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 前提(原则、立场)是:一个中国;总方针是: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最佳方式)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4.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1)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坚强后盾;(2)正确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3)共同的信念: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4)1987 年以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民间往来不断;(5)国际上认可只有“一个中国”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不利因素:(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不利因素:(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1)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2)台湾岛内的势力5.近几年两岸交流的事例:(1)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3)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通商、通邮、通航)(4)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被送往台湾;(5)连战、吴伯雄等访问大陆6.行为的危害:1)危害台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2)破坏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3)影响统一大业;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7.对台湾问题充满信心的原因?1)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2)两岸人民渴望统一;3) “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港澳问题8、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或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什么不同?)1)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主权回归问题(或历史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28.总结拓展:.总结拓展:1) 港澳——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台湾——省2)邓小平的历史功绩:A 在经济上提出改革开放政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 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港澳问题;C 是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八、八、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 P46--1.一道难解的题:.一道难解的题:是 PRED 问题,即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PRED 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或或 PRED 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1)PRED 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2)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它 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3..PRED 分别代表什么?分别代表什么?P——人口;R——资源;E——环境;D——发展 4..PRED 四者的关系:四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相互矛盾的整体 5、、98 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原因: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原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异常超强度集中降雨;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1)上游地区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水土流失; (2)中下游地区某些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 (3)中下游地区盲目围湖造田,蓄洪能力降低洪水水位增高 解决问题的对策:解决问题的对策: 上游植树造林,退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中下游修建合理的水利工程;退 耕还湖,增强蓄洪能力一)人口((一)人口(PRED 中的关键因素)中的关键因素)1. 世界人口问题和基本解决途径:世界人口问题和基本解决途径:(1999 年 10 月 12 日 世界 60 亿人口日)1)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如:中国、印度;——控制人口增长2) 发达国家: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如:加拿大、日本;——适当鼓励生育3) 总对策(正确的人口观):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人口问题:(2005 年 1 月 6 日 中国 13 亿人口日)1) 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2) 对策:①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唯一正确的选择)②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③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3)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的重要措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或 PRED 协 调发展)的关键关键是是: 提高人口素质4) 我国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 A 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B 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等带来沉重压力; C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 我国人口数量的基本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古代)新中国成立前(古代):特点是增长缓慢;原因:生产力水平低,战乱,医疗技术落 后; 新中国成立后(或新中国成立后(或 20 世纪世纪 50 年代后)年代后):特点是人口高速增长; 原因:(1)政治独立;(2)经济文化发展;(3)医疗卫生条件改善;(4)出生 率高,死亡率低;(5)建国初期鼓励生育政策;(6)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1978 年以来(年以来(70 年代以后)以及未来几十年:年代以后)以及未来几十年: 特点:人口总数持续发展,但增长速度减缓;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基数大,虽保持低增长率,但新增人口仍较多 6) 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低: 表现:高素质人口比例较低;文盲率高; 影响:1)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薄弱;2)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3)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对策: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 我国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的冲击): 表现:青少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少,老龄人口比例越来越多 影响:1)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给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带 来沉重负担; 对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日本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日本是发达国家,经 济水平有较大差距 9)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两降低、两提高)A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过快增长;B 降低了人口对资源、资金的消耗,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 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C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D 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
二)资源:(二)资源:1.世界资源状况:.世界资源状况:1)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2)现状:资源短缺43)原因:人口急剧增长,人类需求无节制2.中国资源状况:.中国资源状况:1)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2)问题: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优质资源少,劣质资源多 ③分布不平衡 ④利用不科学,浪费严重3)应对措施:①“开源节流” (最重要措施) ②跨区域调配资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有效方法) ③立法管理(例如:《草原法》 、 《森林法》 、 《水法》等 ④利用科技,科学开采,科学利用(关键)4)节约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 A 节约资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B 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约意识 C 同破坏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5)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举例?P54购物使用布袋; 节省纸张,回收报纸;一水多用;使用节能灯具等三)环境:(三)环境:1、概念: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 2、世界环境问题、世界环境问题 ::(1)史前社会: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
2)农业社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水土流失;环境退化3 3)工业社会:)工业社会: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三废”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3 3、中国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中国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1)主要表现:A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B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废水、废气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2)影响: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社会安定;③危害人类健康;④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 (3)应对措施:基本国策: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主要方针主要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治理方向: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建设方面:1)建“三北”防5护林(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2)防治荒漠化(生物固沙) ;3)恢复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治理环境污染方面:1)治理水体污染; 2)治理城市大气污染;3)治理酸雨(4)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 爱护花草树木;植树种草;多乘公交车;拒绝在街头烧烤;不焚烧废气物 ((5)深圳污染:现象:)深圳污染:现象:1)水体污染;2)大气污染——灰霾天气;3)固体废气物污染。
大气污染——灰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 对策:对策: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2)报废环保不达标的汽车; 3)发展清洁燃料车;4)植树造林 ((6)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白色塑料泡沫、快餐盒、生活垃圾等 危害:1)危害生态环境,妨碍工业、农业生产;2)危害生物的生存;3)造成视觉污 染,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7)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生活态度,就是生活中减低碳的排放例如:使用 节能灯照明;自行车出行;节能减排;节电、节气、节水、节油;废物回收利 用 ((8 8))P57P57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暖冬、干旱、高温):A 农业产量下降,B 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 变动,C 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 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的影响:A 海平面上升,低洼城市被淹;B 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C 生 态系统破坏;D 城市排污能力下降;E 海岸侵蚀等 ((9)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 A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使大气增温) ; B 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发现; C 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 D 酸雨蔓延——德国黑森林被毁事件; E 土地荒漠化——美国“黑风暴”事件(沙尘暴—植被破坏引起) ; (上述环境问题表现为自然资源的损耗与破坏自然资源的损耗与破坏。
) F 大气污染——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工业革命时期燃烧煤引起)及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 事件(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引起) ; G 水污染---日本水吴病事件(甲基汞污染) ; F 海洋污染——英国海域石油污染(原油泄露事件) ; G 城市垃圾污染——美国拉夫运河事件(典型的固体废气物无控填埋污染事件) (上述环境问题表现为““三废三废””污染污染 )九、九、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道路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道路 P771 1.基本内涵:.基本内涵:((1 1)含义()含义(核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发展展2 2)要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6人们必须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环境基础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 3、总结:、总结:一个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三个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四个国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4.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生态农业”举世公认;积极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4 年,中国颁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5 5.. 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引长江水长江水到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华北地区(黄河流域) ,地跨四大水系四大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