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测量(一)课程名称:工程测量(一)课程代码:0155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工程测量技术》是“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选考课程之一,培 养学生工程测量现场实施和管理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 业素养为重点的一门集教、学、做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主要以学生生产操作为主,强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主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对工程控制网进行布网和计 算,熟悉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程序,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对各类典型工程进行施工放样 和变形监测测量,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方 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达到以下 基本要求:1、熟悉各类典型工程,并能熟练操作测量仪器;2、能够进行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和计算;3、能够根据工程项目需求正确计算测量数据;4、能够对各类典型工程进行施工放样和定位;5、能够对各类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测量和分析;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前导课是:《测量技术》、《测量平差》、《控制测量》等,后续课程是《工 程测量实习》等。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课程导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理解工程测量的定义2 .理解工程测量的研究对象应用:地下导线观测、地下水准观测方法(三)竖井联系测量(一般)理解:冲线法竖井定向、联系三角法竖井定向数据计算应用:联系三角法竖井定向、水准测量法高程传递(四)隧道贯通误差(重点)识记:纵向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误差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贯通误差要求、导线测量对横向误差的影响、水准测量对高程误差的影响 (五)隧道施工测量(重点)识记:放样中线概念理解:中线法、串线法测设洞轴线、直线曲线贯通误差的调整应用:坡度放样、断面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方法、第十章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掌握土坝和混凝土坝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2 .掌握水闸放样和安装测量基本方法;3 .学生能够进行土坝坝轴线、清基开挖线和坡脚线的测设;4 .能够进行修坡桩和护坡桩的标定5 .能够进行混凝土坝体放样线的测设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土坝的施工放样(重点)理解:施工放样的内容、土坝的控制测量应用:土坝轴线的测设、清基开挖线的放样、坡脚线的放样、坝体边坡的放样、 水准仪、全站仪土坝修坡桩的测定、护坡桩的标定(二)混凝土坝体放样线的测设(一般)理解:直线型坝体的放样线测设、重力式拱坝放样线测设应用:高程放样(三)水闸的放样(一般)理解:水闸的组成应用:水闸主要轴线的测设、闸板底的放样、闸墩的放样、下游溢流面的放样 (四)安装测量(一般)理解:安装测量的基本工作、不同类型闸门的安装测量第十一章轨道工程测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 了解高铁和地铁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2 .掌握高铁和地铁控制测量的方法;3 .掌握地下铁路工程测量的特点和内容;4 .掌握轨道施工测量过程中的测量技术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重点)识记: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的等级、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控制点的埋石和标注 理解:各等级控制网的作用和要求、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原则、主要要求 应用:水准高程控制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二)地下铁路工程测量(次重点)理解:地下铁路工程测量的特点、工作内容、地下铁路工程测量的主要技术方法、 地下铁路控制测量、地下铁路施工测量、地下铁路盾构区间施工测量(三)地下工程测量(一般)理解:地下工程测量的工作流程(四)无硝轨道铺设测量(一般)理解:CP3网的建立、安装测量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 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 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 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 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1、指定教材《工程测量》(测绘类),武汉大学出版社,王金玲等主编,2013年版2、参考教材《工程测量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刘仁钊主编,2008年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 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 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 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 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 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 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3、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 大纲脱节4、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 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5、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 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 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章次内容学时第1章课程导入2第2章施工控制网的建立4第3章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24第4章建筑工程施工测量8第5章河道测量6第6章电力工程测量10第7章线路工程测量18第8章桥梁施工测量6第9章地下工程施工测量4第10章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4第11章轨道工程测量4合计90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 重点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姒〃理解〃为30%、〃应 用〃为50%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 3: 3: 2o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 一般占10%o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六、题型示例(-)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控制网的是()A.测图控制网B.施工控制网C.变形监测网D.国家基本网(二)填空题1、施工控制网分为 和 O(三)名词解释1、极坐标法(四)简答题1、简述圆曲线测设的偏角法五)计算题1、如图,欲根据地面水准点A测定糟内水准点B的高程,为此,在糟边架设吊杆,杆 顶悬挂一根零点向下的钢尺,尺的下端挂上重lOKg的重锤,在地面和槽底各安置一台 水准仪设地面的水准仪在A点所立尺上读数为,=1.498m,在钢尺上的读数为 4= 12.766;槽底水准仪在钢尺上读数为&= 0.362m,在B点所立水准尺上读数为 b2 =1.375mo若已知A点高程HA=46.328m,求B点高程HB。
3. 理解工程测量的特点4. 了解工程测量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了解工程测量的发展动态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工程测量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重点)识记:工程建设三个阶段理解:工程测量的定义应用:工程建设三个阶段的测量工作(二)工程测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一般)应用:工程测量在工业、水利等工程中的用途三)工程测量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一般)识记:工程测量的范畴理解:工程测量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四)工程测量的应用与发展(一般)识记:工程测量的发展前景(五)工程测量的岗位要求(一般)理解:对测量技术人员的要求、工程测量职位描述要求第二章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掌握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法;2 .掌握施工控制网精度确定原则及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施工控制网的布设(重点)识记:施工控制网的分类理解: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施工控制网的概念、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应用: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法(二)施工坐标与测图坐标的转换(次重点)识记:施工控制网和测图控制网的区别理解:施工控制网和测图控制网的转换(三)施工控制网精度的确定方法(重点)理解:精度分配原则应用:建筑限差、施工控制网精度确定方法第三章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掌握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2 .掌握平面点放样的方法3 .掌握高程传递的方法、坡度测设的方法4 .掌握精度分析的方法5 .能够利用仪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点的放样6 .学会分析测设中误差产生的原因7 .掌握测设时减弱或消除误差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放样前准备工作(一般)识记:放样的方法应用:放样数据的准备(二)高程放样(重点)识记:高程测设的概念理解:高程测设的原理、坡度线测设的原理应用:地面地高程测设的方法、空间点高程测设的方法、经纬仪坡度线测 设、水准仪坡度线测设(三)水平角测设(重点)识记:正倒镜分中法概念、归化法概念理解:一般法和归化法的区别、归化法的原理应用:归化法放样(四)水平距离测设(重点)理解:一般法和全站仪放样距离的区别和联系应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放样(五)极坐标法放样平面点位(重点)识记:极坐标法放样概念理解:极坐标法放样数据计算、点位精度分析应用:经纬仪、钢尺放样点位,全站仪放样(六)直角坐标法放样平面点位(重点)理解:直角坐标法原理、直角坐标法放样数据计算、点位精度分析应用:全站仪放样(七)角度前方交会法放样平面点位(重点)理解:两方向交会法、三方向交会法、前方交会归化法放样应用:全站仪放样(八)方向线交会法放样平面点位(次重点)理解:测设数据计算、放样方法应用:全站仪放样(九)距离交会法放样平面点位(次重点)理解:距离交会直接法放样、归化法放样应用:全站仪放样(十)直线放样方法(一般)理解:基本原理应用:正倒镜投点法放样、测角归化法放样(十一)放样方法选择(重点)应用:选择适当方法放样第四章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