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除草剂分类大全 除草剂分类大全 (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片面杂草的除草剂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那么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片面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假设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确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全体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二)、按使用方法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 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 好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由于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理应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 “作物苗前”施用的不确定全是土壤处理剂,譬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确定全是茎叶处理剂,譬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依旧应归为土壤处理剂 (三)、按传导性能分类 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是外伤,药效表现急速,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 1、触杀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平匀如百草枯,假设只笼罩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举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病症,受到确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逐渐恢复生长才能。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传导,药剂能到达未着药部位,甚至传遍全株如草甘膦,可以由杂草茎叶吸收,经传导到达其余的部位,甚至 到达根部,而使杂草彻底死亡 有的除草剂既可触杀,又可内吸,但会有一种方式是主要作用方式譬如虎威,可以触杀叶片,也可以被根吸收,但在应用中以触杀叶片为主 与杂草的分类一致,上述分法应联系起来对付,如百草枯是触杀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乙草胺是内吸传导型选择性土壤处理剂 (四)按化学布局分类 对除草剂的化学布局分类法的了解,有助于细致了解除草剂除草的作用机制,对于除草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处理分外有扶助 1、苯氧羧酸类 (苯氧乙酸类)(羧酸类) 羧酸类除草剂主要包括三大类:苯氧羧酸类、喹啉羧酸类和苯甲酸类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是在2,4-D布局根基上研制的,共有20个品种,其中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很少,仅有BASF公司开发的2个品种:高2甲4氯丙酸和高2,4-滴丙酸,并且都属于旋光活性异构体,前者于1987年投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选择性问题对比繁杂,因使用剂量和植物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喹啉羧酸类除草剂也是由BASF公司领先开发告成,目前只有两个品种:二氯喹啉酸和喹草酸,前者于1984年投产苯甲酸类除草剂开发较早,共有7个品种,如麦草畏等羧酸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属于激素型除草剂,杂草中毒病症与生长素物质的作用病症好像自1942年察觉2,4-D至今,羧酸类除草剂已有60余年的历史,但这类除草剂仍占有确定地位如2,4-D、麦草畏等,其中2,4-D的销售额达1.2亿美元,麦草畏的销售额在除草剂中居11位 主要包括2,4-D,2-甲-4-氯苯氧乙酸和它们的钠盐、胺盐等,这是生长素类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能杀死双子叶植物,但对单子叶植物影响很小这类药剂可促进植物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过度分裂和伸长,组织因过度生长呈畸形,从而阻碍物质运输,导致植物死亡 通常用于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多年生阔叶杂草,举行土壤处理时,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幼芽也有确定的防效但出土后效果不好此类除草剂可被阔业杂草的根和茎叶急速吸收当其盐或者酯类喷布于杂草后,杂草将其变为相应的酸而发生毒害作用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生物活性。
施于土壤中,主要被土壤微生物举行降解,在和暖而润湿的气候条件下,他们的残效期为1-4周,而在冷凉、枯燥的气候条件下,那么可达1-2个月 1)2,4-滴丁酯 在麦田杂草施用适期为小麦穗分化生长锥伸长期到单棱期和小花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两个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的气温低,小麦解毒过程慢,用药量大易出药害,小麦穗分化二棱中、后期用对小麦最担心全玉米在4叶期前或7叶以后施药易出药害应设50-100米的隔离区药剂能穿国角质层和细胞质急速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当传到生长点时,使其中断生长,幼嫩叶片不能开展,抑制光合作用的举行,传导到茎部,能使细胞奇怪分裂,根茎膨大,流失吸收才能,形成层膨大成团状物时,韧皮部坏死,筛管堵塞,有机养分受阻,造成植物死亡,这是对双子叶植物敏感的理由 2)、2甲4氯钠盐 作用速度比2,4-D慢,禾本科杂草对其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步巩固,分蘖末期最强,到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如施药后12小时内小中-大雨应重施 2、苯甲酸类 通常用于禾本科作物田,举行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对年生阔叶杂草多数品种具有除 草活性,还有植物生长调理剂的活性。
施药后能被植物急速吸收,积累于植物代谢活跃的部位具有类生长素的作用和干扰内源生长素的作用,他们影响植物根与芽的生长,造成畸形苯甲酸类除草剂的盐在土壤中易被淋溶,残效期因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从2-3周到1年以上 麦草畏(百草敌) 用于禾本科作物 内吸传导,根茎叶都可吸收,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小麦4叶前和拔节后遏止施用,安好临界期为小麦拔节期 3、二苯醚类 1960年罗姆哈斯公司首先察觉了除草醚的除草活性,它是在酚类除草剂根基上进展起来的旱田选择性除草剂后来日本又将除草醚告成地用于水稻田除草,并于1966年开发出对水稻安好的草枯醚70年头后展现了生物活性比除草醚高几十倍的若干新品种,形成了除草剂中重要的一类进入80年头,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含三氟甲基的高效除草剂,如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氟呋草醚、氟酯肟草醚、氟草醚酯、氟萘草酯、乳氟禾草灵等目前,二苯醚类除草剂已有近20个品种商品化近期开发的二苯醚类化合物只有一个氯氟草醚,是由匈牙利Budapest化学公司开发的具有单一旋光活性体的高效旱田苗后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大麦田阔叶杂草如西风古、猪殃殃、仓耳等,用量为10~30g/hm2,商品名Buvirex,制剂240g/L乳油。
二苯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x)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光合作用,使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杂草叶片枯萎死亡这类除草剂作用速度快,且稍有药害,但通常不影响作物产量,对后茬作物安好由于二苯醚类除草剂大多对鱼贝低毒,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曾在我国及日本大面积应用近年来片面品种虽然由于环境毒性而在欧美被禁用,但也有经久不衰的品种,如罗姆哈斯公司1975年开发的乙氧氟草醚(果尔) 片面品种为土壤封闭处理剂,片面为茎叶处理剂封闭处理剂主要杀灭一年生杂草幼芽,应在杂草萌芽前施用,阔叶效果好于禾本科杂草;茎叶处理剂可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但对多年生阔叶杂草只能杀死地上片面在土壤中不易移动,持效期中等对植物主要起触杀作用对作物易产生药害,但只是触杀性药害,一般5-10天可恢复,不影响产量 1、乙氧氟草醚果尔)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0天左右,在稻田中的持效期为20-25天选择性触杀型芽期除草剂,主要通过胚芽鞘、中胚轴进入植物体内,根很少吸收,有光的条件下发挥除草作用,施入稻田后24时内沉降土表并很快被土壤吸附,对后茬无残留药害用于水稻,应在高于20cm,应为30天以上秧龄壮秧。
应在秧苗陋露水退后施药保持3-5里面深水层 2、三氟羧草醚(达克尔、杂草净) 在土壤的半衰期为30-60天,用于大豆、花生 通过茎叶吸收,促使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该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施药后可能会展现褐色斑点喷施平匀,最好先试验在推广,大豆4片叶后,豆叶笼罩杂草,除草效果差,而且药害加重,最高气温低于21度或土温低于15度施用,易药害 3、乳氟禾草灵(克阔乐) 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用于花生、大豆 为选择性茎叶处理剂,1-3天敏感阔叶杂草有灼伤斑,并逐步扩大,对后全株死亡,没有足够的光照会影响药效急速发挥对花生、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药斑,后期的叶片生长正常 4、甲羧除草醚(茅毒、治草醚) 持效期35-79天 触杀型芽前土壤处理剂,对阔叶的效果要好,水层太深,吞噬稻苗心叶易产生药害 5、氟磺胺草醚(虎威) 半衰期为6-12个月,用于花生、大豆、绿豆 大豆芽前,苗后早 期防除阔叶杂草,药后4小时下雨不降低药效,大豆吸收后,能急速降解,持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由于残效期长,在土壤中不会钝化,在正常施用条件下,对后茬影响不大,量大对后茬有药害 6、乙羧氟草醚 持效期只为15天 在土壤中易被微生物降解而失效,几个小时后杂草就有显著的受药病症,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小。
药害后不影响产量 4、四取代苯类 从70年头初开头,人们对Protox抑制剂的开发突破了二苯醚的布局限制,先后察觉一系列具有别致化学布局的活性化合物从布局式上看,这类除草剂的分子中都有一个在1、2、4、5位取代的苯环,因此有人将此类除草剂称为四取代苯类除草剂四取代苯类除草剂的布局对比繁杂,根本上都是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含有恶二唑、三唑啉酮、吡唑、酰亚胺布局的品种较多此类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起源于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于1970~1972年开发的恶草酮、氯炔恶唑酮90年头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开发告成另一个恶二唑类高效、广谱除草剂丙炔恶草酮(稻思达),主要用于稻田和甜菜地防除1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更加是对恶性杂草四叶萍有良好防效,用量60~100g/hm2,剂型80%WG甲磺草胺、唑酮草酯和唑啶草酮属于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甲磺草胺主要用于防除大豆、玉米、甘蔗田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商品名Authority,Boral,CapazFMC公司开发的唑酮草酯主要用于防除小麦、玉米田阔叶杂草,也可以用于水稻田防除扁杆鹿草,商品名Affinity,Aurora。
杜邦公司开发的唑啶草酮主要用于橄榄、桔橘、森林及不需要作物和杂草生长的地点防除大量重要杂草,对三嗪类、芳氧羧酸类、环己二酮类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