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28].docx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8.47KB
约5页
文档ID:537630636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28].docx_第1页
1/5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一、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课程目标”中的“能力”和“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犯罪的含义及特征”,知道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本课所依据的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规范行为,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 “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建立起对校园青少年学生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学情分析本框内容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通过本课学习意在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如何预防犯罪3、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了解刑罚的种类,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2、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以案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呈现:孩子们自由学习生活的图片和少年犯父母集体探监的图片问:同是花季少年,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成长轨迹呢?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通过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学生观看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回答感想、感悟利用学生自由学习快乐生活的照片与父母探监少年犯,二者的生活境况进行对比,引起关注和思考自主预习1、刑法的作用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4、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学生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习过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环节一:了解罪与罚活动一:思考: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师:图一属于盗窃罪。

并呈现多媒体介绍图二属于非法拘禁罪并呈现多媒体介绍介绍之后进行知识归纳1、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杜某索要打遭到拒绝后,王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教师:本案中的王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并呈现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师归纳总结知识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学生看图后思考,并举手发言,并记好笔记认真分析案例,回答问题通过图片呈现生活出现的情况,让同学们分析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情况可能已经触犯了刑法,是一种犯罪行为。

通过案例的呈现,既复习巩固前面介绍的犯罪的特征,也为后面介绍刑罚做准备行为人犯罪之后会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环节二:加强自我防范【播放视频】“李峰的故事”,市级三好学生沦为抢劫犯合作探究1】提问:请结合李峰的案例具体说说,李峰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李峰被判罚的依据是什么?要求:学生小组内进行探究,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呈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内容合作探究2】请结合李峰的故事讨论探究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理的主要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第一步是平时的不良行为问:请同学们说说我们校园内或自己周边存在哪些不良行为?教师总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的规定合作探究3】李峰的蜕变之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请你说说我们未成年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认真观看视频,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参与课堂,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小组探究,并派代表发言通过视频李峰案例让学生们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再以深度思考李峰的犯罪行为给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从而让学生认清犯罪危害;让学生明白法律有明确规定,犯罪会刑罚处罚同时通过同龄人的案例,思考探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达到警示的目的真正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环节三情感升华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并完成我为法律发声的宣誓仪式同学们宣誓思想认识升华,旨在导行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一、 了解罪与罚1、 刑法的作用2、 犯罪的含义和特征3、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二、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