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1秋《古代散文欣赏》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1. 从“实科中学”的创设分析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从“实科中学”的创设分析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正确答案:“实科中学”的创设和发展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教育的进步实科中学是近代欧洲国家实施科学教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其特点为接近实际生活开设实用课程培养从事工商业的中等技术人才实科中学的创设与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n (1)17至18世纪实科中学的萌芽科学教育开始受到重视\r\n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欧洲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文主义思想获得广泛传播自然科学中一系列重大发明和发现使欧洲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贴近现实、注重世俗并引发了对传统权威观念的进一步挑战和新思想的流行从17世纪的英国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反映200年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使欧洲教育逐步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推动了实科中学的萌芽和科学教育的进步\r\n 1647年英国经济学家配第首次提出“实科学问”的概念。
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期德国路德新教的虔信派教育家尝试建立实科学校弗兰克1695年在哈勒开办了一所国民学校以实科内容和直观教法施教并对贫家子弟免费提供教材此后又设立了科学学校等教育机构1708年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各类自然科学知识赫克1747年建立了类似的学校所开设的实科课程更为广泛又附设工艺学习班、师训班影响更大\r\n (2)19世纪实科中学的创立科学教育的比重在逐步增大\r\n 19世纪西方国家的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教育反映了一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教育教学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虽然在19世纪以前实科教育的教育机构在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多数国家中实际上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取得和文科中学同等的社会地位19世纪中期以斯宾塞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尖锐批评古典教育落后于时代要求大力提倡实科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西欧在中等教育改革中逐渐使实施实科教育的机构特别是实科中学与实施古典教育的教育机构享有大体平等的地位\r\n 在实科教育迅速发展的德国实科中学已经成为德国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
实科中学主要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普鲁士率先颁布了《实科中学毕业考试章程》标志着实科中学这一形式得到政府的承认1859年普鲁士颁布《实科中学课程编制》规定高级实科中学修业年限为九年高年级设置拉丁文尽管如此它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开始时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只能升人哲学院甚至只限于升人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现代语科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和文科中学同等的地位\r\n (3)20世纪实科中学进一步发展科学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r\n 19世纪后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些国家的教育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中等教育和实科中学的问题中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与工商业发展急需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一些新的因素影响了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程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一些国家的完成使得最低水平的初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生产部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仅要求改变初等教育的课程还要求对中等教育的课程和结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职能问题等成为改革家关注的中心扩大中等教育的范围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构成了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这一时期改变双轨制加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联系改革中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r\n 德国在19世纪末受新人文主义的影响中等教育开始了关于古典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之争并进行了教育改革这次改革增加了自然学科和现代语的课程但同时也增加了德国语和德国史的教学时间实际上是一次妥协加保守的产物1901年德国召开教育工作者大会导致了同年的教育改革改革宣布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文实中学三类学校地位相同都可以为大学多数科系培养学生大会还对这三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了一些调整规定文科中学注重古代语言文实中学中古代语言、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并重实科中学注重现代语言和现代自然科学实科中学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科学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实科中学”的创设和发展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教育的进步实科中学是近代欧洲国家实施科学教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其特点为接近实际生活,开设实用课程,培养从事工商业的中等技术人才实科中学的创设与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7至18世纪实科中学的萌芽,科学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欧洲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文主义思想获得广泛传播,自然科学中一系列重大发明和发现,使欧洲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贴近现实、注重世俗,并引发了对传统权威观念的进一步挑战和新思想的流行。
从17世纪的英国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反映200年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使欧洲教育逐步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推动了实科中学的萌芽和科学教育的进步1647年,英国经济学家配第首次提出“实科学问”的概念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期,德国路德新教的虔信派教育家尝试建立实科学校弗兰克1695年在哈勒开办了一所国民学校,以实科内容和直观教法施教,并对贫家子弟免费提供教材,此后又设立了科学学校等教育机构1708年,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各类自然科学知识赫克1747年建立了类似的学校,所开设的实科课程更为广泛,又附设工艺学习班、师训班,影响更大2)19世纪实科中学的创立,科学教育的比重在逐步增大19世纪,西方国家的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教育反映了一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教育教学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虽然在19世纪以前,实科教育的教育机构在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多数国家中实际上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取得和文科中学同等的社会地位。
19世纪中期,以斯宾塞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尖锐批评古典教育落后于时代要求,大力提倡实科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西欧在中等教育改革中逐渐使实施实科教育的机构特别是实科中学,与实施古典教育的教育机构享有大体平等的地位在实科教育迅速发展的德国,实科中学已经成为德国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实科中学主要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普鲁士率先颁布了《实科中学毕业考试章程》,标志着实科中学这一形式得到政府的承认1859年,普鲁士颁布《实科中学课程编制》,规定高级实科中学修业年限为九年,高年级设置拉丁文尽管如此,它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开始时,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只能升人哲学院,甚至只限于升人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现代语科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和文科中学同等的地位3)20世纪实科中学进一步发展,科学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世纪后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些国家的教育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中等教育和实科中学的问题中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与工商业发展急需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一些新的因素影响了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程。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一些国家的完成,使得最低水平的初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生产部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仅要求改变初等教育的课程,还要求对中等教育的课程和结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职能问题等,成为改革家关注的中心扩大中等教育的范围,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构成了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一时期,改变双轨制,加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联系,改革中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德国在19世纪末,受新人文主义的影响,中等教育开始了关于古典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之争,并进行了教育改革这次改革,增加了自然学科和现代语的课程,但同时也增加了德国语和德国史的教学时间,实际上是一次妥协加保守的产物1901年,德国召开教育工作者大会,导致了同年的教育改革,改革宣布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文实中学三类学校地位相同,都可以为大学多数科系培养学生大会还对这三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了一些调整,规定文科中学注重古代语言,文实中学中古代语言、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并重,实科中学注重现代语言和现代自然科学实科中学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科学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2. 下列五组词语书写正确的有( )A、痴心妄想、妄自菲薄、妄下雌黄、枉费心机B、熟能生巧、乔装打扮、巧夺天工、巧取豪夺C、认识肤浅、人不敷出、英雄倍出、陈词烂调D、前倨后恭、计日成功、张慌失措、蓬荜生辉E、呕心沥血、坚如磐石、按部就班、义愤填膺正确答案:A,B,E3. 存在主义最初产生于(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存在主义最初产生于(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正确答案:A4. 俄国彼得一世是怎样进行改革的?俄国彼得一世是怎样进行改革的?正确答案:17世纪中叶以前的几个世纪里俄国的初等教育进展缓慢沙皇彼得一世执政期间引进了西欧的科学技术\r\n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内容是:①创建实科性质的学校特别是有关军事技术的专门学校如炮兵学校、数学及航海学校、各国语言学校、外科医校、工程学校、矿业学校在这些学校中一般先学习读、写、算然后学习专业技术;②在初等义务教育方面彼得下令开办俄语学校、计算学校并把各地开办学校的责任委于当地教会;③创办科学院以培养高级人才科学院分为数学研究、自然研究、文科研究三大部分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缺乏直接的动力因而彼得一世去世后改革陷于停滞。
17世纪中叶以前的几个世纪里,俄国的初等教育进展缓慢,沙皇彼得一世执政期间,引进了西欧的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内容是:①创建实科性质的学校,特别是有关军事技术的专门学校,如炮兵学校、数学及航海学校、各国语言学校、外科医校、工程学校、矿业学校,在这些学校中一般先学习读、写、算,然后学习专业技术;②在初等义务教育方面,彼得下令开办俄语学校、计算学校,并把各地开办学校的责任委于当地教会;③创办科学院,以培养高级人才,科学院分为数学研究、自然研究、文科研究三大部分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缺乏直接的动力,因而彼得一世去世后改革陷于停滞5. 陈亮代表作品有《酌古论》、《中兴五论》、《陈子课稿》、《上孝宗皇帝书》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