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游子吟许志芳工作室 东阳市实验小学 方敏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中的演唱歌曲《游子吟》教材分析】 1.《游子吟》是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诗词歌曲用前后两段不同的旋律,将诗词呈现了两遍第一段旋律以八分节奏为主,旋律在中低音区旋回加上装饰音的运用,像是拨动内心深处对母爱的心弦,诉说着游子心中对母亲的深情第二段旋律移高,在中高音区跳动,仿佛是不断涌动的激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曲的最后在意味深长的长音中结束,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新学堂歌”:2004年秋冬季节,时逢中央召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吴仪见到谷建芬说:“要为孩子写一些歌”退休后的谷老师决定为优秀的古诗词谱曲,让古诗词歌曲成为孩子们的“新学堂歌”2004年至今,谷老师创作了30多首“新学堂歌”,欢快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自“新学堂歌”创作以来,谷建芬老师亲自到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多个城市进行推广如今,《春晓》、《明日歌》、《咏鹅》、《相思》、《静夜思》、《长歌行》等已成为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歌了。
学情分析】本课安排在教材第一课,进度比较靠前,因为事先的沟通工作不到位,这次展示活动就只能安排五年级的孩子参与学习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有了基本的唱歌技巧,因此在新歌的学唱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对于歌曲的情感理解和把握方面可能和六年级的孩子有一定差距基于此,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秉着照顾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教师对教材进行反复钻研,采用一些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并确保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动情地参与学习,最终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1.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激之情并能说出歌曲前后两段旋律在音区、情绪上的不同2.了解谷建芬及“新学堂歌”,感受传统古诗与现代唱风完美结合的“新韵”3.课后能尝试去了解并学唱“新学堂歌”的其他作品教学重点】完整演唱歌曲,区别前后两段旋律在音区、情绪上的不同,并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感受“母子情深”,同时受到感化教学难点】 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教学过程】 一、范唱导入——情感铺垫 1.学生随歌曲《春晓》进教室 2.教师演唱:“新学堂歌”选曲思考:仔细聆听老师的演唱,包括歌词、旋律等,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讨论,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根据古诗词谱曲而成的童歌,既有经典传统的古典文化韵味,又有清新流畅的现代音乐风格,可以说是古今艺术的完美结合。
因此,我们称这种形式为“古诗新唱”设计意图:教师的演唱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利用这样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同时,也为本课的新授内容抛砖引玉,进行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新歌教学——情感相随 1.引出新歌 (1)观察图片,了解歌曲主题(2)学生朗诵 2.介绍新歌 (1)关于孟郊 孟郊是我国唐代诗人,字东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2)关于《游子吟》 早年的孟郊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常年的漂泊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在人生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之后,此时的孟郊愈发觉得亲情可贵,于是写出了这首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这首清新流畅、真挚淳朴的诗作,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3.初听新歌要求:边听边思考,歌曲一共唱了几遍?它们在演唱音区、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吗? 4.师生讨论(1)学生自由回答(2)小结 5.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1)学生练唱前8小节曲谱 ①教师弹奏,学生视谱内心演唱 ②学生随琴轻声唱谱 ③讲解难点2)师生合作,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8小节。
要求:唱完自己的旋律,仔细听老师演唱的曲谱,并在内心跟着试唱3)学生视唱后8小节曲谱4)教师指导较难处5)填词练唱 ①集体练唱②难点讲解③再唱第一部分 6.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1)教师范唱间奏之后,教师范唱)(2)集体唱词要求:用最弱的音量,边唱边听3)难点指导:①“临行密密缝”,用连音与断音的方法演唱,注意波音记号的运用;②“意恐迟迟归”,做渐强的力度处理;③比较“慈母手中线”和“谁言寸草心”旋律的不同,体现更加激动的情绪;④最后三次重复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做渐弱的力度处理;⑤练唱结束句7.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前后两段旋律的情绪对比,提示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引领新歌的学唱,包括孟郊及《游子吟》创作背景的介绍、歌曲第一部分曲谱的学唱、歌曲前后段落的对比及情感的细腻处理等,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逐步掌握,努力做到“教学无痕” 三、知识拓展——情感升华1.介绍谷建芬谷建芬,山东人,当代著名的女作曲家她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歌曲创作经典的一部分,曾获中国“金唱片”奖、“当代青年最喜爱的歌”奖、文化部“音乐舞蹈作曲”奖,2015年,获得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
2.介绍“新学堂歌” 关于“新学堂歌”:2004年秋冬季节,时逢中央召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吴仪见到谷建芬说:“要为孩子写一些歌”退休后的谷老师决定为优秀的古诗词谱曲,让古诗词歌曲成为孩子们的“新学堂歌”2004年至今,谷老师创作了30多首“新学堂歌”,欢快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自“新学堂歌”创作以来,谷建芬老师亲自到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多个城市进行推广如今,《春晓》、《明日歌》、《咏鹅》、《相思》、《静夜思》、《长歌行》等已成为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歌了3.聆听《读唐诗》(1)引入聆听(2)学生聆听《读唐诗》(3)简短讨论(设计意图:“新学堂歌”是古诗新唱的典范之作,有必要推荐给学生,更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了不起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这是唱歌教学任务以外非常重要的音乐相关文化的补充四、课堂总结——情感延伸师: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多去了解“新学堂歌”,多多聆听,多多传唱,愿优秀、经典的古诗词伴你成长,愿优美动听的旋律给你欢乐!(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与课前“歌唱导入新课”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本课的主题:古诗新唱意在引导孩子关注古诗词,关注音乐,关注中华民族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