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探究三角点阵中前 n 行的点数所满足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进行计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的数学活动对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所学知识的应用,进一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活动中的核心问题是寻求三角点阵的行数与前n 行的点数和的对应关系,根据所给的具体的点数,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得n 的值,根据 所得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来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数和.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求三角形点阵的前 n 行点数和的规律, 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 探索发现三角点阵中前 n 行的点数规律,并能用于计算.(2) 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 题,培养应用意识.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用含 n 的式子表示每行的点数,并能找到前 n 行点数和 的计算规律,并根据所给的具体的点数和,计算出 n 的值.达成目标(2)是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学生需要体会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寻找一般规律,经常先把复杂图形分解,从其中的特殊图形入手,先就个体观察特征,再扩展到一般,最后由整体总结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模式.学生体会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动手实践→寻求规律→归纳总结.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猜想验证的 过程中,提高应用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面对一个问题情景,要将它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决,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 1 图 1 是一个三角点阵,从上向下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1 个点,第二行有 2 个点„„第 n 行有 n 个点„„,他们的前 n 行点数和有什么规律?1·····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1) 前三行点数之和是多少?10 是前几行的点数和?(2) 300 是前多少行的点数和?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你对你的方法满意吗?可以用试验的方法,由上而下地逐行相加其点数,能发现 1+2+3+„+24=300,得 知 300 是前 24 行的点数的和,但是这样寻找答案需要花费较多时间.(3)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到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引发寻找公式解决相关问题的需要.问题 2 观察图形,你能列出前 n 行点数和的表达式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回答,得出表达式为1+2+3+„+(n-2)+(n-1)+n,并进一步得到公式:1+2+3+„+n=再求出点数和为 300 时的行数.(1 +n) ´n 2.设计意图:利用公式 1+2+3+„+n=(1 +n) ´n 2,把问题转化为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 3 如果把图中的三角点阵中各行的点数依次换为 2,4,6,„,2n,„,你能探究出前 n 行的点数和满足什么规律吗?这个三角点阵中前 n 行的点数和能是 600 吗?如果 能,求出 n;如果不能,试用一元二次方程说明道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后应用本节课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同类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