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阶 段举举 例活 动动沉 积积火 成 岩 变变 质质 程 度 胚胎期 东东非 大裂谷 上 升很 少 拉斑玄武岩洪流, 碱性玄武岩中心 轻轻 幼年期 红红海、 亚亚丁湾 上 升 与 扩扩展 狭小的陆陆棚,蒸 发发岩 拉斑玄武岩海底, 玄武岩岛屿岛屿 轻轻 成年期大西洋扩扩 展 广大的陆陆棚,冒 地槽式的沉积积 拉斑玄武岩海底, 碱性玄武岩岛屿岛屿 轻轻 衰退期太平洋挤挤 压压 岛屿岛屿 ,优优地槽式 沉积积 安山岩类类火山岩 深 成 岩 有 些 终终了期地中海 挤挤 压压 与上升 各样样沉积积,可能 有蒸发发岩 安山岩类类火山岩 深 成 岩 可观观的 遗遗痕 (地缝缝合线线 ) 喜马马拉雅 挤挤 压压 与上升 红层红层 及碎屑研深 成 岩重大的 大洋盆地发展阶段及其性质 1、与拉张作用有关的盆地类型 大陆内坳陷、(克拉通简单盆地) 四川盆地 大陆内裂谷盆地 (断陷、坳陷) 华北盆地 大陆间裂谷 红海 坳拉谷 背奴埃坳槽 被动大陆边缘 大西洋两岸,南海北部 新生大洋裂谷 (大西洋型) 盆地分类和类型 裂谷形成于多种板块构造环境中: (1)、与造山作用无关的陆内裂开环境 ; (如东非裂谷等) (2)、与大陆碰撞作用有关的陆内撞击裂谷 ; (如莱茵、贝加尔、山西等裂谷) (3)、与热点形成三联破裂有关的拗拉谷; (贝努埃坳拉谷、渤海湾等) 裂谷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要有热源,如地慢柱和上升热对流 ,由于热岩石圈变弱和变薄而产生应力或应力 集中; 另一类是归因于岩石圈的拉伸,引起热软 流圈的被动上拱,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而在板 内形成张应力,或继承老地壳和岩石圈边界和 构造产生先存应力的集中,或大洋裂谷作为一 种迁移破裂传播到大陆内部去等,均可以导致 岩石圈的拉伸。
以上两类的主要差别在于热源 和拉伸的关系上具有相反的因果关系 (前者称为主动裂谷,而后者则称为被动裂谷 地幔上涌与基岩地壳裂陷演化模式图 似箕状断陷 箕状断陷 裂陷(雏型) 地幔物质 运动方向 基岩地壳 (陆壳) 新 洋 壳 准洋壳(被 改造的洋壳) 地 幔 地幔溢出的 岩浆(岩) 裂 陷 地幔上涌初始—基岩地壳拉裂 地幔继续上涌—基岩地壳继续拉裂断落,并受到改造(洋化) 局部出现地幔物质外溢(岩浆岩)—早期热沉降 地幔能量损耗—局部形成新洋壳,出现大面积热沉降 大陆内部断陷(裂谷)一坳陷盆地 这种盆地都具有双层结构,即早期裂谷断陷、晚 期拗陷的充填发育特点,形成典型“牛头”盆地模式 盆地可以发育在不同的基底上盆地之下地壳变 薄,都有上地恒隆起 在断陷期形成的层序中发育有一系列单断的箕状 凹陷或双断的地堑凹陷,铲形同生正断层发育坳陷 期形成的层序中断层不发育,统一了前期凸起与凹陷 的分隔界面,盆地基底发生整体下沉,后期的构造为 平缓的语皱和断距不大的断层岩浆活动主要与张裂 期和张裂带有关断裂火山活动导致上地慢热量外溢 ,为宕石圈所吸收,因此通常表现为高热流和高地温 梯度 我国东部的中新生代属于大陆内部断陷(裂谷)一拗陷盆 地,其中松辽盆地最为典型,构造模刻西是明显的“牛头”状( 下图)。
这类盆地规模较大,沉积厚度较大,虽发展阶段各不 相同,但都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三联分布位置图 新生洋壳 产生地带 §3.3 、大陆间裂谷(原洋裂谷) 大陆间裂谷由大陆内裂谷演化而来 原 洋 裂 谷 示 意 图 上图 基底为类大陆过渡型地壳 下图 基底为类大洋过渡型地壳 坳 拉 谷 发 展 平 面 示 意 图 A B C Km Km 0200300400100 2 4 6 8 2 海平面 海岸线 大陆架边缘 大陆坡底 大陆边缘地貌形态示意图 陆阶-陆架-近海沉积陆 坡陆隆浊流沉积 陆阶-陆坡-陆隆轮廓 冒地斜沉积柱体示意图 尼日尔三角洲沉积剖面图 大洋地壳 海岸线 陆 棚陆 坡 贝宁组 阿格巴达组 阿卡塔组 等时岩石单位 40000尺 12200 m 裂 谷 系 的 平 面 展 布 贝加尔地区热流同其他地球物理参数对比 热 流 值 异 常 辽北、松辽盆地古热流随时间变化图(据王东坡略修改,1999 ) 1 1 断块构造 地堑---半地堑 阶梯状断块 屋脊 反屋脊 包心菜断块系 汾渭裂谷系盆地横剖面图 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构造样式 陆内断陷期小型地堑及箕状断陷的剖面特征 对青山低隆起中部中浅层与深部层系过渡关系 (拉林河52线) 构造分区 对青山低隆起 --渐变基底 同生构造 逆牵引构造—滚动背斜 压实构造 滑塌构造 潜山构造—披盖构造- 压实构造 断块型披覆构造典型反射特征剖面 徐深1 徐深1 加强天然 气勘探新 技术的应 用,引入 东部勘探 天然气 成功经验 普遍使用 欠平衡钻 探(松辽 、大港等 ) 松32-2 底辟构造- 盐丘构造 盐隆构造 泥丘构造 泥底辟构造 盐底 辟构 造的 地震 模型 图3-31 刺穿盐底辟构造剖面特征(盐核围岩强烈变形) 图3-32 盐下层向下弯的未刺穿盐丘构造剖面特征 潜江盐背斜地震横剖面(联 2 测线) T6—潜三段底 T7—潜四段底 T6 T7 独山子构造顶部现今正在活动的泥底辟 实例之二---准噶尔盆地欠压实封闭层 正反转构造 横切长春岭背斜三站构造对称型纵张断裂,(长141线) 4.2.2弱挤压反转阶段 特点之一 流体底辟构造 水力压裂构造 图3-33 流体底辟 构造反射 剖面特征 (莺歌海 盆地) 单断型含油气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