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八年级物理思维导图 从思维导图工具和基于思维可视化理念引入教育领域以来,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小报,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1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2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3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4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举行对比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便利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留神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屡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缜密测量工具、提升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寻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一致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一致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对比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一致时间对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对比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一致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ts,变形可得:s=vt,t=vs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试验原理: v=s/t 2、试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试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概括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其次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中止,该现象说明振动中止发声也中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委婉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亮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状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矩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 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分辩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讴歌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操纵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矩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操纵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操纵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操纵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看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小报的人还看了: 1.八年级历史思维导图的图片大全 2.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思维导图 3.八年级上册地理的思维导图 4."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5.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物理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