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王元鹿老师——汉字“走出去”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85MB
约93页
文档ID:59997374
王元鹿老师——汉字“走出去”_第1页
1/93

汉字“走出去”之后,主讲教师:王元鹿,一、典型的“混血儿”文字 ——出自贵州村寨的水书文字,(一)背景,1.民族情况: 水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及荔波、都匀、独山、榕江、丹寨等县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河池地区及云南东部的宫源县古敢乡一带也有少量分布 据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水族人口共40余万,仅贵州境内就超过36万,占全国水族人口的90.8%水族自称sui,汉语音译为“水”,在历史上曾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统称为“百越”、“僚”、“苗”等 清中期以后才有所区分,被称为“水家苗”、“水家” 1956年“水族”才作为族称得到正式确定~~~,~~~,关于水族的来源,国内外专家多认为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形成的单一民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兵五十万进军岭南,水族先民在战争中逐渐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向西北迁移进入黔桂边境,大致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2.语言情况: 水族有自己的语言——水语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语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各地调类基本一致,调值大都相同或相近,各地可互相通话。

声母系统较复杂,有的方言声母多至70多个,少的也有50个左右;韵母有55个词汇方面的特点是:以单音节词为主,复音节词较少,固有词相当丰富~~~,水汉两族人民长期交往,水族人民从汉语中借入很多词汇,根据借入的时代不同分为老借词和新借词老借词以单音词为主,多为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词汇;新借词主要是解放后借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词汇 语法方面的特点是:词序严格,句子结构一般为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补语在动词之后水族妇女,(二)文字的创制及其名称介绍,1.传说: 相传一位名叫陆铎公的先祖用了六年时间创造出水族文字起初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满一屋子”,后来天皇派天兵天将烧了存放水族文字的房子,只有烧剩下的文字流传下来但这只是神话传说 由于缺乏文献的记载,关于水书产生的确切年代,至今学者众说纷纭~~~,2.学界的看法: 周有光先生认为水书是“文字的幼儿”,其产生应在纳西东巴文之前 岑家梧先生甚至认为水书与甲金文极为相似,当有因缘关系 有些水书专家认为水书早于甲骨文,但是缺乏有力的论证 南昌大学陆锡兴教授认为水文发生于清代~~~,我们以为: 水书应当形成于较晚的时代由于水汉人民交往日益密切,水书开始大量借入汉字,以借入楷书体为主,也有少量小篆形体,而借入甲金文的可能性极小。

我们以为,很可能在借入汉字之前,水族已先有了其本民族的自造字王元鹿有相关论证),~~~,3.命名问题: 水族的这种文字在水语中被称为le1sui3,le1是“字”、“书”的意思,le1sui3的汉译为“水书”、“水字”或“水文” 水书中有些字是汉字反写而成的,所以当地的汉族人又称之为“反书” 现在专家们对于这种文字的叫法也不尽一致,有称之为“水文”的(如王元鹿、翟宜疆等),也有称之为“水字”的 似可以称为“水书文字”或“水族文字”较为稳妥三)文字的使用及主要文献,水书是水族巫师用于占卜、巫祝等场合的文字,并不记载日常生活语言水族人民从出行营造到婚嫁丧葬,都要请巫师(水书先生)依据各种水书进行占卜,以便择吉避凶 水书主要用于书写各种有关占卜及其他巫祝活动的文献由于使用场合特殊,水书一般都为师徒相传,用毛笔抄写誊录,字形往往不太规范 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水书文献产生于清光绪年间水书手抄本,水书先生,,与水书先生在都匀,邓章应、王元鹿在三都调查,水书《论攻守》,水书的内容,就性质而言,水书可分为吉凶两类吉祥类有“百代旺”、“鸠高”、“鸠笨”等40多个条目;凶祸类有“棱项”、“鸠火”、“花消”等近600个条目。

就用途而言,水书可分为“普通水书”(又称“白书”)和“秘传水书”(又称“黑书”)普通水书用于一般占卜,存世较多,尤以丧葬用书为最 秘传水书是一种巫术用书,主要涉及放鬼、拒鬼、收鬼的宜忌水族巫师中掌握“黑书”的人较少,因此所存相关文献不多 就时间而言,水书还可分为古本水书和今本水书二者没有绝对的时代界限,划分依据主要是书写工具的差别 古本水书一般用竹签蘸墨写成,今本水书则往往用毛笔抄写而成四)水书文字的性质,水书是一种典型的“拼盘文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部分由水族人民自创(自造字); 一部分主要借源自汉字(借源字); 一部分由借源自汉字的形体与本民族自造的形体拼合而成(拼合字)1.文字的构造,自造字: 象形、指事、会意为主上,井,下,中,前进,或“驱鬼”,地方,田,泉,借源字,多反书 北,正,拼合字 妇,2、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水书自造字是巫师的记事符号,数量有限,只能起帮助记忆和提示的作用,不能完整记录语句 虽然借用汉字后水文字数大大增加,记录的词汇也随之增加,但是仍不能完整的记录日常生活语言,做到字词一一对应 因此,从文字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来看,水文是一种“语段文字”。

这与水书文字造字系统不发达及文字使用混乱等因素有关 以上观点为翟宜疆《水文造字机制研究》中提出3、符号体态,水文自造字形体较原始,图画性强,符号化程度较低,是典型的“画成其物”;而借源字受汉字的影响,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 从字体的量的规格化程度来看,水文自造字长宽比例较不稳定,借源字受汉字方块字特性的影响,长宽比值趋于稳定 因此,从符号体态来看,水书正处于由图画性较强的象形文字向符号化程度较高的符号文字发展的阶段五)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最早关注并着手研究水书的是岑家梧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岑家梧先生就在荔波县搜集到水书45种,并撰有《水书与水家来源》一文,此文后附《水书汉书对照表》,列水书单字134个(不含异体)这一研究成果在学术界被沿用多年1999年刘凌的《水书常用词汇》收集的字更多,可以代替它 50年代张均如《水语简志》,仅收数十字 文革期间,水书研究一度中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回到正轨目前的研究课题涉及源流、成书时代及水书所反映的天文、历法、宗教等方面内容~~~,1999年,刘凌女士在其硕士论文撰写时,考察了较早的水书文献,编定了《水书常用词汇》,含近千水文文字,是迄今最可靠的水书字典。

后来的水书先生与研究者所增加的字,有一些并不可靠 还有水文出自唐代的文献,都不可靠 所以,现在的水文研究还要加上“辨伪”一项工作~~~,文字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在吴支贤、石尚昭、王国宇、雷广正、韦快、陈昌槐、李旭练、刘日荣、曾晓渝、孙易、潘朝霖、王元鹿、刘凌、翟宜疆等学者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不少成绩 如1985年吴支贤、石尚昭两位先生合著的《水族文字研究》,以字表的形式对水书与汉字进行比较研究,系统探讨了水书古文字的结构,兼及其性质(认为水书属于表意文字体系)、行款及与水语的关系等问题~~~,1999年,刘凌女士在其硕士论文中考察分析了水书自源字和借源字的结构,得出“水文是一个具有原始性的文字杂糅系统”的结论,她还提出了水文除自造字和借源字之外还有一种后起的“新造字”的观念 “新造字”的概念大致相当于上述“拼合字”~~~,2003年,王元鹿从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的角度入手,撰写了《“水文”中的数目字与干支字研究》及《水文方位字研究及其对普通文字学研究的启发》,2007年发表了《水文在文字学研究中的认识价值与研究方法》 以上文章对水书中的数目字、干支字、方位字进行了系统考察,并尝试与汉字作对比研究,强调了水书对普通文字学研究尤其是文字传播学的意义,为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王元鹿还对水文的自造字先于其借源字的产生作了论证王元鹿关于水文自造字先于借源字发生的论证,在水文中,“一”、“二”、“三”、“四”有汉字流入的借源字,也有水族人自造的字 但是“五”以上全部是汉字的借源字 可见汉字流入之前,水族人民就有其自己创制的文字系统六)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以上学者的不断努力下,目前对大部分水文单字的造字理据、自源字与借源字的关系、水书文字系统的性质等问题已有了相当认识 但水书研究尚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如对其发生年代、自源字与借源字的发生先后、部分字反写的原因等问题的解答,远未达到足够细致而准确的程度问题,一 水文发生的时代 二 水文中自造字和借源字发生的先后 三 为什么水文的使用者喜欢“反书”? 四 水文研究应如何继续开展? 五 你同意不同意周有光先生认为“水文是文字的幼儿”的说法? 六 你同意不同意岑家梧先生认为水文与甲金文有姻緣关系的说法? 七 你同意不同意王元鹿认为水文自造字先于借源字发生的观点? 八 这种文字如何命名较为适当?,(七)主要参考文献,王元鹿《水文在文字学研究中的认识价值与研究方法》 ,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 王元鹿《“水文”中的数目字与干支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

王元鹿《水文方位字研究及其对普通文字学研究的启发——兼论水文研究的必要性与方法论》,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 翟宜疆《水文文字符号与它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 》,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 翟宜疆《以自源字为依据的水文的初期性质拟测 》,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 翟宜疆《水文造字机制研究 》,华东师大博士论文,2007年 翟宜疆《水文象形字研究》,兰州学刊,2009年~~~,高慧宜《水文造字方法初探》,中国文字研究,2004年 陈昌槐《水族文字与》,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 刘凌《“水书”文字性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9年 邓章应《水文造字机制探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 李明《试论水族古文字的社会文化属性》, 贵州民族研究 ,2007年 朱建军《从文字接触视角看汉字对水文的影响》,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 岑家梧《水书与水家来源》,岑家梧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2年 石尚昭、吴支贤《水书》,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二、中国文字在海外的足迹 ——日文,“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在本土以外,汉字还深刻影响了与中国毗邻的朝鲜、韩国、日本和越南的语言文字。

中国的汉文、儒学、佛教和律令都相当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区域的文化传统汉字,作为这些文化要素的信息载体,曾经长期作为官方文字和文化交流的国际文字存在~~~,法国东方学家汪德迈(Leon Vandermersch)用“汉字文化圈”来概述这一区域的文化共性,他认为“汉字文化圈”的特点是: “它不同于印度教、伊斯兰教各国,内聚力来自宗教的力量;它又不同于拉丁语系或盎格鲁-撒克逊语系各国,由共同的母语派生出各国的民族语言,这一区域的共同文化根基源自萌生于中国而通用于四邻的汉字 这些区域的人们在长期借用汉字的同时,又各自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模仿汉字制造出了形态功能各异的民族文字,下面我们将举例进行介绍一)民族、语言状况及与中国的关系,日本借用汉字可以说是地理的宿命日本处于西太平洋,与古代的超级大国——中国隔海相望中国古称日本为“东瀛”、“扶桑”、“倭国”,8世纪后改称“日本”、“大和” 考古学已证明在10万年乃至20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岛生息 后来,大量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蒙古、东西伯利亚等地区的移民涌入,经这些东北亚的人口集团和东南亚的人口集团不断混血,形成了现代日本民族。

语言,与日本民族起源直接相关,日本语的语法结构和东北亚的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语句的构成顺序都是“主语-宾语-动词谓语”;又与“南岛语系”(即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之间有某种亲缘关系,如元音都有5个,即“あ”“い”“う”“え”“お” 学术界关于日本语的起源主要有来自北方、来自南方和南北方混合三种论点 北方系统论认为来自土耳其、蒙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