨论 〔5〕远程命令 〔6〕文件传输3〕娱乐休闲:网络影院4〕远程管理:〔1〕远程信息 〔2〕远程配置 〔3〕教室模型 〔4〕远程开/关机5〕学生反响:〔1〕发送消息 〔2〕电子举手 〔3〕作业提交2. 校园网的定义、组成及各局部的功能,校园网的主要应用模式定义: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相关技术,以及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效劳的一个集成应用系统。

体系构造:校园网硬件平台层:主要包括网络互连设备、PC机与效劳器及网络操作系统,是校园网的根底校园网系统软件平台层:主要包括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应用开发的各种软件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效劳教育资源层:为教育教学应用制作的各种教学软件和建立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学模式层:根据网络构造、学校专业构造、学生层次构造、教师层次构造等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应用模式,对校园网的教育、教学应用进展教育系统设计,确保校园网为学校教育、教学效劳的目标得以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层是以下面各层为根底,反过来又指导下面各层的建立组成:校园网主要是由主干网络和子网络两个层次组成的综合体系,二者构成了校园网的物质根底校园网的硬件体系包括网络中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设备及传输介质等1) 网络中的计算机:效劳器、工作站(2) 网络互连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3)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无线局域网主要应用模式:1、 校园门户 2、 内部管理软件平台 3、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4、 数字图书馆5、教学资源库单元三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1. 搜索引擎的定义、分类及其使用技巧定义:是指在互联网中能够主动搜索信息、组织信息并能提供查询效劳的一种信息效劳系统,它是人们使用Internet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

分类、使用技巧:目录式搜索引擎:用户可以在这个分类构造中进展浏览可选择关键词搜索,也可按分类目录逐层查找全文搜索引擎: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各个的信息而建立的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匹配的相关记录,然后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返给用户,用户需从结果中进展筛选元搜索引擎:将用户的查询请求同时向多个搜索引擎递交将返回的结果进展重复排除和重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