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填补艺术空白 赏析古典诗歌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KB
约2页
文档ID:41387474
填补艺术空白 赏析古典诗歌_第1页
1/2

填补艺术空白填补艺术空白 赏析古典诗歌赏析古典诗歌在阅读鉴赏诗歌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困惑:有时起句突兀、有时思路中断、有时因果残缺、有时语焉不详给理解诗歌造成了困难古诗受字数限制,往往含蓄凝练,诗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人有意无意地给读者留下了思维的“空白” 我们必须借助这个“空白”,展开联想和想象,实现诗歌欣赏的再创造,这就是古诗的“空白艺术” 一、填补叙事中的“空白” 诗歌受字数限制,不可能对所叙之事做详尽的叙述优秀的诗歌只是抓住所叙之事的典型细节,做片断性的描写或记叙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要读懂诗,首先要填补诗中的“空白”,让诗歌中的事件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意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只是写到独自登楼,看到月光皎洁,流水苍茫,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但是,字面之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填补登楼的确切时间是春天或者秋天;也可以想象去年一同望月的是家人、情人,也可能是朋友;可以想象他们一同登楼望月的情景;那个“望月人”今年因何没能同来,是离别、是战乱、是为情所阻,还是自己有家难归。

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诗的情韵但通过填补“空白”,诗人内心的失落和伤感也就越来越清晰 二、填补写景中的“空白” 即使写景状物的诗,也不可把描绘的画面全部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况且,诗的美就在于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样才能余味悠长 田园乐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像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画中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便感苍凉孤寂画面上,色彩淡漠,那远处的孤烟尚带一缕淡青,那天边高原似有一层淡黄诗人没有正面描写人物的活动,但是我们透过“孤烟”可以想象出人物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在此清静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通过填补画面中的“空白”,我们可以体会诗人所追求的意趣,正是颜回的那种甘于贫穷,陶渊明的那种恬淡自适 三、填补对话中的“空白” 诗词中的对话,不同于散文、小说、戏剧,它往往只是片言只语,或只有答句没有问句但是我们只通过答句,就可以猜测问句的内容,从而窥探问话人的内心世界例如: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中,“试问卷帘人”,究竟问了什么,诗中并没有写,给读者留下了“空白”但从答句中可以推断出问句的内容,大概在问:“昨夜雨狂风猛,海棠花怎么样了?”从词人的问句中可以体会到女词人对于春光易逝,雨打花残的无比惋惜之情以及暗含着对自己青春易逝的慨叹 四、填补用典中的“空白” 高明的诗人往往不会把一切都说出来,他会预想读者也有智慧,因此会把表达的情意寄托到“典故”中,让读者通过诗中的用典引起联想,扩大了诗的意境和韵味,取得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例如: 金谷园 杜枚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凭吊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金谷园,来阐发幽思,抒发感慨但真正理解诗人的情怀,还得填补诗中两个典故给我们留下的空白一个是“香尘”,据王嘉的《拾遗记》记载:石崇为教练家中舞伎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让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一个“香尘”,使我们联想到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以及当年的奢靡生活但是这些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亦如“香尘”飘去,一去不返另一个是“坠楼人”,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诗人看到眼前飘然下落的落花,马上联想到绿珠坠楼而死,渗透了诗人无限的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的玩物,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吗? 如果不能填补这两个“典故”留下的空白,我们就无法体会诗人寄寓的情思读这首诗也只能是雾里看花因此,读诗,填补诗歌中典故的空白,也是我们读懂诗的关键 五、填补语义中的“空白” 诗歌还往往通过双关、比喻、暗示、借代、反讽等修辞形成语义上的空白我们只有通过理解修辞的作用,填补诗中的空白,才能真正读懂诗例如: 子夜歌 南朝乐府民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要真正读懂诗人的情意,关键在于理解诗中“双关”的作用和意义匹”是“布匹”的“匹”,又暗指“匹配”的“匹”;“丝”既是织造之丝,又谐“思”音,乃思念之“思”,一字含双义,一语双关情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女子内心的怨恨,才能理解痴情女子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 六、填补错位中的“空白” 古诗有一种写法,为了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又不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往往通过想象别人的内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古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思念妻儿之作诗人却不写自己的思念,而是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泪眼望穿,担心自己的安全,妻子在月夜思念自己,而孩子却不懂母亲的内心评论者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写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情感也深沉多了要体会这种感情,就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填补错位中的“艺术空白” 面对诗人留下的空白,在高考古诗鉴赏中如何放开手脚呢?我们在读诗时必须从具体感性的意象出发,进行填补“空白”的工作只有将叙事、写景、典故、情感、意境等方面的空白一一填补出来,才能获得诗歌完整的意象,准确地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问题解答也就迎刃而解了 责任编辑 刘静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